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施工防沉降偏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桩基施工领域,主要为软土沉降土质基坑围栏支护技术。
技术介绍
地面沉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面标高损失。自然因素包括构造下沉、地震、火山活动、气候变化、地应力变化及土体自然固结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等)、开采固体矿产、岩溶塌陷、软土地区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固结沉降等。我国是地面沉降的重灾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在长三角地区沉降发生的原因主要由地质因素、抽水因素和建筑工程因素共同引发。地面沉降的危害主要有:(1)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2)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属于地层不稳定的地带,在进行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时,需要更多的建设投资,而且生产能力也受到限制;(3)造成海水倒灌。地面沉降区多出现在沿海地带。地面沉降到接近海面时,会发生海水倒灌,使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在建筑工程中,沉降问题是棘手的问题之一,会伴随整个建设过程和维护过程。在前期基坑挖建时,基坑周围的软土沉降会造成基坑变形,传统的支护桩在对抗变形的能力很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施工防沉降偏离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n步骤A:在基坑开挖前,于基坑周缘设置支护桩组将基坑包围,支护桩组的深度大于基坑开挖深度;/n步骤B:支护桩组内每个支护桩内侧都固定连接内腰梁,然后将内腰梁首尾相接在支护桩组内形成正多边形的内多边形支撑框,每个支护桩外侧都连接外腰梁,然后将外腰梁首尾相接在支护桩组外形成正多边形的外多边形支撑框,外多边形支撑框放置在地面上,支护桩组可在外多边形支撑框上滑动,随后在外多边形支撑框上安装若干个传感器;/n步骤C:在基坑区域内设置疏干井,疏干井的深度大于基坑开挖深度,在支护桩组外设置有减压井,减压井的深度大于基坑开挖深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施工防沉降偏离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A:在基坑开挖前,于基坑周缘设置支护桩组将基坑包围,支护桩组的深度大于基坑开挖深度;
步骤B:支护桩组内每个支护桩内侧都固定连接内腰梁,然后将内腰梁首尾相接在支护桩组内形成正多边形的内多边形支撑框,每个支护桩外侧都连接外腰梁,然后将外腰梁首尾相接在支护桩组外形成正多边形的外多边形支撑框,外多边形支撑框放置在地面上,支护桩组可在外多边形支撑框上滑动,随后在外多边形支撑框上安装若干个传感器;
步骤C:在基坑区域内设置疏干井,疏干井的深度大于基坑开挖深度,在支护桩组外设置有减压井,减压井的深度大于基坑开挖深度、小于支护桩组插入深度,随后对基坑进行开挖,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始终保证外多边形支撑框水平;
步骤D:在开挖过程中,疏干井对开挖区域进行抽水疏干,减压井对开挖区域外土层进行减压;
步骤E:在开挖过程以及开挖结束中通过传感器检测外多边形支撑框的倾斜状态,如果外多边形支撑框发生倾斜则进行矫正,通过外多边形支撑框的水平姿态保证支护桩组整体竖直沉降;
步骤F:支护桩组发生沉降后,在支护桩顶部安装附加挡板,并且将相邻附加挡板固定连接,保证支护桩组顶部始终伸出在基坑外;
步骤G:基坑开挖结束、支护桩组沉降稳定后,对基坑底部进行土壤固化处理,然后进行桩基浇筑,最后在桩基底部与支护桩之间进行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