一种低故障曲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34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故障曲轴组件,包括轴套、曲轴本体和多排圆柱滚子,曲轴本体包括依次固定的输出轴段、前轴承段、偏心段和后轴承段,后轴承端上安装有轴承,输出轴段、前轴承段和后轴承段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偏心段与前轴承段的轴线不处于同一直线上,偏心段的后端面为平面设置,且偏心段的前后两端分别同轴向外延伸固定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轴套同轴套设在偏心段上,轴套的内壁为光滑设置,多排圆柱滚子设置在轴套的内侧壁与偏心段的外侧壁之间;优点是安装方便且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故障曲轴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曲轴组件,尤其涉及到一种低故障曲轴组件。
技术介绍
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是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回转运动的一种液压执行机构,由通油盘、配油盘、壳体及壳体内的柱塞-连杆组件、曲轴组件及其轴承组成,其中曲轴组件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曲轴组件由轴套、曲轴本体、圆柱滚子、封块和螺钉组成(见说明书附图图1),轴套中间固定有隔环,曲轴本体的一端开设有缺口,封块形状与缺口相适配,封块通过螺钉固定在缺口处。在进行装配时,首先将轴套套入到曲轴本体上,然后将圆柱滚子从轴套的一端装入到轴套与曲轴本体之间的间隙当中,一般而言受隔环位置的限制,轴套的一端与隔环之间只能容纳两排圆柱滚子,待一端装配完毕后,调转方向,从缺口处放入圆柱滚子,直到装满后,再将封块固定在缺口处,最后再曲轴本体的一端装上轴承,完成曲轴组件的装配。但是上述装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受结构限制,待一端的圆柱滚子安装完毕后,需要将整个零件反转过来,从另一端安装圆柱滚子,这样就需要分多次才能安装完成,较为费事费力;2、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将封块至少两次拆装,导致转配效率不高;3、如果封块安装时贴合面不干净,或位置有偏差,都会造成与圆柱滚子贴合面不平,每个圆柱滚子在滚动到该位置时都会对封块造成冲击,螺钉容易疲劳断裂,最终造成马达损坏,因此封块在加工时,通常是与曲轴本体一起进行加工磨削,加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结构稳定的低故障曲轴组件。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故障曲轴组件,包括轴套、曲轴本体和多排圆柱滚子,所述的曲轴本体包括依次固定的输出轴段、前轴承段、偏心段和后轴承段,所述的后轴承端上安装有轴承,所述的输出轴段、所述的前轴承段和所述的后轴承段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偏心段与所述的前轴承段的轴线不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偏心段的后端面为平面设置,且所述的偏心段的前后两端分别同轴向外延伸固定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的轴套同轴套设在所述的偏心段上,所述的轴套的内壁为光滑设置,多排所述的圆柱滚子设置在所述的轴套的内侧壁与所述的偏心段的外侧壁之间,且最前排所述的圆柱滚子与所述的第一限位环相接触,最后排所述的圆柱滚子与所述的第二限位环相接触,所述的第一限位环与所述的轴套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的第二限位环与所述的轴套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的第一间隙和所述的第二间隙的环宽均小于所述的圆柱滚子的直径。所述的前轴承段上具有一轴肩,所述的轴套的前端与所述的轴肩相接触。该结构中,轴肩突出于偏心段,从而提供了供轴套定位的空间,当轴套的一端抵靠在轴肩上时,轴套无法继续向前移动,从而便于后续装配,其中在实际运行时,轴套与轴肩还留有适当的间隙,避免轴套被卡死。所述的偏心段的端面上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流道孔,所述的偏心段的侧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的流道孔相连通的侧孔。该结构中,流道孔和侧孔的设置可以降低马达在运行过程中的转动惯量,侧孔与流道孔连通,当马达运行时,位于壳腔内液压油进入曲轴组件内部,并从流道孔进入到侧孔中,一方面可对圆柱滚子进行冷却润滑,另一方面可将曲轴组件内部的杂质颗粒带出,随泄漏油在泄油口排出马达,避免圆柱滚子之间的挤压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的流道孔的轴线、所述的偏心段的轴线和所述的后轴承段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不影响整个曲轴组件的重心位置,使其转动更加平稳。所述的偏心段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前后贯通的流道孔,所述的偏心段的侧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的流道孔相连通的侧孔。该结构中,流道孔和侧孔的设置可以降低马达在运行过程中的转动惯量,侧孔与流道孔连通,当马达运行时,位于壳腔内液压油进入曲轴组件内部,并从流道孔进入到侧孔中,一方面可对圆柱滚子进行冷却润滑,另一方面可将曲轴组件内部的杂质颗粒带出,随泄漏油在泄油口排出马达,避免圆柱滚子之间的挤压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的偏心段的轴线和所述的后轴承段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形成一基准面,多个所述的流道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基准面的两侧。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不影响整个曲轴组件的重心位置,使其转动更加平稳,多个流道孔的设置利于快速进油。所述的侧孔位于相邻两排所述的圆柱滚子的连接处。该结构中,侧孔设置在相邻两排圆柱滚子的连接处,这样既能顺利顺滑每个圆柱滚子,也不会对圆柱滚子造成磨损,使其能顺畅转动。所述的圆柱滚子为五排,对应的所述的侧孔的个数为四个。