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916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在损坏时,需要整体更换的问题。本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包括电路板一和电路板二,电路板一上布置有继电器,电路板二上布置有电流过零分断电路,电路板一的同一侧边开设有两个缺口,两个缺口之间具有电路板区块,电路板区块上布设有与继电器开关触脚一连接的导电线一,电流过零分断电路包括套设在电路板区块上用于检测导电线一上的电流信号的电流互感器,电路板一上还布设有与继电器开关触脚二连接的导电线二,电路板一设有缺口的一侧边与电路板二进行可拆卸连接,电路板一和电路板二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
本技术属于继电器
,涉及一种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继电器用作小信号控制大信号的驱动器件,具有带负载能力强,电隔离性好,触点过载能力强等优点。但是继电器是机械开关,具有一定的机械寿命,继电器触点还具有电寿命,触点的损耗是累积的过程,电弧是造成触点损耗的主要原因,触点投切时的电压和电流是电弧强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交流电路中,触点电压过零时刻闭合或电流过零时刻分断,能够有效的减小电弧强度,减少触点电侵蚀,延长触点寿命,同时能够减少电路系统的EMI问题。在现有技术中,虽然有公开一种电磁继电器自调节过零控制电路【申请号:CN201220540508.7】,包括继电器电路、负载电路、采样电路、控制芯片电路和驱动电路,采样电路包括交流过零采样电路和继电器断开检测电路,交流过零采样电路对继电器电路输出到负载电路的交流波形进行过零检测,继电器断开检测电路对电磁继电器的触点何时断开进行检测。采样电路将过零信号和继电器状态信号输出至控制芯片电路,控制芯片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处理后,调整输出继电器通断信号至驱动电路进而对继电器电路进行通断控制。该电路虽然能够减小电弧强度,减少触点电侵蚀,延长触点寿命,但是该电路在应用时,现有都是将继电器与自调节过零控制电路安装在同一电路板上,这样的设计存在电路板使用面积大,且在继电器或者自调节过零控制电路损坏时,需要整体更换,成本较高;另外,对于原先应用于各种电子电气设备中的继电器无法直接替换成具有电流过零分断功能的继电器,需要重新对电路板进行设计,使用不便,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该继电器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便于维护。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包括电路板一和电路板二,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一上布置有继电器,所述电路板二上布置有用于与继电器线圈连接的电流过零分断电路,所述电路板一的同一侧边开设有两个缺口,两个缺口之间具有电路板区块,所述电路板区块上布设有与继电器开关触脚一连接的导电线一,所述电路板一上还布设有与继电器开关触脚二连接的导电线二,所述电流过零分断电路包括套设在电路板区块上用于检测导电线一上电流信号的电流互感器,所述电路板二上设置有与导电线一连接的第一火线接口L1以及与导电线二连接的第二火线接口L2,所述电路板一设有缺口的一侧边与电路板二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路板一和电路板二相互垂直。本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其继电器和电流过零分断电路分别安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继电器安装在电路板一上,电流过零分断电路安装在电路板二上,电路板一和电路板二进行可拆卸连接,在出现故障时,若继电器故障,则只需要更换或维修电路板一上继电器,若电流过零分断电路故障,则只需要更换或维修电路板二上的电路,避免在一个出现问题时,需要整体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时对另一部件造成损坏的问题,本继电器结构在维护时不用整体拆卸,只需拆一个,后期维护更加方便;另外,电路板一和电路板二相互垂直设置,有效降低了继电器结构的体积,能有效减少水平方向的空间占用;另外,通过电路板一上开设缺口的方式,将电流互感器套设在缺口之间的电路板区块上,可靠地建立了两块电路板上的信号连接,在使继电器结构实现便于维护的目的的同时,还能保证电流过零分断功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上述的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中,所述电流过零分断电路包括MCU、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和开关管Q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MCU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1的正极端,所述电容C1的负极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MCU、二极管D2的负极端和电容C2的正极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和电容C2的负极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4的一端与MCU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连接后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在电阻R5的两端,所述MCU与开关管Q1的基极之间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集电极与电容C1的正极之间用于连接继电器线圈。在电流过零分断电路中,电阻R2、二极管D2和电容C2组成MCU的供电电路,电阻R3和开关管Q1为继电器的驱动电路,电阻R1用于输入命令检测,二极管D1和电容C1组成电能维持电路,在接受到关闭继电器命令时,但未到释放继电器触点前,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供电,保证电流过零分断功能的有效应用。