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液防震加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15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液防震加工工装,包括工装板,工装板固定在工作台上,工装板的内部开有注液通道,注液通道的一端延伸至工装板的侧壁,且在该端安装有注液嘴,工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为田字格槽型结构,密封槽内装填有密封圈,工装板的上表面还开设有多个与注液通道连通的出液孔,工装板的上表面还开设有多个连接孔,铝坯件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锁紧固定在工装板上,铝坯件压紧在密封圈的上方,且铝坯件上开有排气孔,排气孔的下端位于密封圈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消除了腹板零件加工时的弹刀现象,还能起到冷却加工表面的作用;不需根据零件形状进行仿形,加工简单;工装成本低;可适用于多种尺寸、形状的加工,通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液防震加工工装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
,特别是注液防震加工工装。
技术介绍
飞机零件加工中,有非常多尺寸、形状各异的腹板加工,该类腹板薄且宽,在加工中,极易产生弹刀现象,导致零件报废。为了解决弹刀现象,采用真空铣夹的方式来夹紧铝坯件。但是真空铣夹存在以下缺陷:1、需根据零件形状进行仿形,工装加工难度高;2、真空铣夹除了底板还需凸出一块,填满零件凹腔,并与零件形成面贴合,用料更厚,并且需配置真空泵;3、真空铣夹的通用性较差,由于需要与零件面贴合(仿形),一般是各个零件专用,导致工装成本极高,而且加工不同规格的零件时需要拆卸工装,并重新安装另一个零件对应的真空铣夹,所用时间较长,影响零件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注液防震加工工装。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注液防震加工工装,包括工装板,所述工装板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工装板的内部开有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的一端延伸至工装板的侧壁,且在该端安装有注液嘴,所述工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为田字格槽型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注液防震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板(2),所述工装板(2)固定在工作台(1)上,所述工装板(2)的内部开有注液通道(2d),所述注液通道(2d)的一端延伸至工装板(2)的侧壁,且在该端安装有注液嘴(2c),所述工装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槽(2g),密封槽(2g)为田字格槽型结构,所述密封槽(2g)内装填有密封圈(4),所述工装板(2)的上表面还开设有多个与注液通道(2d)连通的出液孔(2e),所述工装板(2)的上表面还开设有多个连接孔(2j),铝坯件(3)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2j)锁紧固定在工装板(2)上,所述铝坯件(3)压紧在密封圈(4)的上方,且所述铝坯件(3)上开有排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注液防震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板(2),所述工装板(2)固定在工作台(1)上,所述工装板(2)的内部开有注液通道(2d),所述注液通道(2d)的一端延伸至工装板(2)的侧壁,且在该端安装有注液嘴(2c),所述工装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槽(2g),密封槽(2g)为田字格槽型结构,所述密封槽(2g)内装填有密封圈(4),所述工装板(2)的上表面还开设有多个与注液通道(2d)连通的出液孔(2e),所述工装板(2)的上表面还开设有多个连接孔(2j),铝坯件(3)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2j)锁紧固定在工装板(2)上,所述铝坯件(3)压紧在密封圈(4)的上方,且所述铝坯件(3)上开有排气孔(3a),所述排气孔(3a)的下端位于密封圈(4)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防震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黎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爱乐达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