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377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适于设置在基坑周侧,包括:劲性复合桩体,适于埋设于土中,包括呈刚性设置的桩芯和包裹在桩芯周侧呈半刚性的外桩;搭接桩,呈半刚性或刚性设置,与劲性复合桩体相邻并呈周期线性排列,并呈环形围设;支撑结构,与劲性复合桩体固定连接,至少部分支撑结构适于设置在土层上方并支撑基坑中的结构。通过设置劲性复合桩体,形成刚性桩和半刚性桩的互补增强,在保证桩身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桩体与周边土体的结合力,设置搭接桩,提高周边土层的抗剪能力,提高劲性复合桩的水平承载力,增大了支护结构抵抗周边土体侧力的能力。支撑结构的设置,可以作为辅助支撑,降低对周边回填土的回填压系数的要求,降低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基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作为常见施工工程,它可以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在建筑工程中起到基石的作用。当基坑开挖较深或邻近有建筑物,或土质不稳定及存在地下水影响等,就需要用到基坑支护,以防护外侧土层坍入或出现渗水等。如今,某些建筑,如火车翻车机室、电厂转运站、煤水处理站等,通常分为地上结构和地下结构,地下结构设置在基坑中,而地上结构的平面尺寸可能大于地下结构,部分地上结构会落在地下结构完成后返还填实的回填土上,为避免发生沉降或偏移,保证土质的承载能力,对回填土的回填压实系数要求较高,提高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基坑内部建筑的地上结构对周边土质的承载力要求高,增加了施工难度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适于设置在基坑周侧,包括:劲性复合桩体,适于埋设于土中,包括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适于设置在基坑周侧,其特征在于,包括:/n劲性复合桩体(1),适于埋设于土中,包括呈刚性设置的桩芯(11)和包裹在所述桩芯(11)周侧呈半刚性的外桩(12);/n搭接桩(2),与所述劲性复合桩体(1)相邻且贴合设置,并呈周期线性排列,适于呈环形围设在所述基坑外侧;/n支撑结构,与所述劲性复合桩体(1)连接,至少部分所述支撑结构适于设置在土层上方并支撑所述基坑中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适于设置在基坑周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劲性复合桩体(1),适于埋设于土中,包括呈刚性设置的桩芯(11)和包裹在所述桩芯(11)周侧呈半刚性的外桩(12);
搭接桩(2),与所述劲性复合桩体(1)相邻且贴合设置,并呈周期线性排列,适于呈环形围设在所述基坑外侧;
支撑结构,与所述劲性复合桩体(1)连接,至少部分所述支撑结构适于设置在土层上方并支撑所述基坑中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劲性复合桩体(1)与所述搭接桩(2)呈双层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桩(12)与相邻所述搭接桩(2)间至少部分相互咬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建赵志伟王二峰刘长虹柴洁马骁张宁刘晓东何欢鞠红梅刘学武石鑫丁圣潇侯亚委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