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895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移动终端。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光学镜头满足关系:TT/f<1.3;TT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光学镜头的焦距及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长度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不仅能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同时也能使光线更好地汇聚于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识别技术(结构光及TOF)的飞速发展,以及支持识别技术的感光元件的量产,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会变得十分广泛,如手机上的人脸解锁、汽车自动驾驶、人机界面与游戏、工业机器视觉与测量、安防监控等。近来,手机上也越来越多搭载了有关结构光或TOF(飞行时间)的深感镜头,一度引起手机圈对于该技术的密切关注。其中,识别技术中接收端必不可少的用于收集光线的镜头组件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追求高屏占比以及小厚度的电子设备而言,如何使识别镜头的尺寸变小以缩小镜头在电子设备中的占用空间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供小型化的识别镜头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移动终端。一种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圆周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n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圆周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圆周处为凸面;/n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n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nTT/f<1.3;/n其中,TT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圆周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
TT/f<1.3;
其中,TT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
0.35mm<T12+T23+T34<0.85mm;
其中,T1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为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
1.0<f2/f4<2.5;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
FNO≤1.3;
其中,FNO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金华刘彬彬邹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