该结构中,五排的圆柱滚子,相较传统的结构,多了一排圆柱滚子,从而增强了曲轴组件的承载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轴套的内壁为光滑设置,取消了原隔环的设置,使得轴套内能容纳更多的圆柱滚子,提高了承载能力,从而有利于曲轴组件的工作;偏心段的后端面为平面设置,取消了原封块和缺口的设置,从而利于整体加工,结构强度也得到提高;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的设置起到限制圆柱滚子轴向移动的作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环宽均小于圆柱滚子的直径,则是为了防止圆柱滚子从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移出,而轴套的定位主要依靠前轴承段与轴承,其依靠两者的前后定位,实现轴套可靠与偏心段之间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曲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曲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曲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中曲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中曲轴本体与圆柱滚子配合时的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曲轴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曲轴本体的平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曲轴本体套入到轴套当中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装入圆柱滚子时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圆柱滚子装配完成后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中将轴承装配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低故障曲轴组件,包括轴套1、曲轴本体2和多排圆柱滚子3,曲轴本体2包括依次固定的输出轴段4、前轴承段5、偏心段6和后轴承段7,后轴承段7上安装有轴承8,输出轴段4、前轴承段5和后轴承段7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偏心段6与前轴承段5的轴线不处于同一直线上,偏心段6的后端面为平面设置,且偏心段6的前后两端分别同轴向外延伸固定有第一限位环61和第二限位环62,轴套1同轴套设在偏心段6上,轴套1的内壁为光滑设置,多排圆柱滚子3设置在轴套1的内侧壁与偏心段6的外侧壁之间,且最前排圆柱滚子3与第一限位环61相接触,最后排圆柱滚子3与第二限位环62相接触,第一限位环61与轴套1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63,第二限位环62与轴套1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64,第一间隙63和第二间隙64的环宽均小于圆柱滚子3的直径。实施例二: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前轴承段5上具有一轴肩51,轴套1的前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故障曲轴组件,包括轴套、曲轴本体和多排圆柱滚子,所述的曲轴本体包括依次固定的输出轴段、前轴承段、偏心段和后轴承段,所述的后轴承端上安装有轴承,所述的输出轴段、所述的前轴承段和所述的后轴承段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偏心段与所述的前轴承段的轴线不处于同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段的后端面为平面设置,且所述的偏心段的前后两端分别同轴向外延伸固定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的轴套同轴套设在所述的偏心段上,所述的轴套的内壁为光滑设置,多排所述的圆柱滚子设置在所述的轴套的内侧壁与所述的偏心段的外侧壁之间,且最前排所述的圆柱滚子与所述的第一限位环相接触,最后排所述的圆柱滚子与所述的第二限位环相接触,所述的第一限位环与所述的轴套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的第二限位环与所述的轴套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的第一间隙和所述的第二间隙的环宽均小于所述的圆柱滚子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故障曲轴组件,包括轴套、曲轴本体和多排圆柱滚子,所述的曲轴本体包括依次固定的输出轴段、前轴承段、偏心段和后轴承段,所述的后轴承端上安装有轴承,所述的输出轴段、所述的前轴承段和所述的后轴承段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偏心段与所述的前轴承段的轴线不处于同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段的后端面为平面设置,且所述的偏心段的前后两端分别同轴向外延伸固定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的轴套同轴套设在所述的偏心段上,所述的轴套的内壁为光滑设置,多排所述的圆柱滚子设置在所述的轴套的内侧壁与所述的偏心段的外侧壁之间,且最前排所述的圆柱滚子与所述的第一限位环相接触,最后排所述的圆柱滚子与所述的第二限位环相接触,所述的第一限位环与所述的轴套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的第二限位环与所述的轴套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的第一间隙和所述的第二间隙的环宽均小于所述的圆柱滚子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故障曲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承段上具有一轴肩,所述的轴套的前端与所述的轴肩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志赵崇碧胡品容潘祥张红娟师文广毛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斯达弗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