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盘加强肋结构,能提升油盘的扭转刚性以外,也能够提升铸造时铸料的填充率,从而得到扭转刚性好并能提升生产效率的油盘。油盘加强肋结构设置在安装于内燃机的下方的油盘,油盘用以将油排出,油盘由底部以及围绕在底部的周围的侧壁部构成,油盘具有形成于底部且位于油盘的内侧的集油槽。所述油盘加强肋结构包括固定面,形成于所述侧壁部且位于所述油盘的外侧,用于与内燃机用部件固定;连结部,形成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外侧,连接于设置在所述底部的深底部及与所述深底部相邻的浅底部之间;以及加强肋,设置在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外侧。所述加强肋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固定面呈平行而从所述连结部朝向所述浅底部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盘加强肋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盘加强肋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用内燃机通常会在下方的位置设置油盘(oilpan),用以机油的存储及循环并将混入铁粉等异物的机油排出。存储在油盘中的机油通过机油集滤器(oilstrainer)抽吸,通过油泵供应至内然机所需的部件进行润滑,再通过返回通道返回到油盘。为了安装用于感测油量的油位传感器,将油盘的底部的一部分设置为从油盘的外侧朝向内侧凹陷的传感器收容槽,来收容油位传感器,并且传感器收容槽的一侧与底部之间有设置台阶部。当油盘不需要设置油位传感器时,由于油盘的其他部分的设计都相同,为考虑模具的设计上的方便以及油盘的轻量化,仅将传感器收容槽的一侧与底部之间设置的台阶部除去。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油盘内进行机油的抽吸及排出时,通过内燃机的高速旋转的曲轴系统来搅动油,并且由高速旋转产生的风压产生油压,此时油盘需要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刚性。此外,由于除去台阶部,从油盘的外侧朝向内侧凹陷之处,将会导致油盘的扭转刚度变弱的结构上的弱点以及铸造时铸料的填充率也会降低。因此,需要一种油盘,不仅能提升油盘的扭转刚性,并且铸造过程中能够提升铸料的填充率。本技术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提供一种油盘加强肋结构,能提升油盘的扭转刚性以外,也能够提升铸造时铸料的填充率,从而得到扭转刚性好并能提升生产效率的油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依据技术方案1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盘加强肋结构,设置在安装于内燃机的下方的油盘,所述油盘由底部以及围绕在所述底部的周围的侧壁部构成,所述油盘具有形成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油盘的内侧的集油槽。所述油盘加强肋结构包括固定面,形成于所述侧壁部且位于所述油盘的外侧,用于与内燃机用部件固定;连结部,形成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外侧,连接于设置在所述底部的深底部及与所述深底部相邻的浅底部之间;以及加强肋,设置在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外侧。所述加强肋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固定面呈平行而从所述连结部朝向所述浅底部延伸。如此,经由将加强肋设置在油盘的底部,并且加强肋设置为相对于固定面呈平行而从连结部朝向浅底部延伸。据此,本技术的油盘加强肋结构不仅提升油盘的扭转刚性以外,藉由加强肋的配置,油盘的铸造过程中,能够提升铸料的填充率,从而得到扭转刚性好并能提升生产效率的油盘。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油盘加强肋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深底部与所述连结部之间的第1角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浅底部与所述侧壁部之间的第2角部,所述加强肋紧固至所述第1角部及所述第2角部。如此,将加强肋的两端分别紧固至连接于深底部与连结部之间的第1角部以及连接于浅底部与侧壁部之间的第2角部,以使加强肋在角部与角部之间形成连结,能够有效地提升油盘的强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油盘加强肋结构更包括连接于所述深底部与所述连结部之间的第1角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浅底部与所述侧壁部之间的第2角部,所述加强肋设置为相较于所述第2角部更靠近所述连结部。如此,将加强肋的两端中的一端紧固至第1角部,另一端紧固至相较于第2角部更靠近连结部,以使加强肋的体积减少,能够有效地使油盘轻量化。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肋设置为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所述连结部的所述加强肋的高度高于位于所述浅底部的所述加强肋的高度。如此,将加强肋设置为在重力方向上位于连结部侧的高度高于位于浅底部侧的高度,以使有效利用空间的条件下来设置加强肋,能够有效提升油盘的扭转刚性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油盘的轻量化。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肋设置为在重力方向上所述加强肋的高度从所述连结部朝所述浅底部的方向线性递减。如此,将加强肋设置为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从连结部朝浅底部的方向线性递减,以使有效利用空间的条件下来设置加强肋,能够有效提升油盘的扭转刚性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油盘的轻量化。