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换挡锁死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54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换挡锁死开启领域,具体涉及电子换挡锁死开启装置,包括握持杆、旋拧管和旋拧杆,旋拧管的下端呈锥形,且旋拧管的下端沿周向分布有旋拧齿,旋拧齿内设有空腔,旋拧齿的齿面和旋拧齿的端面的过渡位置开口,开口通过空腔与旋拧管的内部连通;旋拧管的上端设有缺口,旋拧管上端的内侧壁设有滑槽,旋拧杆转动设置于旋拧管内,旋拧杆的上端设有凹槽,旋拧杆的下端固定有卡体,卡体的周向分布有卡齿,卡齿位于空腔内且能从开口处旋出;握持杆上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于凹槽内与旋拧杆转动连接,且连接杆滑动设置于滑槽内。采用本技术方案时,有利于降低对螺钉槽口的磨损。

Electronic shift lock ope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换挡锁死开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换挡锁死开启领域,具体涉及电子换挡锁死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换挡机构是在传统的机械式换挡机构上增加电子换挡模块,以减少换挡误操作的可能性、增强车辆安全性的一种现代汽车技术。由于电子换挡机构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许多车辆都会选择配备电子换挡机构;而电子换挡机构依赖电动力,若是在发生全车无电等意外情况导致车辆处于“P”档锁死时,车辆无法进行移动。为解决此问题,车辆上设有一个手动解锁机构,手动解锁机构上设有螺钉槽口,另外配备有一个类似于螺丝刀的工装,通过将工装与螺钉槽口进行配合,手动转动工装即可解除锁死机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现,工装在与螺钉槽口配合转动手动解锁机构的过程中,工装会挤压磨损槽口的凸起部,导致凸起部位变形,当车辆下次遇到锁死情况时,工装可能就无法与螺钉槽口配合,这样就会影响解锁速度,需要拆除手动解锁机构进行维修或更换,费时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除锁死机构时有利于降低工装对螺钉槽口磨损的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电子换挡锁死开启装置,包括握持杆、旋拧管和旋拧杆,旋拧管的下端呈锥形,且旋拧管的下端沿周向分布有旋拧齿,旋拧齿内设有空腔,旋拧齿的齿面和旋拧齿的端面的过渡位置设有开口,开口通过空腔与旋拧管的内部连通;旋拧管的上端设有缺口,旋拧管上端的内侧壁设有滑槽,旋拧杆转动设置于旋拧管内,旋拧杆的上端设有凹槽,旋拧杆的下端固定有卡体,卡体的周向分布有卡齿,卡齿位于空腔内且能从开口处旋出;握持杆上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于凹槽内与旋拧杆转动连接,且连接杆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利用手动解锁机构开启锁死机构时,将旋拧管的下端插入手动解锁机构上的螺钉槽口内,然后通过转动握持杆带动旋拧杆转动,从而带动卡体和卡齿转动,卡齿从开口处旋出后与螺钉槽口的齿槽的根部接触;而且握持杆转动后通过连接杆带动旋拧管转动,进而带动旋拧齿转动;旋拧齿和卡齿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手动解锁机构转动并对锁死机构进行开启,从而解除车辆的锁死状态。在旋拧齿和卡齿先后向手动解锁机构的螺钉槽口施力的过程中,卡齿施加至螺钉槽口处的力直接作用于螺钉槽口齿槽的根部且向四周分散,可以轻松转动手动解锁机构且不会磨损螺钉槽口的齿;而且在通过握持杆带动旋拧管和旋拧杆转动的过程中,可以转动握持杆至缺口内,通过推动握持杆转动即可带动旋拧管和旋拧杆转动,转动手动解锁机构的过程中更加省力;另外完成解锁后,卡齿会位于空腔内,不会外漏伤人。即本申请通过“根部旋推解锁”的专利技术构思,既解决了螺钉槽口容易磨损的问题,同时也达到了轻松解锁和有效避免划伤的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滑槽呈“凸”字形,连接杆的端部固定有卡块,卡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便于对连接杆和握持杆进行限位,从而对旋拧杆进行限位,确保所有卡齿从开口处均匀旋出作用于螺钉槽口齿槽的根部。进一步的,卡齿的自由端呈锋利状。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有利于卡齿的自由端完全贴合于螺钉槽口齿槽的根部。进一步的,卡齿呈弧形。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卡体在转动的过程中卡齿无需形变即可从开口处漏出,卡齿的硬度可以很大。进一步的,握持杆的自由端固定有手柄。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便于操作人员施力作用于握持杆。进一步的,缺口的宽度大于握持杆的直径。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确保握持杆能卡入缺口内。进一步的,旋拧管的外部转动设置有外套筒,外套筒的下端设置有磁铁。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外套筒下端设置的磁铁与手动解锁机构进行吸附,可以提高旋拧管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旋拧杆的直径大于卡体上端的直径。