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芯线喂丝球化处理包盖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893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芯线喂丝球化处理包盖升降机构,包括顶板、升降驱动系统、包盖和限位装置,所述顶板上设有支架、主轴座、副轴座一和副轴座二,所述副轴座一上转动设有副链轮一,所述副轴座二上转动设有副链轮二;所述升降驱动系统由气缸、单连接头、第一链条、主轴、第二链条、双连接头、第三链条、第四链条和吊耳组成;所述包盖与吊耳连接,所述限位装置设于主轴端部,实现了包盖稳定自动升降,避免工人发生烫伤的工伤事故,升降的位置由传感器控制,使得每次包盖距离铁液液面高度相同,保证了球化效果,另外包盖上的长槽,适应了铁液包的两个吊装耳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芯线喂丝球化处理包盖升降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设备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芯线喂丝球化处理包盖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现在应用喂丝法生产铸铁件,简单来说就是将包有合金元素的包芯线直接插入铁液中,来生产球铁、蠕铁以及孕育铸铁。在包芯线喂丝法中,当镁与铁液接触反应时,镁迅速气化并在液面与包盖之间形成一定镁蒸汽压力,因为在铁液包上加了包盖,从而减少镁的烧损、提高镁的吸收率,减少镁光和烟尘。现有技术中的包盖分为固定式包盖和移动式包盖。另外,现有的包盖大多采用钢板成型、内筑耐火材料而成,一方面由于重量较重,需借助行车等辅助工具来完成向铁液包盖包盖的整个过程,操作困难,且难以保证适宜的浇注时间。固定式包盖一般采用螺栓与铁液包紧固在一起,球化处理的全过程中始终与铁液包在一起,因为装拆包盖需要工人近距离与高温的铁液包接触,易发生烫伤等工伤事故。移动式包盖中的自行升降包盖法中对装置要求较高,需要人工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芯线喂丝球化处理包盖升降机构,实现了包盖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芯线喂丝球化处理包盖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升降驱动系统(2)、包盖(3)和限位装置(4),所述顶板(1)上设有支架(10)、主轴座(11)、副轴座一(12)和副轴座二(13),所述副轴座一(12)上转动设有副链轮一(12-1),所述副轴座二(13)上转动设有副链轮二(13-1);/n所述升降驱动系统(2)由气缸(20)、单连接头(21)、第一链条(22)、主轴(23)、第二链条(24)、双连接头(25)、第三链条(26)、第四链条(27)和吊耳(28)组成,所述气缸(20)与支架(10)上端紧固连接,所述单连接头(21)与气缸(20)的活塞杆端部紧固连接,所述主轴(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芯线喂丝球化处理包盖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升降驱动系统(2)、包盖(3)和限位装置(4),所述顶板(1)上设有支架(10)、主轴座(11)、副轴座一(12)和副轴座二(13),所述副轴座一(12)上转动设有副链轮一(12-1),所述副轴座二(13)上转动设有副链轮二(13-1);
所述升降驱动系统(2)由气缸(20)、单连接头(21)、第一链条(22)、主轴(23)、第二链条(24)、双连接头(25)、第三链条(26)、第四链条(27)和吊耳(28)组成,所述气缸(20)与支架(10)上端紧固连接,所述单连接头(21)与气缸(20)的活塞杆端部紧固连接,所述主轴(23)与主轴座(1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23)中间设有链轮一(23-1),主轴(23)两端设有链轮二(23-2),所述第一链条(22)一端与单连接头(21)铰接,另一端与链轮一(23-1)绕接且固定,所述第二链条(24)一端与链轮二(23-2)绕接且固定,另一端与双连接头(25)铰接,所述第三链条(26)一端与双连接头(25)下端铰接,另外一端与吊耳(28)铰接,第三链条(26)从副链轮一(12-1)上跨过,所述第四链条(27)一端与双连接头(25)上端铰接,另外一端与吊耳(28)铰接,第四链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龙姜丽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和蓄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