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56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胶合透镜与光圈。光圈设于第三透镜与胶合透镜之间。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大于等于170度,且具有屈光度的透镜片数为7到11片,并至多包含两片塑料透镜。第一透镜的镜片直径为D1,第二非球面透镜的镜片直径为DL,光学镜头符合下列条件:3.5<D1/DL<5.5。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能兼顾可使光学镜头兼具良好的光学成像品质、低热飘移量、广工作温度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科技的进展,镜头的种类日渐多元,应用于智能家居、门禁、安控、车辆和运动摄影机上的取像镜头是一种常见的镜头。目前对于光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满足这样需求的镜头,大致上需要具低成本、高解析度、大光圈、低热飘移量、广视角和日夜共焦等特点。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兼顾广视角、低热飘移量、日夜共焦,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光学取像镜头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一种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胶合透镜与光圈。第一透镜为最靠近光学镜头图像放大侧的透镜。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其中之一,为第一非球面透镜。第四透镜为第二非球面透镜,且设于胶合透镜与光学镜头图像缩小侧之间。光圈设于第三透镜与胶合透镜之间。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大于等于170度,且具有屈光度的透镜片数为7到11片,并至多包含两片塑料透镜。第一透镜的镜片直径为D1,第二非球面透镜的镜片直径为DL,光学镜头符合下列条件:3.5<D1/DL<5.5。通过本实施例的设计,可提供一种使光学镜头兼具良好的光学成像品质、低热飘移量、广工作温度范围(-40度到105度)、日夜共焦、与广视角的特性,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一种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与光圈。第一透镜组包含三片球面透镜和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组包含一胶合透镜。光圈设于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光学镜头最多只包含两片塑料透镜,具有屈光度的透镜片数为7到11片。光学镜头光圈值小于等于2.0,最大视场角大于等于170度。光学镜头在视场角为170度的相对照度,大于60%。通过本实施例的设计,可提供一种使光学镜头兼具良好的光学成像品质、低热飘移量、广工作温度范围(-40度到105度)、日夜共焦、与广视角的特性,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一种光学镜头包括自一方向依序排列的屈光度为负的第一透镜、屈光度为负的第二透镜、屈光度为负的第三透镜、屈光度为正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屈光度为正的第七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其中二片透镜,为玻璃球面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构成胶合透镜。第七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光圈设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光学镜头具有屈光度的透镜最多为11片,并最多包含两片塑料透镜。通过本实施例的设计,可提供一种使光学镜头兼具良好的光学成像品质、低热飘移量、
广工作温度范围(-40度到105度)、日夜共焦、与广视角的特性,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观点,可提供一种可使光学镜头兼具良好的光学成像品质、低热飘移量、广工作温度范围(-40度到105度)、日夜共焦、与广视角的特性,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
[0008]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示意图。
[0010]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示意图。
[0011]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示意图。
[0012]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示意图。
[0013]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示意图。
[0014]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示意图。
[0015]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示意图。
[0016]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示意图。
[0017]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示意图。
[0018]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示意图。
[0019]图11、图14及图17分别为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镜头10a、10b及10c的光线扇形图,图12、图15及图18分别为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镜头10a、10b及10c于不同波长下的焦点偏移量曲线图,图13、图16及图19分别为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镜头10a、10b及10c于成像面上图像高度位置的照明数值与成像面上光轴位置的照明数值的比值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0a-10j 光学镜头
[0022]12 光轴
[0023]14 光圈
[0024]16 滤光片
[0025]17 玻璃盖
[0026]19 成像面
[0027]20 第一透镜组
[0028]30 第二透镜组
[0029]L1-L10 透镜
[0030]S1-S23 表面
[0031]OS 放大侧
[0032]IS 缩小侧
[0033]P、Q 转折点
[0034]D1、DL 镜面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6]当镜头应用在取像系统中时,图像放大侧是指在光路上靠近被拍摄物所处的一侧,图像缩小侧则是指在光路上较靠近感光元件的一侧。
[0037]一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具有位于某区域的凸面部(或凹面部),是指该区域相较于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外侧区域,朝平行于光轴的方向更为“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而言。
[0038]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示意图。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a有一镜筒(未绘示),镜筒里由第一侧(图像放大侧OS)往第二侧(图像缩小侧IS)排列包含了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光圈1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屈光度分别为负、负、负、正、正、负、正和正。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构成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例如为前组)20,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构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例如为后组)30。再者,图像缩小侧IS可设置滤光片16、玻璃盖17以及图像感测器(图中未显示),镜头10a的可见光有效焦距(EFL)上成像面(可见光焦平面)标示为19,滤光片16位于第二透镜组30与可见光有效焦距上成像面19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所有透镜均为玻璃透镜,且第二透镜L2、第八透镜L8为非球面透镜。在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与一胶合透镜,该第一透镜为最靠近该光学镜头图像放大侧的透镜,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其中之一,为第一非球面透镜,该第四透镜为第二非球面透镜,且设于该胶合透镜与该光学镜头图像缩小侧之间;以及一光圈,设于该第三透镜与该胶合透镜之间,该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大于等于170度,且具有屈光度的透镜片数为7到11片,并至多包含两片塑料透镜,该第一透镜的镜片直径为D1,该第二非球面透镜的镜片直径为DL,该光学镜头符合下列条件:3.5<D1/DL<5.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光学镜头还包含一球面的第五透镜,设于该第三透镜和该胶合透镜之间,且该第一透镜为球面透镜,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其中之另一为球面透镜。3.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透镜组,包含三片球面透镜和一非球面透镜;一第二透镜组,包含一胶合透镜;以及一光圈,设于该第一透镜组与该第二透镜组之间,该光学镜头最多只包含两片塑料透镜,具有屈光度的透镜片数为7到11片,且该光学镜头光圈值小于等于2.0,最大视场角大于等于170度,该光学镜头在视场角为170度的相对照度,大于6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三片球面透镜中最靠近该光学镜头图像放大侧的透镜为第一透镜,最靠近该第一透镜的另一片球面透镜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中之一,最远离该第一透镜的另一片球面透镜为第五透镜,该非球面透镜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中之另一,且为第一非球面透镜,该第二透镜组还包含一第四透镜,该第四透镜为第二非球面透镜,且设于该胶合透镜与该光学镜头图像缩小侧之间。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镜头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包含一第六透镜,设于该第五透镜与该胶合透镜之间,(2)包含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与一第八透镜,均设于该第五透镜与该胶合透镜之间,且该第五透镜和该第六透镜构成胶合透镜,该第七透镜与该第八透镜构成胶合透镜,(3)该胶合透镜为双胶合透镜或三胶合透镜,(4)该光学镜头的所有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镜头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包含一第六透镜,设于该第五透镜与该胶合透镜之间,且自图像放大侧到图像缩小侧,各透镜的屈光度依序为负、负、负、正、正、负、正、正,(2)包含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与一第八透镜,均设于该第五透镜与该胶合透镜之间,且该第五透镜和该第六透镜构成胶合透镜,该第七透镜与该第八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盈秀郑泓祐龚家桢李丞烝王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光芒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