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邻接基坑协同施工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基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邻接基坑协同施工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构建城市立体交通和综合交通体系,对缓解市政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土地容量等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地下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城市建设复杂环境的制约(施工场地狭小,邻接构筑物多、环境标准严格等)给城市公路隧道建设带来了诸多困难,在综合交通模式下不可避免地在城市交通干流区间出现邻接并行地铁工程同期施工状况,这更加为城市公路隧道施工带了无法主动控制的制约因素。传统近接隧道施工主要关注的焦点为新建隧道如何在保障既有隧道及地下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顺利施工,最大限度减小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周边地面及地下建筑物的扰动。而对于超小距离邻接、长距离邻接基坑受现场约束较多不能自由快速开挖,需在其中一个基坑封顶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基坑开挖,严重影响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邻接基坑 ...
【技术保护点】
1.邻接基坑协同施工围护结构,包括/n邻接基坑,所述邻接基坑包括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所述第二基坑的侧壁开设有导槽;/n第一支护结构,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墙和第一围护桩,所述第一支护墙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坑的内壁,所述第一围护桩与所述第一支护墙抵靠且所述第一围护桩的底部埋设于所述第一基坑的底部;/n第一锚索结构,所述第一锚索结构包括第一腰梁、第一锚具以及第一锚索,所述第一锚具与所述第一腰梁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护桩的内侧,所述第一锚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锚具连接,所述第一锚索的另一端埋设于所述第一基坑的围岩内;/n第二支护结构,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包括第一钢筋笼、第二钢筋笼、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邻接基坑协同施工围护结构,包括
邻接基坑,所述邻接基坑包括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所述第二基坑的侧壁开设有导槽;
第一支护结构,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墙和第一围护桩,所述第一支护墙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坑的内壁,所述第一围护桩与所述第一支护墙抵靠且所述第一围护桩的底部埋设于所述第一基坑的底部;
第一锚索结构,所述第一锚索结构包括第一腰梁、第一锚具以及第一锚索,所述第一锚具与所述第一腰梁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护桩的内侧,所述第一锚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锚具连接,所述第一锚索的另一端埋设于所述第一基坑的围岩内;
第二支护结构,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包括第一钢筋笼、第二钢筋笼、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支撑架,所述第一钢筋笼和所述第二钢筋笼分别抵靠于所述导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一钢筋笼和所述第二钢筋笼且所述支撑架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之间;
第二锚索结构,所述第二锚索结构包括第二腰梁、第二锚具以及第二锚索,所述第二锚具与所述第二腰梁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内侧,所述第二锚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锚具连接,所述第二锚索的另一端埋设于所述第二基坑的围岩内;
冠梁结构,所述冠梁结构包括第一冠梁、第二冠梁以及连接板,所述第一冠梁与所述第一围护桩连接,所述第二冠梁与所述第一冠梁标高一致且所述第二冠梁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冠梁连接;以及
桩锚结构,所述桩锚结构包括夹岩层和对拉锚杆,所述夹岩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坑和所述第二基坑之间,所述对拉锚杆贯穿所述夹岩层且所述对拉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岩层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外壁抵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邻接基坑协同施工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墙为挡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邻接基坑协同施工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梁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冠梁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邻接基坑协同施工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梁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冠梁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邻接基坑协同施工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冠梁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冠梁交错或者平行设置。
6.邻接基坑协同施工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邻接基坑,所述邻接基坑包括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
第一支护结构,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墙和第一围护桩,所述第一支护墙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坑的内壁,所述第一围护桩与所述第一支护墙抵靠且所述第一围护桩的底部埋设于所述第一基坑的底部;
第一锚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礼华,张伟,马凌宇,李洁文,刘香林,郑大轩,魏国平,张天舒,李富相,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