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涉及集成房屋墙板领域,提供一种便于机械化生产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包括墙板材料和多个墙板框架;墙板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和四个框架定位体;框架主体的形状为矩形;四个框架定位体分别连接在框架主体的四周,框架定位体的底面与框架主体的底面平齐,框架定位体的顶面与框架主体的顶面间有距离,各框架主体矩形阵列布置形成框架主体组;相邻墙板框架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墙板材料,框架主体组周围包裹墙板材料,从而形成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相邻墙板框架的框架定位体错位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集成房屋墙板部件,可与现有的墙板面层模块通过连接材料连接形成集成房屋墙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房屋墙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
技术介绍
ZL201510469484.9公开了一种集成房屋墙板,该集成房屋墙板包括两个面层模块和设置在两个面层模块之间的中间横向模块和中间纵向模块,中间横向模块和中间纵向模块之间形成若干空格,空格内填充保温材料。该集成房屋墙板制造时,需要先将一个面层模块放平;然后将各中间横向模块和中间纵向模块放在该面层模块上并在各连接处涂抹具有粘性的连接材料;待连接材料凝固后,将保温材料放入空格中;然后在各中间横向模块和中间纵向模块顶面涂抹连接材料,再盖上另一个面层模块;等待连接材料凝固后集成房屋墙板制造完成。该集成房屋墙板制造工艺并不复杂,人工配合一些常规设备可完成。但该集成房屋墙板中间横向模块和中间纵向模块数量较多,相应地连接处也很多,中间横向模块和中间纵向模块的摆放和在各连接处涂抹连接材料需要大量的人工且耗时较长。然而若要提高效率,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采用机械实现中间横向模块和中间纵向模块的摆放及连接材料的涂抹又十分困难。为了能够便于机械化生产集成房屋墙板,本专利技术对ZL201510469484.9公开的集成房屋墙板的中间层,即由中间横向模块和中间纵向模块构成的层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机械化生产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包括墙板材料和多个墙板框架;墙板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和四个框架定位体;框架主体的形状为矩形,框架主体内具有保温材料腔;四个框架定位体分别连接在框架主体的四周,框架定位体的底面与框架主体的底面平齐,框架定位体的顶面与框架主体的顶面间有距离,各框架主体矩形阵列布置形成框架主体组;相邻墙板框架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墙板材料,框架主体组周围包裹墙板材料,从而形成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相邻墙板框架的框架定位体错位设置,框架定位体与邻近的框架主体的理论距离L1不大于5mm,框架定位体与邻近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边缘的理论距离L2不大于5mm。进一步的是:框架定位体偏离框架主体的中心线设置,框架主体相对的两边上连接的两个框架定位体中心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是:3mm≤L1≤5mm,3mm≤L2≤5mm。进一步的是:框架定位体的高度不大于框架主体高度的1/5,框架定位体的宽度不大于框架主体宽度的1/15。进一步的是:框架主体与框架定位体均由尼龙制成且二者制成一体。进一步的是:墙板材料的原料按重量配比包括:氧化镁20~28%,氯化镁10%~15%,稳定剂0.2%~0.5%,粘合剂0.65%~0.85%,增稠剂0.35%~0.55%,秸秆30%~35%;余量为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图8所示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生产设备进行生产。该设备包括模具座、第一移动装置、框架铺设装置和墙板材料铺设装置。生产时将成型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的模具固定在模具座上;利用框架铺设装置将墙板框架铺设在模具内;利用墙板材料铺设装置将墙板材料铺设在相邻墙板框架之间的间隙内以及墙板框架与模具之间的间隙内;然后模具座振动使墙板材料紧实和平整;该设备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效率较高。可见本专利技术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具有利于机械化生产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结构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处放大图;图4是图2的C处放大图;图5是一种墙板框架图;图6是另一种墙板框架图;图7是墙板框架铺设图;图8是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生产设备图;图中标记为:墙板框架1、框架主体11、框架定位体12、保温材料腔13、墙板材料2、模具3、模具座4、第一移动装置5、框架铺设装置6、框架盒61、第一横梁62、框架拿取装置63、墙板材料铺设装置7、墙板材料容器71、墙板材料泵72、墙板材料输出管73、第二移动装置7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包括墙板材料2和多个墙板框架1;墙板框架1包括框架主体11和四个框架定位体12;框架主体11的形状为矩形,框架主体11内具有保温材料腔13;四个框架定位体12分别连接在框架主体11的四周,框架定位体12的底面与框架主体11的底面平齐,框架定位体12的顶面与框架主体11的底面间有距离,各框架主体11矩形阵列布置形成框架主体组;相邻墙板框架1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墙板材料2,框架主体组周围包裹墙板材料2,从而形成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相邻墙板框架1的框架定位体12错位设置,框架定位体12与邻近的框架主体11的理论距离L1不大于5mm,框架定位体12与邻近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边缘的理论距离L2不大于5mm。