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548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0
旋转致动器(10)用于车辆的线控换挡系统(11)中。致动器(10)包括马达(30)、壳体(60)、控制器(16)、盖(67)和盖固定构件(76)。壳体(60)容纳马达(30)。控制器(16)设置在壳体(60)的开口中并控制马达(30)。盖(67)封闭壳体(60)的开口。盖固定构件(76)将盖(67)固定至壳体(60)。盖固定构件(67)在控制器(16)的板(71)的外侧位置处将盖(67)固定于壳体(60)。板(71)被夹持在盖(67)与壳体(60)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致动器。
技术介绍
传统上,当将电路板容纳在壳体和盖中时,壳体、盖和电路板被共同地拧紧并固定。例如,专利文献1(JP2008-235473A)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其中,基部和盖通过固定机构彼此固定并且电路板容纳在其中。电路板具有通孔,该固定机构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该通孔插入。电路板与通过固定机构彼此固定的基部和盖固定在一起。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电路板、壳体和盖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将在电路板的通孔之间的节距与盖和基部的固定机构之间的节距之间产生尺寸差。特别是当盖或基部由树脂制成时或当使用更大电路板时会产生这种尺寸差。由于该尺寸差,在电路板、盖和基部中在板延伸方向上产生应力。因此,存在盖或基部可能损坏或电路板的焊接部可能破裂的担忧。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致动器,其防止盖或壳体损坏并且防止板的焊接部破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车辆的线控换挡系统中的旋转致动器。致动器包括马达、壳体、控制器、盖和盖固定构件。壳体容纳马达。控制器设置在壳体的开口中并控制马达。盖封闭壳体的开口。盖固定构件将盖固定到壳体。盖固定构件在控制器的板的外侧的位置处将盖固定到壳体。板被夹持在盖和壳体之间。因此,控制器的板不是通过盖固定构件直接固定到盖和壳体两者,而是仅通过盖和壳体在沿板的延伸方向向内远离盖固定构件的位置处夹持。因此,可以限制在板、盖和壳体中产生沿板延伸方向的应力。因此,可以防止盖或壳体损坏并且可以防止板的焊接部破裂。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应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线控换挡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的换挡挡位切换机构的图。图3是图1的旋转致动器的平面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横截面图。图5是图4中的部分V的放大图。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固定构件的横截面图。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盖固定构件的横截面图。图8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盖固定构件的横截面图。图9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盖固定构件的横截面图。图10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盖固定构件的横截面图。图11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盖固定构件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旋转致动器(以下为“致动器”)的多个实施例。在实施例中,基本上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第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致动器用作车辆的线控换挡系统的驱动器。(线控换挡系统)线控换挡系统的构造将参考图1和图2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线控换挡系统11包括输出指令(即,命令信号)以对变速器12指定换挡挡位的换挡操作装置13以及操作变速器12的换挡挡位切换机构14的致动器10。致动器10包括:操作单元15,其具有马达30;以及控制器16,其响应于换挡挡位指令信号来控制马达30。如图2所示,换挡挡位切换机构14包括挡位切换阀20、制动弹簧21和制动杆22、驻车杆24和手动轴26。挡位切换阀20控制变速器12中的液压操作机构的液压供给(见图1)。制动弹簧21和制动杆22构造成用于保持换挡挡位。驻车杆25构造成当换挡挡位切换到停车挡时通过将驻车杆24装配到变速器12的输出轴的驻车齿轮23中来防止输出轴旋转。手动轴26与制动杆22一起旋转。换挡挡位切换机构14使制动杆22与手动轴26一起旋转,以使与制动杆22连接的挡位切换阀20的阀体27和驻车杆25移动到与目标换挡挡位相对应的位置。