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48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7
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进气组件、与所述进气组件相连的后处理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后处理组件的下游的出气组件。所述后处理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载体。所述出气组件包括出气端锥以及位于所述出气端锥上的传感器安装孔。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和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之间的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设有若干叶片以及对应于每一个叶片的开槽,所述开槽用以让气流穿过以提高所述气流的混合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后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尾气后处理装置通常设有若干具有后处理载体的后处理组件(例如柴油氧化催化剂、柴油颗粒捕集器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剂)。经过尾气后处理装置处理之后的尾气所具备的参数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能够提高对处理后的尾气的测量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进气组件、与所述进气组件相连的后处理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后处理组件的下游的出气组件;所述后处理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载体;所述出气组件包括出气端锥以及位于所述出气端锥上的传感器安装孔;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和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之间的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设有若干叶片以及对应于每一个叶片的开槽,所述开槽用以让气流穿过以提高所述气流的混合均匀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且位于所述载体的下游。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所述叶片向同一侧凸出所述主体部所在的平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叶片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倾斜,以使气流呈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叶片是自所述主体部冲压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设有让气流穿过的若干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后处理组件包括与所述进气组件相连的第一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的下游的第二后处理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和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并排布置的第三后处理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剂,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包括柴油颗粒捕集器,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剂。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的出口和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的入口的混合腔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载体和传感器安装孔之间设置混合装置,使经过载体处理过的尾气能够更好地进行混合,从而提高了对尾气的测量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尾气后处理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去除图2中出气组件后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混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的主视图。图7是图5的侧视图。图8是图5中混合装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的主视图。图10是图8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100,其包括进气组件1、与所述进气组件1相连的后处理组件2以及位于所述后处理组件2的下游的出气组件3。所述后处理组件2包括壳体201以及封装在所述壳体201中的载体202。所述出气组件3包括出气端锥31以及位于所述出气端锥31上的传感器安装孔32。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100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202和所述传感器安装孔32之间的混合装置4。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装置100安装在所述壳体201中且位于所述载体202的下游。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100大致呈U形。所述后处理组件2包括与所述进气组件1相连的第一后处理组件21、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21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21的下游的第二后处理组件22、以及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21和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22并排布置的第三后处理组件23。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21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剂(DOC),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22包括柴油颗粒捕集器(DPF),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23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此外,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10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22的出口和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23的入口的混合腔组件5。所述混合腔组件5中设有混合器。请参照图4至图7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装置4设有若干叶片41以及对应于每一个叶片41的开槽42,所述开槽42用以让气流穿过以提高所述气流的混合均匀性,从而让NOx传感器对尾气的测量值更精确。所述混合装置4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40,所述叶片41向同一侧凸出所述主体部40所在的平面。所述叶片41相对于所述主体部40倾斜,以使气流呈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优选地,所述叶片41是自所述主体部40冲压而成,以节省成本。请参照图8至图10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装置4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叶片41之间的中间部43,所述中间部43设有让气流穿过的若干穿孔431。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改善气流混合的均匀性,降低背压。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不应当做局限的理解,因为根据元件摆放位置的不同,这些位置关系也应当进行适应性理解。另外,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
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
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进气组件、与所述进气组件相连的后处理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后处理组件的下游的出气组件;所述后处理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载体;所述出气组件包括出气端锥以及位于所述出气端锥上的传感器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和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之间的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设有若干叶片以及对应于每一个叶片的开槽,所述开槽用以让气流穿过以提高所述气流的混合均匀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进气组件、与所述进气组件相连的后处理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后处理组件的下游的出气组件;所述后处理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载体;所述出气组件包括出气端锥以及位于所述出气端锥上的传感器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和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之间的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设有若干叶片以及对应于每一个叶片的开槽,所述开槽用以让气流穿过以提高所述气流的混合均匀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且位于所述载体的下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所述叶片向同一侧凸出所述主体部所在的平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倾斜,以使气流呈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涛沈文斐李硕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