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图8所示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生产设备进行生产。该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生产设备包括模具座4、两个第一移动装置5、框架铺设装置6和墙板材料铺设装置7;模具座4可振动;两个第一移动装置5分别位于模具座4的两端之外,第一移动装置5沿模具座4宽度方向设置;框架铺设装置6包括框架盒61、第一横梁62、框架拿取装置63和升降装置,框架盒61位于模具座4一侧,第一横梁62沿模具座4长度方向跨过模具座4设置,第一横梁62两端分别通过升降装置与两个第一移动装置5连接,框架拿取装置63与第一横梁62连接;墙板材料铺设装置7包括墙板材料容器71、墙板材料泵72、墙板材料输出管73和第二移动装置74,第二移动装置74沿模具座4长度方向跨过模具座4设置,第二移动装置74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装置5连接,墙板材料容器71位于第一移动装置5外侧,墙板材料泵72能够从墙板材料容器71内抽取墙板材料,墙板材料输出管73与墙板材料泵72和第二移动装置74连接。该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生产设备与本专利技术同日申请专利。生产时将模具3固定在模具座4上;利用框架铺设装置6将墙板框架1铺设在模具3内;利用墙板材料铺设装置7将墙板材料2铺设在相邻墙板框架1之间的间隙内以及墙板框架1与模具3之间的间隙内;然后模具座4振动使墙板材料2紧实和平整;然后移出模具3,等待墙板材料2凝固即可。墙板框架1铺设在模具3内的状态如图7所示。墙板框架1按理论位置即设计位置铺设。然而,在墙板材料2输人和振动紧实平整过程中,墙板框架1难免会不规则的移动,框架定位体12的作用将墙板框架1的移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生产出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也避免容纳墙板材料2的间隙过小。各墙板框架1的相互限制以及模具3对墙板框架1的限制可将墙板框架1的移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经试验,确定框架定位体12与邻近的框架主体11的理论距离L1不大于5mm,框架定位体12与邻近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边缘的理论距离L2不大于5mm。但上述理论距离不宜过小,否者墙板框架1铺设的位置精确度要求高,框架铺设装置6的设计制造要求高。本专利技术优选3mm≤L1≤5mm,3mm≤L2≤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材料(2)和多个墙板框架(1);墙板框架(1)包括框架主体(11)和四个框架定位体(12);框架主体(11)的形状为矩形,框架主体(11)内具有保温材料腔(13);四个框架定位体(12)分别连接在框架主体(11)的四周,框架定位体(12)的底面与框架主体(11)的底面平齐,框架定位体(12)的顶面与框架主体(11)的顶面间有距离,各框架主体(11)矩形阵列布置形成框架主体组;相邻墙板框架(1)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墙板材料(2),框架主体组周围包裹墙板材料(2),从而形成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相邻墙板框架(1)的框架定位体(12)错位设置,框架定位体(12)与邻近的框架主体(11)的理论距离L1不大于5mm,框架定位体(12)与邻近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边缘的理论距离L2不大于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材料(2)和多个墙板框架(1);墙板框架(1)包括框架主体(11)和四个框架定位体(12);框架主体(11)的形状为矩形,框架主体(11)内具有保温材料腔(13);四个框架定位体(12)分别连接在框架主体(11)的四周,框架定位体(12)的底面与框架主体(11)的底面平齐,框架定位体(12)的顶面与框架主体(11)的顶面间有距离,各框架主体(11)矩形阵列布置形成框架主体组;相邻墙板框架(1)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墙板材料(2),框架主体组周围包裹墙板材料(2),从而形成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相邻墙板框架(1)的框架定位体(12)错位设置,框架定位体(12)与邻近的框架主体(11)的理论距离L1不大于5mm,框架定位体(12)与邻近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边缘的理论距离L2不大于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房屋墙板中间层,其特征在于:框架定位体(12)偏离框架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和,张清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星河七防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