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肋设置为在重力方向上所述加强肋的高度从所述连结部朝所述浅底部的方向阶梯式递减。如此,将加强肋设置为在重力方向上加强肋的高度从连结部朝浅底部的方向阶梯式递减,以使有效利用空间的条件下来设置加强肋,能够有效提升油盘的扭转刚性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油盘的轻量化。[技术的效果]基于上述,本技术的油盘加强肋结构,能提升油盘的扭转刚性以外,也能够提升铸造时铸料的填充率,从而得到扭转刚性好并能提升生产效率的油盘。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安装有油盘加强肋结构的油盘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安装有油盘加强肋结构的油盘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安装有油盘加强肋结构的油盘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油盘12:底部12S:集油槽14:侧壁部100:油盘加强肋结构120:连结部122:深底部124:浅底部130:加强肋C1:第1角部C2:第2角部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油盘10是设置在内燃机的下方,用以将混入铁粉等异物的油排出。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安装有油盘加强肋结构的油盘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油盘10是上方形成开口的长型半壳体,但本技术并不限制油盘10的具体形状,其可依据需求调整。油盘10具有底部12以及围绕在底部12周围的侧壁部14。油盘10的底部12与侧壁部14构成可以收容油的空间,亦即集油槽12S。在本实施例中,油盘10的侧壁部14包括沿着长边方向Y相向设置的两壁面,以及沿着短边方向X相向设置的两壁面。在本实施例中,集油槽12S位于油盘10的内侧且凹设在油盘10的底部12,用以将油汇集。本技术不限制集油槽12S的具体型态,只要确保集油槽12S是油盘10的底部12且在内侧形成即可,其可依据需求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油盘加强肋结构100设置在油盘10的底部12且位于油盘10的外侧。油盘加强肋结构100包括固定面110、连结部120以及加强肋130。固定面110形成于油盘10的侧壁部14且位于油盘10的外侧。固定面110用于将油盘10与内燃机用部件进行固定,内燃机用部件例如是变速箱、电动机等。如图1所示,油盘10的底部12形成为多个非平滑的不同的平面所构成的形状。底部12具有深底部122及与深底部122相邻的浅底部124。在重力方向Z上来看,深底部122的外表面相较于浅底部124的外表面更朝向油盘10的外侧突出,亦即在重力方向Z上,油盘10在深底部122处的深度比其在浅底部124处的深度更深。如此,深底部122与浅底部124之间,具有高低差而存在一个台阶形状,并且深底部122与浅底部124之间藉由连结部120连接。连结部120形成于底部12且位于油盘10的外侧。此处,连结部120就是将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盘加强肋结构,设置在安装于内燃机的下方的油盘,所述油盘由底部以及围绕在所述底部的周围的侧壁部构成,所述油盘具有形成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油盘的内侧的集油槽,所述油盘加强肋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面,形成于所述侧壁部且位于所述油盘的外侧,用于与内燃机用部件固定;/n连结部,形成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外侧,连接于设置在所述底部的深底部及与所述深底部相邻的浅底部之间;以及/n加强肋,设置在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外侧;/n所述加强肋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固定面呈平行而从所述连结部朝向所述浅底部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盘加强肋结构,设置在安装于内燃机的下方的油盘,所述油盘由底部以及围绕在所述底部的周围的侧壁部构成,所述油盘具有形成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油盘的内侧的集油槽,所述油盘加强肋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面,形成于所述侧壁部且位于所述油盘的外侧,用于与内燃机用部件固定;
连结部,形成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外侧,连接于设置在所述底部的深底部及与所述深底部相邻的浅底部之间;以及
加强肋,设置在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外侧;
所述加强肋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固定面呈平行而从所述连结部朝向所述浅底部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盘加强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深底部与所述连结部之间的第1角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浅底部与所述侧壁部之间的第2角部,所述加强肋紧固至所述第1角部及所述第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嶋宏彰,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