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程式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增程式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作为符合环境和能源要求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愈发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国内新能源增程式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多数在传统自动变速器上进行更改,驱动电机和发电电机均配有对应的减速箱,存在成本高、布置尺寸大,以及机械结构复杂引起的效率和NVH性能降低等问题。此外,多数增程式电动机的发动机动力源与车轮相连,能够直接参与整车驱动,不符合关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最新定义。现阶段常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虽然能综合考虑影响模式切换的多种因素,但多数策略是针对发动机参与驱动的结构制定的,很少考虑发动机对电机充电的效率,故其控制策略并不完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布置尺寸大以及机械结构复杂引起的效率和NVH性能降低的缺陷,提出一种增程式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提高整车的充电效率,加大整车续航里程。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预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程式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计算控制器所需转矩并确定整车控制器的输出参数,整车控制器通过车况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车况信息及车辆属性确定车辆最合适的工作模式,并输出行驶模式指令和驱动转矩指令至驱动装置和发电装置,使增程式驱动系统的工作状况达到最佳;所述的工作模式包括:纯电动驱动工作模式、行车充电工作模式和驻车充电工作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式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计算控制器所需转矩并确定整车控制器的输出参数,整车控制器通过车况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车况信息及车辆属性确定车辆最合适的工作模式,并输出行驶模式指令和驱动转矩指令至驱动装置和发电装置,使增程式驱动系统的工作状况达到最佳;所述的工作模式包括:纯电动驱动工作模式、行车充电工作模式和驻车充电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增程式驱动系统包括:控制器、车况传感器、驱动装置和发电装置,其中:控制器分别与车况传感器、驱动装置和发电装置相连;
所述的发电装置包括:发动机、增速机构和发电机,其中:发动机与增速机构通过离合器连接,增速机构的输出轴与发电机连接;所述的增速机构包括:带有主动齿轮的输入轴和带有从动齿轮的输出轴,其中: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减速机构和驱动电机,其中:减速机构的输入轴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的减速机构包括:带有主动齿轮的输入轴、带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中间轴,以及半轴和差速器,其中: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与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相啮合,差速器设置于半轴上,中间轴上的主动齿轮与差速器啮合,半轴与整车车轮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转矩包括:整车驱动所需的目标转矩、驱动模式下的驱动电机输出转矩、行车充电模式下的驱动电机输出转矩和发动机输出转矩,以及驻车充电模式下的发动机输出转矩,其中:整车驱动所需目标转矩Tn=f(α,v),α为汽车油门开度,v为汽车车速,f为关于油门开度α和汽车车速v的二维差值函数;驱动模式下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η1为驱动电机的效率,i1为减速机构输入轴到差速器的传动比;行车充电模式下的驱动电机输出转矩发动机输出转矩Te=g(α,ne,SOC),发电机充电转矩T2=Teηei2,ne为发动机转速,SOC为电池剩余电量,当SOC=0时表示电池电量已全部放完,当SOC=1时代表电池已充满电,i2为从增速机构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传动比,ηe为发动机效率,g为油门开度α,ne为发动机转速,SOC为电池剩余电量的拟合函数;驻车充电工作模式下的发动机输出转矩Te=g(α,ne,SOC),发电机充电转矩T2=Teηei2,ne为发动机转速,SOC为电池剩余电量,当SOC=0时表示电池电量已全部放完,当SOC=1时代表电池已充满电,i2为从增速机构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传动比,ηe为发动机效率,g为油门开度α,ne为发动机转速,SOC为电池剩余电量的拟合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辆属性包括:驱动电机峰值转矩、发动机外特性转矩、电池SOC目标值和电池SOC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实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旭,郑闽皖,钟辰宇,钱骏,叶佳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