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0070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属于梯形明沟浇筑技术领域,包括梯形沟的沟体,沟体内且位于沟体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槽钢,两侧槽钢呈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侧槽钢上设置有钢模,沟体外的地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钢模于两侧槽钢上移动的驱动件,将钢模置于两侧槽钢上,向两侧槽钢之间且位于钢模与沟体侧壁之间均匀洒布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通过驱动件带动钢模于两侧槽钢上移动一段距离,浇筑第二次混凝土,依照此工序浇筑至标高位置,操作人员无需搭建模板等设施,当需要对下一段混凝土浇筑时,只需要带动槽钢和钢模移动至指定位置即可,提高了操作人员对梯形沟侧壁的浇筑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
本技术涉及梯形明沟浇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
技术介绍
梯形明沟顾名思义其沟身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倒梯形,根据沟的深度不同,侧墙分别为1:1和1:1.5两种坡比的斜面,一面与土基直接相接,另一面临空;现有的部分河道和排水沟等通常采用梯形设置,在使用时,需要对沟体的侧壁以及底壁混凝土浇筑,其优点是结构稳定,建成后不用经常维护。申请公布号为CN10683644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节沟槽成型模具的梯形排水沟浇筑成型方法,包括立模支架、木模板和矩形截面空心钢管,两块木模板紧贴排水沟沟槽内侧壁设置,立模支架为拼装的、与排水沟截面坡比相同的倒立等腰梯形框架结构,立模支架是由顶部长边角钢、底部短边角钢和两侧斜腰角钢共四根角钢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木模板包括挡板、条形木板、加固板和圆形挂钩,木模板为排水沟混凝土浇筑所用立模模板,圆形挂钩预先植入在加固板纵向偏中位置。立模支架的顶部长边角钢与矩形截面空心钢管的连接处正下方设有支撑顶部长边角钢的可调节支架,可调节支架包括螺栓底座、支撑杆、螺旋杆和顶托,支撑杆中空且内含旋转螺纹,螺栓底座可穿过立模支架底部短边角钢预留锚固孔,旋转进入支撑杆将可调节支架与立模支架锚固在一起,螺旋杆可旋转进入支撑杆相互连接,立模支架与排水沟底板通过锚固件锚固连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整体施工开始前,操作人员还是需要对沟身木模板、立模支架和可调节支架进行拼装搭设,在对下一段梯形沟施工时,操作人员需要调节立模支架两侧斜腰角钢螺栓锚固的位置,从而改变斜腰角钢的倾斜度以适应坡比,在施工结束后又需要将整个模具进行拆除,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操作人员施工效率的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包括梯形沟的沟体,所述沟体内且位于沟体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槽钢,两侧所述槽钢呈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槽钢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沟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侧所述槽钢背离沟体侧壁的面上设置有钢模,所述沟体外的地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钢模于两侧槽钢上朝向远离沟体底壁的方向移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沟体的侧壁浇筑时,将槽钢置于沟体的侧壁上,将钢模置于两侧槽钢上,向两侧槽钢之间且位于钢模与沟体侧壁之间均匀洒布混凝土,采用振捣棒振捣密实,待混凝土初凝后,通过驱动件带动钢模于两侧槽钢上移动一段距离,浇筑第二次混凝土,依照此工序浇筑至标高位置,操作人员无需搭建模板等设施,当需要对下一段混凝土浇筑时,只需要带动槽钢和钢模移动至指定位置即可,提高了操作人员对梯形沟侧壁的浇筑效率,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施工效率,并且采用槽钢和钢模对梯形沟侧壁浇筑,其相对于搭建模板,使用的材料非常少,降低了施工成本。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模沿沟体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两侧槽钢之间的间距,所述钢模沿沟体侧壁高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槽钢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模沿沟体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两侧槽钢之间的间距,提高了钢模与两侧槽钢之间的抵接效果,从而防止混凝土沿钢模与槽钢之间的间隙流出;将钢模沿沟体侧壁高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槽钢的长度,使得沟体的侧壁采用多次分层浇筑,使得每次浇筑的混凝土均可代用振捣棒振捣密实,提高了混凝土浇筑后的浇筑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模背离沟体侧壁的面上开设有多个浇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增加整个钢模的重量时,向钢模上的浇筑槽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增加了钢模的重量,提高了钢模与槽钢之间的抵接效果,进一步防止混凝土沿钢模与槽钢之间的间隙流出;当需要对钢模运输时,通过将浇筑槽内的混凝土击碎清理,减轻了整个钢模的重量,方便对钢模运输。