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像镜头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895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像镜头及其制造方法。一种取像镜头,包含沿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设置具负屈光度玻璃的第一透镜、具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二透镜、具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三透镜和具屈光度玻璃的第四透镜,以及设于第一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光圈。取像镜头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镜数为小于5,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为非球面玻璃透镜。取像镜头满足视场角(FOV)大于120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像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取像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科技的进展,取像镜头的种类日渐多元,应用于车辆上的车载镜头是一种常见的取像镜头。目前对于低成本及光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满足这样需求的取像镜头,大致上需要具低成本、高解析度、大光圈、广视角、广工作温度范围和轻量化等特点。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兼顾轻量化,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广工作温度范围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所述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取像镜头,包含沿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设置具负屈光度玻璃的第一透镜、具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二透镜、具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三透镜和具屈光度玻璃的第四透镜,以及设于第一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光圈。取像镜头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镜数为小于5,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为非球面玻璃透镜。取像镜头满足视场角(FOV)大于120度。借由本实施例负屈光度玻璃的第一透镜、具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二透镜、具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三透镜和具屈光度玻璃的第四透镜,达到轻量化、较低的制造成本、广工作温度范围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取像镜头,包含沿影像放大侧至影像缩小侧依序设置负屈光度玻璃的第一透镜、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二透镜和屈光度玻璃的第三透镜,以及设于第一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光圈。取像镜头为广角镜头且至多两片具屈光度玻璃的透镜设置于光圈和影像缩小侧之间。取像镜头满足下列条件: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镜数为小于5,且至多两片非球面玻璃透镜设置于所述光圈和所述影像缩小侧之间。借由本实施例包含取像镜头为广角镜头,至多两片具屈光度玻璃的透镜设置于光圈和影像缩小侧之间,且至多两片非球面玻璃透镜设置于所述光圈和所述影像缩小侧之间,达到轻量化、较低的制造成本、广工作温度范围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取像镜头,包含具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包含至少一片具有负屈光度的透镜,屈光度为正的第二透镜组,包含至少一片具有正屈光度的非球面透镜,以及设于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的光圈。取像镜头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镜数小于5,且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且取像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视场角(FOV)大于120度且光圈值(F/#)介于1.1和1.6之间。借由本实施例具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屈光度为正的第二透镜组,且取像镜头的透镜数介于3~4片,达到轻量化、较低的制造成本、广工作温度范围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借由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计,可提供一种能兼顾可使取像镜头兼具良好的光学成像品质、广视角与轻量化的特性,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再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温度范围可从-40℃到125℃之间与取像镜头3~4片镜片的设计,因此能够提供具低成本、大光圈、广视角、高解析度、轻量化、广工作温度范围等特点,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10a的示意图。图2、图3、图4A、图4B分别为取像镜头10a的光线扇形图、成像面上影像高度位置的照明数值,与成像面上光轴位置的照明数值的比值图、以及场曲和畸变图。图5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10b的示意图。图6、图7、图8A、图8B分别为取像镜头10b的光线扇形图、成像面上影像高度位置的照明数值,与成像面上光轴位置的照明数值的比值图、以及场曲和畸变图。图9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10c的示意图。图10、图11、图12A、图12B分别为取像镜头10c的光线扇形图、成像面上影像高度位置的照明数值,与成像面上光轴位置的照明数值的比值图、以及场曲和畸变图。图13为依本专利技术包含间隔片及底座的一镜筒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下列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用语“第一”、“第二”是为了辨识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使用,并非用以限定所述元件。本专利技术所谓的光学元件,是指元件具有部分或全部可反射或穿透的材质所构成,通常包含玻璃或塑料所组成。例如是透镜、棱镜或是光圈。当镜头应用在取像系统中时,影像放大侧是指在光路上靠近被拍摄物所处的一侧,影像缩小侧则是指在光路上较靠近感光元件的一侧。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架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取像镜头10a有一镜筒(未绘示),镜筒里由第一侧(影像放大侧OS)往第二侧(影像缩小侧IS)排列包含了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光圈14、第三透镜L3及第四透镜L4。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构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20,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构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30。再者,影像缩小侧IS可设置滤光片16、玻璃盖18以及影像感测器(图中未显示),取像镜头10a的红外线有效焦距上成像面标示为19,滤光片16和玻璃盖18位于第二透镜组20与红外线有效焦距上成像面19之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四透镜L4的材质均为玻璃,屈光度分别为负、正、正、正,且第三透镜为非球面玻璃透镜。在一实施例中,非球面玻璃透镜可以用非球面塑料透镜取代。另外,本专利技术各具体实施例的影像放大侧OS均分别设于各图的左侧,而影像缩小侧IS均设于各图的右侧,将不予重复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指光圈14是指一孔径光阑(ApertureStop),光圈为一独立元件或是整合于其他光学元件上。于本实施例中,光圈是利用机构件挡去周边光线并保留中间部分透光的方式来达到类似的效果,而前述所谓的机构件可以是可调整的。所谓可调整,是指机构件的位置、形状或是透明度的调整。或是,光圈也可以在透镜表面涂布不透明的吸光材料,并使其保留中央部分透光以达限制光路的效果。本实施例的滤光片16为一可见光滤光片(visiblelightfilter),是用以过滤掉可见光波段或波长约700nm以下的波段等等,可抑制其他光源的干扰,提升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波段的波长于成像面19上的成像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滤光片16设于第四透镜L4与成像面19之间且为可见光滤光片。虽然此处显示的滤光片16为单一元件,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将滤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n沿一第一侧至一第二侧依序设置一负屈光度玻璃的第一透镜、一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二透镜、一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三透镜和一屈光度玻璃的第四透镜;以及/n一光圈,设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n其中所述取像镜头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镜数为小于5,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为非球面玻璃透镜,且所述取像镜头满足视场角大于120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9 TW 1081149361.一种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沿一第一侧至一第二侧依序设置一负屈光度玻璃的第一透镜、一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二透镜、一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三透镜和一屈光度玻璃的第四透镜;以及
一光圈,设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
其中所述取像镜头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镜数为小于5,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为非球面玻璃透镜,且所述取像镜头满足视场角大于120度。


2.一种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沿一影像放大侧至一影像缩小侧依序设置一负屈光度玻璃的第一透镜、一正屈光度玻璃的第二透镜和一屈光度玻璃的第三透镜;以及
一光圈,设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且至多两片具屈光度玻璃的透镜设置于所述光圈和所述影像缩小侧之间;
其中所述取像镜头为一广角镜头,满足下列条件:
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镜数为小于5,且至多两片非球面玻璃透镜设置于所述光圈和所述影像缩小侧之间。


3.一种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具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包含至少一片具有负屈光度的透镜;
一屈光度为正的第二透镜组,包含至少一片具有正屈光度的非球面透镜;以及
一光圈,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
其中所述取像镜头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镜数小于5,且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且所述取像镜头满足下列条件:
视场角大于120度且光圈值介于1.1和1.6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镜头还包含:
一间隔片,设置于最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侧或最靠近所述影像缩小侧的两片透镜之间;以及
一底座,其中所述取像镜头满足下列条件:所述间隔片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底座的热膨胀系数。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镜头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升龚家桢赖秋蓉王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光芒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