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32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像镜头,取像镜头包含自取像镜头的放大侧至取像镜头的缩小侧依序排列的负屈光度第一、第二透镜、正屈光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正屈光度第五透镜。第一透镜为玻璃新月透镜,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第四、第五透镜相邻的两面有大致相对应的曲面,且紧邻在一起,光圈位于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取像镜头具屈光度的透镜小于7片。L3W为第三透镜在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L5W为第五透镜在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ALW为取像镜头所有透镜在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总和,则取像镜头满足下列条件:(1)0.377<L5W/ALW<0.421;且(2)0.657<(L3W+L5W)/ALW<0.787。且(2)0.657<(L3W+L5W)/ALW<0.787。且(2)0.657<(L3W+L5W)/ALW<0.78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像镜头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9月26日,申请号为201811124643.1,专利技术名称为“取像镜头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随科技的进展,镜头的种类日渐多元,应用于车辆上的车载镜头是一种常见的镜头。目前对于薄型化及光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满足这样需求的镜头,大致上需要具低成本、高解析度、大光圈、广视角、低热飘移量和轻量化等特点。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兼顾轻量化,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
[0004]“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所述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取像镜头,包含自取像镜头的放大侧至取像镜头的缩小侧依序排列的负屈光度第一透镜、第二透镜、正屈光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正屈光度第五透镜。第一透镜为玻璃新月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相邻的两面有大致相对应的曲面,且紧邻在一起;光圈位于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取像镜头具屈光度的透镜小于7片。L3W为第三透镜在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L5W为第五透镜在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ALW为取像镜头所有透镜在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总和,则取像镜头满足下列条件:
[0006](1)0.377<L5W/ALW<0.421;且
[0007](2) 0.657 <(L3W+L5W)/ALW <0.787。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取像镜头,包含自取像镜头的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为负屈光度玻璃新月透镜,且第一透镜为五片透镜之中外径最大的一片;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而第三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设有正屈光度;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相邻面为胶合的非球面;一光圈位于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L3W为第三透镜在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L5W为第五透镜在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ALW为取像镜头所有透镜在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总和,则所述取像镜头满足下列条件:
[0009](1)0.377<L5W/ALW<0.421;且
[0010](2) 0.657 <(L3W+L5W)/ALW <0.781。
[0011]借由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计,可提供一种能兼顾可使光学镜头兼具良好的光学成像
品质与轻量化的特性,可以应用于车载、安控、门禁等领域,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取像镜头设计。再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学镜头5

6片镜片、镜头到感测器(Sensor)的距离(TTL)小于16.5mm的设计,因此能够提供具大光圈、高解析度、轻量化、广视角和低热飘移量等特点,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设计。
[0012]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10a的示意图。
[0014]图2至图4分别为取像镜头10a的场曲和畸变图、光线扇形图和相对照度图。
[0015]图5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10b的示意图。
[0016]图6至图8分别为取像镜头10b的场曲和畸变图、光线扇形图和相对照度图。
[0017]图9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10c的示意图。
[0018]图10至图12分别为取像镜头10c的场曲和畸变图、光线扇形图和相对照度图。
[0019]图13为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10d的示意图。
[0020]图14至图16分别为取像镜头10d的场曲和畸变图、光线扇形图和相对照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下列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用语“第一”、“第二”是为了辨识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使用,并非用以限定所述元件。
[0022]本专利技术所谓的光学元件,是指元件具有部分或全部可反射或穿透的材料所构成,通常包含玻璃或塑胶所组成。例如是透镜、棱镜或是光圈。
[0023]当镜头应用在取像系统中时,影像放大侧是指在光路上靠近被拍摄物所处的一侧,影像缩小侧则是指在光路上较靠近感光元件的一侧。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镜头架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取像镜头10a有一镜筒(未绘示),镜筒里由第一侧(影像放大侧OS)往第二侧(影像缩小侧IS)排列包含了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圈14、第四透镜L4及第五透镜L5。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构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例如为前组)20,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构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例如为后组)30。再者,影像缩小侧IS可设置滤光片16、玻璃盖18以及影像感测器(图中未显示),取像镜头10a的可见光有效焦距上成像面标示为19,滤光片16和玻璃盖18位于第二透镜组30与可见光有效焦距上成像面19之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屈光度分别为负、负、正、负、正,且第二透镜、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第五透镜L5为非球面塑胶透镜。在一实施例中,非球面塑胶透镜可以用非球面玻璃透镜取代。另外,两透镜相邻的两面有大致相同(曲率半径差异小于0.005mm)或完全相同(实质相同)的曲率半径且形成胶合透镜、结合透镜、双合透镜
(doublet)或三合透镜(triplet),例如本实施例的第四透镜L4及第五透镜L5构成胶合透镜,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制。本专利技术各具体实施例的影像放大侧OS均分别设于各图的左侧,而影像缩小侧IS均设于各图的右侧,将不予重复说明。
[0025]本专利技术所指光圈14是指一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光圈为一独立元件或是整合于其他光学元件上。于本实施例中,光圈是利用机构件挡去周边光线并保留中间部分透光的方式来达到类似的效果,而前述所谓的机构件可以是可调整的。所谓可调整,是指机构件的位置、形状或是透明度的调整。或是,光圈也可以在透镜表面涂布不透明的吸光材料,并使其保留中央部分透光以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镜头包含:自所述取像镜头的放大侧至所述取像镜头的缩小侧依序排列的负屈光度第一透镜、第二透镜、正屈光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正屈光度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玻璃新月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相邻的两面有大致相对应的曲面,且紧邻在一起;一光圈,位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所述取像镜头具屈光度的透镜小于7片;而L3W为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L5W为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ALW为所述取像镜头所有透镜在所述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总和,则所述取像镜头满足下列条件:(1)0.377<L5W/ALW<0.421;且(2) 0.657 <(L3W+L5W)/ALW <0.787。2.一种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镜头包含:自所述取像镜头的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负屈光度玻璃新月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为所述五片透镜之中,外径最大的一片;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而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设有正屈光度;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相邻面为胶合的非球面;一光圈,位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而L3W为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L5W为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ALW为所述取像镜头所有透镜在所述取像镜头光轴的厚度总和,则所述取像镜头满足下列条件:(1)0.377<L5W/ALW<0.421;且(2) 0.657 <(L3W+L5W)/ALW <0.781。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镜头还符合下列条件:光圈值大于或等于1.5。4.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圣棠张景升陈信德王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光芒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