在线控换挡系统11中,致动器10连接至手动轴26,以电动地执行换挡挡位改变。(致动器)接下来,将描述致动器10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致动器10是机电一体化致动器,其在壳体60中具有操作单元15和控制器16。壳体60包括筒形的上壳体部61和杯状的下壳体部62。上壳体61的一端63限定壳体60的开口。在上壳体61的一端63和另一端64之间形成有间隔件65。板71设置在一端63的内侧。板71被设置在一端63的开口处的板盖67覆盖,从而确保对板71的屏蔽。下壳体62被附接到另一端部64。此外,下壳体62包括远离上壳体61突出的筒状突出部69。手动轴26插入该筒状突出部69中。操作单元15包括作为驱动力发生器的马达30、与马达30平行设置的输出轴40以及减速机构50,该减速机构50减小马达30的转速并将该旋转传递至输出轴40。马达30包括:定子31,其压配合并固定至另一端64处的板壳68;设置在定子31内侧的转子32;以及与转子32一起绕旋转轴线AX1旋转的马达轴33。马达轴33由设置在板壳68内的轴承34和设置在下壳体部62中的轴承35两者可旋转地支撑。此外,马达轴33在转子32靠近下壳体部62的一侧位置处具有与旋转轴线AX1偏心的偏心部36。马达30能够通过由控制器16控制供应给线圈38的电流来双向旋转,并且还能够在期望的旋转位置处停止。塞子39附接到板盖67的通孔。如果发生故障,则在拆下塞子39之后,可以手动地强制旋转马达轴33。减速机构50具有:第一减速部17,其包括齿圈51和太阳齿轮52;以及第二减速部18,其包括作为平行轴型齿轮的驱动齿轮53和从动齿轮54。齿圈51与旋转轴线AX1同轴地设置。太阳齿轮52由装配在偏心部36中的轴承55绕偏心轴线AX2可旋转地支撑。太阳齿轮52与齿圈51啮合并紧密地装配在齿圈51内侧。当马达轴33旋转时,太阳齿轮52进行行星运动,其中太阳齿轮52绕旋转轴线AX1公转并绕偏心轴线AX2自转。此时,太阳齿轮52的转速相对于马达轴33的转速降低。太阳齿轮52具有用于传递旋转运动的孔56。驱动齿轮53设置在旋转轴线AX1上,并通过装配在马达轴33上的轴承57绕旋转轴线AX1可旋转地支撑。此外,驱动齿轮53具有插入到孔56中的用于传递旋转运动的突起58。太阳齿轮52的旋转运动通过孔56和突起58之间的接合而传递到驱动齿轮53。孔56和突起58构成传动机构59。从动齿轮54设置在与旋转轴线AX1平行并且与筒状突出部69同轴的旋转轴线AX3上。从动齿轮54与驱动齿轮53啮合以外接驱动齿轮53。当驱动齿轮53绕旋转轴线AX1旋转时,从动齿轮54绕旋转轴线AX3旋转。此时,从动齿轮54的转速相对于驱动齿轮53的转速降低。输出轴40具有筒形状,并且与旋转轴线AX3同轴设置。间隔件65具有与旋转轴线AX3同轴的支撑通孔66。输出轴40通过装配在支撑通孔66中的第一凸缘衬套46和装配在筒状突出部69内侧的第二凸缘衬套47绕旋转轴线AX3可旋转地支撑。从动齿轮54是与输出轴40分离的单独部件,其装配到输出轴40外侧,并且与输出轴40连接以传递旋转运动。手动轴26插入到输出轴40中,并且通过例如花键配合而连接到输出轴40以传递旋转运动。输出轴40的一端41由第一凸缘衬套46可旋转地支撑。输出轴40的另一端42由第二凸缘衬套47可旋转地支撑。从动齿轮54通过被夹紧在第一凸缘衬套46的第一凸缘部48和第二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在用于车辆的线控换挡系统(11)中的旋转致动器(10),所述旋转致动器包括:/n马达(30);/n壳体(60),其容纳所述马达;/n控制器(16),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开口中并控制所述马达;/n盖(67),其关闭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以及/n盖固定构件(76、80、91、93),其将所述盖固定到所述壳体,其中,/n所述盖固定构件在所述控制器的板(71)外侧的位置处将所述盖固定至所述壳体,以及/n所述板被夹持在所述盖和所述壳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4 JP 2019-0832351.一种用在用于车辆的线控换挡系统(11)中的旋转致动器(10),所述旋转致动器包括:
马达(30);
壳体(60),其容纳所述马达;
控制器(16),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开口中并控制所述马达;
盖(67),其关闭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以及
盖固定构件(76、80、91、93),其将所述盖固定到所述壳体,其中,
所述盖固定构件在所述控制器的板(71)外侧的位置处将所述盖固定至所述壳体,以及
所述板被夹持在所述盖和所述壳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致动器,其中,
所述板的外边缘(75)被夹持在所述盖和所述壳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致动器,其中,
所述盖固定构件(91)是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热锻固定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田一宪粂干根角弘之内藤真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