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八晶体管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布局图案与形成方法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336560.9,题为“八晶体管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布局图案与形成方法”的分案申请,申请日为2015年6月17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accessmemory,SRAM),尤其是一种八晶体管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8T-SRAM)的布局图案。
技术介绍
在一嵌入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mbeddedstaticrandomaccessmemory,embeddedSRAM)中,包含有逻辑电路(logiccircuit)和与逻辑电路连接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本身属于一种挥发性(volatile)的存储单元(memorycell),亦即当供给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电力消失之后,所存储的数据会同时抹除。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数据的方式是利用存储单元内晶体管的导电状态来达成,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设计是采用互耦合晶体管为基础,没有电容器放电的问题,不需要不断充电以保持数据不流失,也就是不需作存储器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八晶体管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布局图案,包含:/n第一扩散区、第二扩散区以及第三扩散区,位于一基底上,其中该第三扩散区与该第一扩散区之间存在有一极限间距区,且该极限间距区直接接触该第一扩散区与该第三扩散区;以及/n第一增设扩散区、第二增设扩散区与第三增设扩散区,分别沿着该第一扩散区、该第二扩散区与该第三扩散区的外围排列,并分别直接接触该第一扩散区、该第二扩散区与该第三扩散区,其中该增设扩散区不位于该极限间距区的范围内,其中该第一增设扩散区的一边界与该第三扩散区的一边界在一垂直方向上相互对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八晶体管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布局图案,包含:
第一扩散区、第二扩散区以及第三扩散区,位于一基底上,其中该第三扩散区与该第一扩散区之间存在有一极限间距区,且该极限间距区直接接触该第一扩散区与该第三扩散区;以及
第一增设扩散区、第二增设扩散区与第三增设扩散区,分别沿着该第一扩散区、该第二扩散区与该第三扩散区的外围排列,并分别直接接触该第一扩散区、该第二扩散区与该第三扩散区,其中该增设扩散区不位于该极限间距区的范围内,其中该第一增设扩散区的一边界与该第三扩散区的一边界在一垂直方向上相互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局图案,其中该八晶体管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包含多个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单元,每一个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单元包含:
第一上拉晶体管以及第二上拉晶体管;
第一下拉晶体管以及第二下拉晶体管;
第一上存取晶体管以及第二上存取晶体管;以及
第一下存取晶体管以及第二下存取晶体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局图案,其中该第一扩散区对应至该第一下存取晶体管,该第二扩散区对应至该第二下存取晶体管,而该第三扩散区则对应该第二下拉晶体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局图案,其中该极限间距区的长度小于或等于54纳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局图案,其中该第一增设扩散区、该第二增设扩散区与该第三增设扩散区的宽度介于5~10纳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局图案,还包含至少两栅极结构,其中该第一扩散区、该第二扩散区与该第三扩散区位于该两栅极结构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局图案,其中该第三增设扩散区的一边界与该两栅极结构的其中一个栅极结构的一边界在该垂直方向上相互对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局图案,其中该布局图案由一光掩模形成,该光掩模上的图案包含:
第一图案、第二图案、第三图案,分别对应到该第一扩散区、该第二扩散区以及该第三扩散区;以及
多个增设图案,分别对应该第一增设扩散区、该第二增设扩散区与该第三增设扩散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布局图案,其中该第一增设图案与该第一图案之间具有至少一L型夹角,该第三增设图案与该第三图案之间具有至少一L型夹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局图案,其中该第二扩散区与该第三扩散区之间有一错位。
11.一种八晶体管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8T-SRAM)的布局图案的形成方法,包含:
形成一第一扩散区、一第二扩散区以及一第三扩散区于一基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添裕,陈昌宏,郭有策,黄俊宪,
申请(专利权)人: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