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超导磁浮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5762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速超导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低压管道、道床、车辆、轨道、导轨、供电装置、牵引装置、列控装置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浮轨道交通系统采用了超导型磁浮技术,车辆连同转向架在运行过程中不与低压管道内其它设施接触,无摩擦,无磨损;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采用了低压管道作为系统主体结构,又应用了磁悬浮与线性驱动技术,可减小车辆横截面的尺寸,进而可适用于小断面的低压管道工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横截面为圆形结构,车头设计为子弹头型,气动性能好、风阻小、噪音小,适用于小断面低压管道的磁浮轨道交通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适用于管道直径不超过5m、管道内气压不高于0.2个标准大气压、运行速度不低于1000km/h的浮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速超导磁浮轨道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速超导磁浮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铁路作为高速、重载的陆上交通方式,在二十一世纪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获得了众多发达国家的青睐。但是传统轮轨的铁路交通受到自身结构特点的限制,无法突破超高速交通的速率要求、达到空中交通的速度等级。而目前在磁浮轨道交通中进行商业应用的均为常导型磁浮技术,其速度可达到高速轨道交通的标准,但受制于自身悬浮制式的约束,也无法突破超高速交通的规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超高速超导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将超导磁浮、低气压、直线驱动技术同时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系统中。将管道内抽空至较低气压,以减少超高速列车的运行阻力;采用超导磁浮技术,较之现有的轮轨式、常导磁浮交通更加先进、高效、环保,本专利技术不但采用了线性驱动技术,而且将直线电机分置于车辆的两侧,增强系统的驱动能力,保障系统可达到超高速的预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高速超导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低压管道、道床、车辆、轨道、列控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速超导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管道、道床、车辆、轨道、列控装置、牵引装置和供电装置,其中:/n所述低压管道横截面为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不超过5m、管道内气压不高于0.2个标准大气压;/n所述道床位于低压管道内的底部,沿低压管道连续敷设;道床上部两侧为站台,底部为内凹平台;/n所述车辆包括车头、前挡风车窗、侧窗、车门、车体和转向架,其中:每辆车辆设置两套转向架,每套转向架包括空气弹簧、中央构架、稳定旁呈、端架、超导悬浮模块和直线电机模块,其中:所述空气弹簧设置于转向架的上部两侧,与车体连接;所述稳定旁呈设置于中央构架的两侧与两端;所述端架为两套,分别与中央构架的前后端销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速超导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管道、道床、车辆、轨道、列控装置、牵引装置和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低压管道横截面为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不超过5m、管道内气压不高于0.2个标准大气压;
所述道床位于低压管道内的底部,沿低压管道连续敷设;道床上部两侧为站台,底部为内凹平台;
所述车辆包括车头、前挡风车窗、侧窗、车门、车体和转向架,其中:每辆车辆设置两套转向架,每套转向架包括空气弹簧、中央构架、稳定旁呈、端架、超导悬浮模块和直线电机模块,其中:所述空气弹簧设置于转向架的上部两侧,与车体连接;所述稳定旁呈设置于中央构架的两侧与两端;所述端架为两套,分别与中央构架的前后端销接连接;所述直线电机模块设置于转向架的两侧;所述超导悬浮模块安装于端架底部;
所述轨道为永磁轨道,双轨连续铺设于道床的内凹平台两侧;
所述列控装置设置于内凹平台的中部、沿道床连续铺设;
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于内凹平台的两侧、高度相同,沿道床连续铺设;
所述供电装置设置于内凹平台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超导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架的底部安装有垂向防护轮和横向防护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速超导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向防护轮为可升降的垂向防护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欣欣周广伟
申请(专利权)人:九洲运通北京超导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