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置于地面上且位于两侧槽钢的端部所在的位置的卷扬机,所述卷扬机包括绕线辊,所述绕线辊上绕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连接至绕线辊上,两侧所述钢丝绳远离绕线辊的端部分别连接至钢模远离沟体底壁的边缘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侧槽钢的端部均设置卷扬机,使得两侧卷扬机可对钢模的两侧提起,防止卷扬机通过钢丝绳带动钢模移动时带动钢模倾斜,提高了钢模于两侧槽钢上的移动效果,采用卷扬机的设置其体积小、重量轻并且起重力大,当对下一段沟体侧壁施工时,方便带动卷扬机调节位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模上且位于两侧钢丝绳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吊环,所述钢丝绳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整体呈“U”形设置,“U”形的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环,两侧所述连接环内穿设有用于穿过吊环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套设且螺纹连接有螺母,两侧所述螺母分别用于与两侧连接环相背离的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钢丝绳固定至钢模上时,将螺杆穿过两侧连接环并将螺杆穿过吊环,带动螺母拧入至螺杆的两端,使得两侧螺母分别抵接至两侧连接环相背离的面上,使得吊环被固定至连接杆上,采用螺杆和螺母的设置方便对钢丝绳固定,并且提高了钢丝绳固定至钢模上的牢固性,防止卷扬机在带动钢模移动时带动钢丝绳与钢模之间脱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丝绳远离绕线辊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绕过“U”形的连接杆且通过绳夹固定在钢丝绳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绳夹的设置可使得连接杆可拆卸连接至钢丝绳上,方便对连接杆安装和更换,符合实际安装应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置于地面上且位于两侧槽钢的端部所在的位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垂直于底座设置有门型架,所述门型架内设置有用于对钢丝绳导向的起重滑轮,所述底座上放置有混凝土配重块,所述卷扬机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混泥土配重块与门型架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重滑轮的设置可对钢丝绳起到导向的作用,防止钢丝绳与沟体侧壁之间摩擦导致钢丝绳损坏,并且门型架和起重滑轮的设置可使得钢丝绳与钢模所在的平面呈平行设置,使得钢丝绳在带动钢模于两侧槽钢上移动时,钢模与两侧槽钢之间始终保持相互抵接的关系,间接提高了钢模于两侧槽钢上的滑动效果;混凝土配重块的设置可防止因钢模的重量过重导致门型架侧翻,提高了门型架于地面上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起重滑轮包括挂钩,所述门型架上设置有用于供挂钩挂接的挂环,所述起重滑轮通过挂钩和挂环可拆卸连接至门型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和挂环的设置方便对起重滑轮安装和固定,提高了安装人员的安装效率,符合实际安装应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门型架与底座之间且位于门型架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至门型架上,另一端连接至底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的设置可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包括梯形沟的沟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内且位于沟体(1)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槽钢(11),两侧所述槽钢(11)呈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槽钢(11)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沟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侧所述槽钢(11)背离沟体(1)侧壁的面上设置有钢模(12),所述沟体(1)外的地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钢模(12)于两侧槽钢(11)上朝向远离沟体(1)底壁的方向移动的驱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包括梯形沟的沟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内且位于沟体(1)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槽钢(11),两侧所述槽钢(11)呈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槽钢(11)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沟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侧所述槽钢(11)背离沟体(1)侧壁的面上设置有钢模(12),所述沟体(1)外的地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钢模(12)于两侧槽钢(11)上朝向远离沟体(1)底壁的方向移动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12)沿沟体(1)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两侧槽钢(11)之间的间距,所述钢模(12)沿沟体(1)侧壁高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槽钢(1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12)背离沟体(1)侧壁的面上开设有多个浇筑槽(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置于地面上且位于两侧槽钢(11)的端部所在的位置的卷扬机(13),所述卷扬机(13)包括绕线辊(131),所述绕线辊(131)上绕设有钢丝绳(132),所述钢丝绳(132)一端固定连接至绕线辊(131)上,两侧所述钢丝绳(132)远离绕线辊(131)的端部分别连接至钢模(12)远离沟体(1)底壁的边缘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梯形明沟重力式滑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12)上且位于两侧钢丝绳(132)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吊环(14),所述钢丝绳(13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杆(141),所述连接杆(141)整体呈“U”形设置,“U”形的连接杆(14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环(142),两侧所述连接环(142)内穿设有用于穿过吊环(14)的螺杆(143),所述螺杆(143)的两端套设且螺纹连接有螺母(144),两侧所述螺母(144)分别用于与两侧连接环(142)相背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强钟良海周俊张浩陈港罗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场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