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三维可调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362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可调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装置。该装置由微流控芯片、溶液连接管、含缓冲溶液孔和样品溶液孔的底座、含检测池的底座、盖板、弹性塑胶垫片、高压电极、接地电极、辅助电极、参比电极、检测电极、检测电极引导管和弹性塑胶固定片等构成。芯片借助弹性塑胶垫片的弹性可在一定幅度内上下移动,使毛细管出口与检测电极对齐;检测电极通过弹性塑胶固定片固定在检测电极引导管中,并可前后移动以调节毛细管出口与检测电极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毛细管出口与检测电极间的三维调节和对准。该电化学检测装置简单、实用、操作简便,可与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等技术联用,在生物医药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环境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三维可调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微型全分析系统(μ-TAS)的重要组成部分,微流控芯片以分析化学和分析生物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为依托,以微管道网络为结构特征,把整个化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在微芯片上,且可多次使用,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该技术以其高效、快速、试剂用量少、低耗及集成度高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分析和生命科学界有关专家的广泛关注,在环境监测药物分析、法医、临床诊断、和军事等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微型全分析系统当前的发展前沿,微流控分析芯片正开始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阶段进入产业化及市场开发阶段。由于微流控芯片上的微流通道尺寸微小,需要高灵敏度的检测手段,微流控芯片多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但对非荧光或不易衍生的物质就需使用其它检测技术,如电化学和质谱检测等。质谱检测仪器昂贵,不易微型化,于是灵敏度较高的电化学检测技术得到了发展。电化学检测死体积小、灵敏度高、电极及控制仪器小巧易集成。自从1998年Woolley首次报道以来,该技术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重视。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可调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装置,主要由微流控芯片(1)和含三维可调电化学检测池的底座(14)构成,可以进行微流控芯片(1)毛细管出口(7)与检测电极(21)间相对位置的三维调节、对准和定位,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微流控芯片(1)、溶液连接管(2)、含缓冲溶液孔(9)和样品溶液孔(12)的底座(11)、含检测池(16)的底座(14)、盖板(6)、弹性塑胶垫片(8)、螺栓(13)、螺帽(5)、高压电极(10)、接地电极(20)、辅助电极(15)、参比电极(17)、检测电极(21)、检测电极引导管(18)和弹性塑胶固定片(19)构成;两螺栓(13)的距离大于芯片(1)的宽度,允许芯片(1)左右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杨芃原谷雪张鲁雁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