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卡齿的上端能与旋拧杆接触并固定,有利于提高卡齿的牢固度。进一步的,卡块上设有石墨层。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便于卡块在滑槽内顺畅滑动。进一步的,卡齿由铸铁制成。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有利于确保卡齿的强度足够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向剖视图;图4为图3中卡体和卡齿的俯视图;图5为手动解锁机构的螺钉槽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握持杆1、旋拧管2、旋拧杆3、旋拧齿4、空腔5、开口6、缺口7、滑槽8、凹槽9、卡体10、卡齿11、手柄12、连接杆13、卡块14、外套筒15、磁铁16、手动解锁机构17、螺钉槽口18。实施例一: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5所示:如图1、3所示的电子换挡锁死开启装置,包括握持杆1、旋拧管2和旋拧杆3,旋拧管2的下端呈锥形;如图2所示,旋拧管2的下端沿周向分布有旋拧齿4,如图3所示,旋拧齿4内开有空腔5,如图2所示,旋拧齿4的齿面和旋拧齿4的端面的过渡位置(所示B位置)开有开口6,开口6通过空腔5与旋拧管2的内部连通。如图1所示,旋拧管2的上端开有缺口7,缺口7的宽度大于握持杆1的直径,如图3所示,旋拧管2上端的左右内侧壁各开有一个滑槽8;旋拧杆3转动设置在旋拧管2内,旋拧杆3的上端开有凹槽9,旋拧杆3的下端固定有卡体10,如图4所示,卡体10的周向分布焊接有卡齿11,卡齿11呈弧形状,卡齿11的自由端呈锋利状,如图3所示的卡齿11位于空腔5内,而且卡体10转动的过程中卡齿11能从开口6处旋出。如图3所示,握持杆1的上端焊接有手柄12,握持杆1的下端焊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与旋拧杆3转动连接,即旋拧杆3沿其径向开有与凹槽9连通的通孔,连接杆13穿过通孔后两端滑动设置在滑槽8内,握持杆1能相对于旋拧杆3前后转动;滑槽8呈“凸”字形,连接杆13的端部焊接有卡块14,卡块14滑动设置在滑槽8内。其中左右侧的滑槽8错开设置,即左侧的连接杆13在左侧滑槽8内向前滑动时,右侧的连接杆13在右侧滑槽8内向后滑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利用手动解锁机构17开启锁死机构时,将如图1所示旋拧管2的下端插入如图5所示手动解锁机构17上的螺钉槽口18内,然后通过转动如图3所示的握持杆1带动旋拧杆3转动,从而带动卡体10和卡齿11转动,如图4所示的卡齿11从如图2所示的开口6处旋出后卡齿11的尖端与如图5所示螺钉槽口18的齿槽的根部接触,即与C所示位置接触;而且握持杆1转动后连接杆13与滑槽8的侧壁接触,从而通过连接杆13带动旋拧管2转动,进而带动旋拧齿4转动;旋拧齿4和卡齿11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手动解锁机构17转动并对锁死机构进行开启,从而解除车辆的锁死状态。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旋拧管2的外部转动设置有外套筒15,外套筒15的下端固定有磁铁16,通过外套筒15下端设置的磁铁16与手动解锁机构17进行吸附,可以提高旋拧管2的稳定性。旋拧杆3的直径大于卡体10上端的直径,这样设置卡齿11的上端能与旋拧杆3的下端面接触并焊接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子换挡锁死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杆、旋拧管和旋拧杆,旋拧管的下端呈锥形,且旋拧管的下端沿周向分布有旋拧齿,旋拧齿内设有空腔,旋拧齿的齿面和旋拧齿的端面的过渡位置设有开口,开口通过空腔与旋拧管的内部连通;旋拧管的上端设有缺口,旋拧管上端的内侧壁设有滑槽,旋拧杆转动设置于旋拧管内,旋拧杆的上端设有凹槽,旋拧杆的下端固定有卡体,卡体的周向分布有卡齿,卡齿位于空腔内且能从开口处旋出;握持杆上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于凹槽内与旋拧杆转动连接,且连接杆滑动设置于滑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子换挡锁死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杆、旋拧管和旋拧杆,旋拧管的下端呈锥形,且旋拧管的下端沿周向分布有旋拧齿,旋拧齿内设有空腔,旋拧齿的齿面和旋拧齿的端面的过渡位置设有开口,开口通过空腔与旋拧管的内部连通;旋拧管的上端设有缺口,旋拧管上端的内侧壁设有滑槽,旋拧杆转动设置于旋拧管内,旋拧杆的上端设有凹槽,旋拧杆的下端固定有卡体,卡体的周向分布有卡齿,卡齿位于空腔内且能从开口处旋出;握持杆上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于凹槽内与旋拧杆转动连接,且连接杆滑动设置于滑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换挡锁死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槽呈“凸”字形,连接杆的端部固定有卡块,卡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换挡锁死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卡齿的自由端呈锋利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良琳田钭倪艳姝周胡阳龙兴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