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油舷外机温度过热保护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和保护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舷外机内部的机油油底壳和设于舷外机外部的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油底壳与机油冷却器相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ECU、温度传感器和过热保护继电器,所述过热保护继电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舷外机内部,所述ECU与过热保护继电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舷外机的气缸水道中设定温度传感器,当过热保护继电器接受温度传感器传输过来的温度超过了设定温度,则过热保护继电器断开电路,从而舷外机熄火停止运行,保证舷外机不在高温下工作,保护了舷外机内部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舷外机温度过热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舷外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柴油舷外机温度过热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舷外机,顾名思义是指安装在船体(船舷)外侧的推进用发动机,通常悬挂于艉板的外侧,又称船外机。舷外机集成度高、安装选购简单,是个人休闲娱乐小艇的首选动力。舷外机工作时,往往会产生高温,通常依靠舷外机内部的冷却系统,以及舷外机内部的机油进行降温,但是快艇舷外机的发动机因为在密封环境下工作,机油靠水冷却系统冷却效果不理想,机油温度过高机油润滑效果会降低,长时间的持续使用容易造成舷外机的损坏。另外,舷外机内部的冷却系统故障后,容易造成舷外机在高温状态下工作,容易造成舷外机内部零件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柴油舷外机温度过热保护装置,该过热保护装置包括通过冷却装置和保护装置,冷却装置可以将机油进行冷却,保证机油对舷外机内部部件的润滑,保护装置的设置使得舷外机在高温状态时断电熄火,保护舷外机内部零件不受损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舷外机温度过热保护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和保护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舷外机内部的机油油底壳和设于舷外机外部的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油底壳与机油冷却器相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ECU、温度传感器和过热保护继电器,所述过热保护继电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舷外机内部,所述ECU与过热保护继电器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舷外机的气缸水道内,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ECU的输入端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机油存储箱以及设置在机油存储箱外侧的遮挡网。进一步,所述机油存储箱与机油油底壳之间通过机油油管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机油油管包括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均连接在机油存储箱与机油油底壳之间。进一步,所述进油管设有第一油泵,所述出油管设有第二油泵。进一步,所述机油冷却器的水平位置低于机油油底壳的水平位置。进一步,所述遮挡网安装在舷外机的外壳上,遮挡网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机油存储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安装到快艇上使用时,通过油泵将舷外机内的机油传输到机体下方的机油冷却器中,通过湖水或海水对机油冷却器进行冷却,使得机油冷却器内部的机油冷却完成后传输回舷外机内进行部件的润滑;2、本技术在舷外机的气缸水道中设定温度传感器,当过热保护继电器接受温度传感器传输过来的温度超过了设定温度,则过热保护继电器断开,ECU断电,停止工作,从而舷外机熄火停止运行,保证舷外机不在高温下工作,保护了舷外机内部零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油油底壳,2-出油管,3-进油管,4-机油存储箱,5-船尾,10-舷外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一种柴油舷外机温度过热保护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和保护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舷外机内部的机油油底壳和设于舷外机外部的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油底壳与机油冷却器相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ECU、温度传感器和过热保护继电器,所述过热保护继电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舷外机内部,所述ECU与过热保护继电器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过热保护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和温控开关,通过温控开关来控制继电器的断开或闭合;温控开关与温度传感器电线连接,温控开关设置温度传感器传输过来的温度到达或超过某一定值时,即断开继电器,造成舷外机的熄火。温度开关是指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温度开关、继电器、ECU和温度传感器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过热保护继电器安装在舷外机10的主电路上,与ECU电线连接;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舷外机10的气缸水道中,用于检测气缸水道内的温度,与过热保护继电器电线连接;ECU为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它和普通的电脑一样,由微处理器(MC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接口(I/O)、模数转换器(A/D)以及整形、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它控制舷外机的运行。该保护装置的运行原理:设置温控开关的断电值为80℃,当舷外机10气缸水道内缺水时,气缸水道内的温度会上升,当气缸水道内的温度超过80℃,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值传输给过热保护继电器,从而过热保护继电器断开,电路断路,ECU停止工作,进而舷外机10断电熄火。这样保证了舷外机10不会在高温下工作,避免了舷外机10内部零件的损坏。当舷外机10的故障排除后,ECU通电可重新工作。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括机油油底壳1和机油冷却器,在机油油底壳1处设有机油出口和机油进口,机油出口连接出油管2,出油管2的另一端与机油冷却器连接,机油油底壳1内的机油从机油出口流出,经过出油管2流入到机油冷却器内;机油在机油冷却器内冷却后,从机油冷却器流出,经进油管3流入到机油油底壳1内,从而机油参与舷外机10内部部件的润滑。此处,进油管3和出油管2的进和出是相对于机油油底壳1来讲的。本实施例中,按快艇使用状态,将快艇与水接触的一面定义为下,另一面定义为上,则舷外机10的上下同理。机油冷却器安装在舷外机10外侧的下方,机油冷却器位于机油油底壳1的下方。机油冷却器包括机油存储箱4和遮挡网,机油存储箱4为一箱体结构,该机油存储箱4通过出油管2和进油管3与机油油底壳1连接,且在出油管2与机油存储箱4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油泵,进油管3与机油存储箱4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油泵,通过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工作,来实现机油油底壳1与机油存储箱4内机油的循环。或,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可设计在出油管2与机油油底壳1的连接处和进油管3与机油油底壳1的连接处。更进一步,出油管2和进油管3采用硬管,硬管的使用可以对机油存储箱4起到固定作用,还可以在机油存储箱4的外侧焊接连接耳,将连接耳与舷外机10的外壳螺栓连接,这样就避免了在快艇运行中机油存储箱4的晃动。另一实施例中,仅在机油存储箱4与进油管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油泵,因为机油存储箱4位于机油油底壳1的下方,机油油底壳1中的机油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出油管2流入到机油存储箱4内。本实施例中,遮挡网为铁丝网做成的具有容纳腔的半封闭物体,遮挡网的上端开口,遮挡网的容纳腔能够容纳机油存储箱4。安装完成机油存储箱4后,将遮挡网从机油存储箱4的下端向上网住机油存储箱4,使得机油存储箱4位于遮挡网容纳腔的中部,再将遮挡网焊接在舷外机10的外壳上。因为快艇在湖里或海里时,因为机油存储箱4安装在舷外机10的下部,直接与水接触,遮挡网的设计,避免了水中生物对机油存储箱4的攻击,以免损坏机油存储箱4。本技术的使用方法:舷外机10安装在快艇的船尾5,当快艇下水后,机油存储箱4沉于水下,外部有遮挡网保护;当舷外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舷外机温度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装置和保护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舷外机内部的机油油底壳和设于舷外机外部的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油底壳与机油冷却器相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ECU、温度传感器和过热保护继电器,所述过热保护继电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舷外机内部,所述ECU与过热保护继电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舷外机温度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装置和保护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舷外机内部的机油油底壳和设于舷外机外部的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油底壳与机油冷却器相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ECU、温度传感器和过热保护继电器,所述过热保护继电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舷外机内部,所述ECU与过热保护继电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温度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舷外机的气缸水道内,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过热保护继电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舷外机温度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机油存储箱以及设置在机油存储箱外侧的遮挡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伟,卓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金鲨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