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领域,研制了一种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材料、应用于电化学检测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本技术还提供了该芯片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自20世纪90年代初Manz等提出“微全分析系统”的概念以来,分析系统的集成化与便携化成为现代分析仪器的主要发展趋势。与传统的毛细管电泳技术相比,微流控芯片具有样品用量少、分离速度快的优点,但同时对检测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的要求更高。最常用的检测方式是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但是该方法检测所需仪器昂贵,并且庞大笨重。电化学检测(ED)灵敏度高,且所需仪器体积小、易于集成,在尺寸上与芯片实验室的概念匹配。印制的厚膜电极、碳糊、碳纤维作为电极材料也已在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制作芯片的材料是玻璃和石英。玻璃和石英有很好的电渗性质和光学性质,可采用标准的刻蚀技术加工,容易对通道表面进行改性,但难以得到宽深比较大的通道,加工成本高,封接难度大。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微流控芯片的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类型的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等都已广泛的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通道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该芯片缓冲液池(1)伸出若干分离通道(6),每条分离通道(6)上,各有一个样品池(2)、检测池(4)、进样通道(5)和电极通道(7)以及电极通道(7)中的电极(8),检测池(4)在分离通道(6)的另一端;样品池(2)通过进样通道(5)与分离通道(6)相通;电极通道(7)一端与外接电源相通,另一端靠近检测池(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继烈,彭友元,周佳,黄宜平,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