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及一系悬挂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及一系悬挂装置。
技术介绍
轮重偏差关系到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安全及其对轨道的适应性。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均采用在一系弹簧与构架之间或者一系弹簧与轴箱体之间增加或减少垫片的方式来调整轮重偏差,这种调整方式操作困难,难以保证轮重偏差,影响到车辆的运行安全,并无法保证同一轴左右侧轮重在任何轨道扭曲条件下一致,限制了车辆对轨道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及一系悬挂装置,能够方便实现同一轴左右侧轮重偏差的自动调节,能有效地调节轮重偏差,提高车辆对轨道扭曲的适应能力,保证车辆运行安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连接管;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阀门和注液接口,阀门的一端与连接管中段相连通,阀门的另一端与注液接口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第一液压缸(1)、第二液压缸(2)、连接管(3);/n第一液压缸(1)与第二液压缸(2)之间通过连接管(3)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液压缸(1)、第二液压缸(2)、连接管(3);
第一液压缸(1)与第二液压缸(2)之间通过连接管(3)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门(4)和注液接口(5),阀门(4)的一端与连接管(3)中段相连通,阀门(4)的另一端与注液接口(5)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1)包括下端开口的上套管(101)和上端开口的下套管(102),上套管(101)下段与下套管(102)上段相互套接,且上套管(101)与下套管(102)间围成腔体(103);第二液压缸(2)与第一液压缸(1)的结构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管(101)顶部设有第一连接件(9),所述下套管(102)底部设有第二连接件(1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03)内壁设有围成密封腔的密封套(104),该密封腔与连接管(3)相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均为盘形液压缸。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重偏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4)为球阀。
8.一种一系悬挂装置,包括构架(6)、设于左侧轮处的左侧一系弹簧(7)、设于右侧轮处的右侧一系弹簧(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川,贺世忠,杨倩倩,周鹤,张建全,秦涛,龚卫,罗汉,曾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