在上述的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中,所述电路板二上布设有与电容C1的正极端连接的连接线一以及与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的连接线二,连接线一和连接线二分别延伸至电路板二和电路板一的交界处,所述电路板一上布设有与继电器的线圈引脚连接的导电线三和导电线四,所述导电线三和导电线四分别延伸至电路板一和电路板二的交界处并与连接线一和连接线二各自对接。电路板一和电路板二在安装时,连接线一和导电线三刚好对接,连接线二和导电线四刚好对接,更便于两者的组装连接。在上述的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中,所述导电线一和导电线二分别延伸至电路板一与电路板二的交界处,所述电路板二上布设有与第一火线接口L1连接的连接线三以及与第二火线接口L2连接的连接线四,所述连接线三延伸至电路板二与电路板一的交界处并与导电线一对接,所述连接线四延伸至电路板二与电路板一的交界处并与导电线二对接。在上述的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中,所述导电线三和连接线一的对接处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导电线四和连接线二的对接处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导电线一和连接线三的对接处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导电线二和连接线四的对接处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上述的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中,所述电路板二上还布设有用于与电阻R1和二极管D1连接的导电孔一以及与地线连接的导电孔二。导电孔一和导电孔二的设置,能够将电流过零分断电路通过导电孔一和导电孔二与原电路继电器线圈处建立连接,无需对原电器设备的控制电路进行改动,应用更加方便,同时在故障时也便于维护。在上述的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中,所述继电器结构还包括L型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一的两侧边具有卡槽一,电路板二插在卡槽一内,所述固定板二的两侧边具有卡槽二,电路板一插在卡槽二内。翻边的设计,能够对电路板一和电路板二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通过将继电器和电流过零分断电路分别安装在两块电路板上,并以相互垂直的方式进行电路板安装,在有效减少体积的同时,能够在继电器结构出现问题,只需对电路板一进行更换或只需对电路本二进行更换,无需换掉整个结构,提高了后期维护的便利性,同时也能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包括电路板一(1)和电路板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一(1)上布置有继电器(3),所述电路板二(2)上布置有用于与继电器(3)线圈连接的电流过零分断电路(4),所述电路板一(1)的同一侧边开设有两个缺口(15),两个缺口(15)之间具有电路板区块(16),所述电路板区块(16)上布设有与继电器(3)开关触脚连接的导电线一(11),所述电路板一(1)上布设有与继电器(3)另一开关触脚连接的导电线二(12),所述电流过零分断电路(4)包括套设在电路板区块(16)上用于检测导电线一(11)上电流信号的电流互感器(41),所述电路板二(2)上设置有与导电线一(11)连接的第一火线接口L1以及与导电线二(12)连接的第二火线接口L2,所述电路板一(1)设有缺口(15)的一侧边与电路板二(2)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路板一(1)和电路板二(2)相互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包括电路板一(1)和电路板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一(1)上布置有继电器(3),所述电路板二(2)上布置有用于与继电器(3)线圈连接的电流过零分断电路(4),所述电路板一(1)的同一侧边开设有两个缺口(15),两个缺口(15)之间具有电路板区块(16),所述电路板区块(16)上布设有与继电器(3)开关触脚连接的导电线一(11),所述电路板一(1)上布设有与继电器(3)另一开关触脚连接的导电线二(12),所述电流过零分断电路(4)包括套设在电路板区块(16)上用于检测导电线一(11)上电流信号的电流互感器(41),所述电路板二(2)上设置有与导电线一(11)连接的第一火线接口L1以及与导电线二(12)连接的第二火线接口L2,所述电路板一(1)设有缺口(15)的一侧边与电路板二(2)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路板一(1)和电路板二(2)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过零分断电路(4)包括MCU、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和开关管Q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MCU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1的正极端,所述电容C1的负极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MCU、二极管D2的负极端和电容C2的正极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和电容C2的负极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4的一端与MCU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连接后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41)通过导线连接在电阻R5的两端,所述MCU与开关管Q1的基极之间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集电极与电容C1的正极之间用于连接继电器(3)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继电器电流过零分断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二(2)上布设有与电容C1的正极端连接的连接线一(21)以及与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