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型结露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76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当相对湿度在95~100%RH时,其电容量能发生显著变化的薄膜型结露传感器,它是由塑料薄膜、金属电极和高分子感湿膜所组成。该传感器可贴附在物体上使用,与附着物构成一体,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等优点,适宜于集成电路器件、录像机磁头以及结构特殊的物体上使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敏感器件领域。专利技术专利CN88102294的结露传感器是在陶瓷基片表面上镀一对梳状金属电极,然后再在含电极的部分基片上涂上一层醇类聚合物或缩醛类树脂,并焊接电极引线而构成。这种结构类型的结露传感器对于在结构上要求紧凑,并且与某些专门器件或物体构成一体时,则难以满足实用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专利技术专利CN88102294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具有与该专利技术专利同样性能,但其结构可随附着物(或器件)一体化的结露传感器。它可在集成电路器件、录象机磁头或其他一些特殊结构物体上使用。本技术的薄膜型结露传感器,由基膜、电极、感湿膜组成,其特征是以厚度小于0.1毫米的塑料薄膜为基膜,在基膜上镀制一对梳状金属电极,电极的引出线两端采用插接或压接,在电极的上面再涂制一层高分子感湿膜。基膜形状为曲面、平面或角面。本技术的薄膜型结露传感器由于采用不导电的憎水材料塑料为基膜,其软化点温度在60℃以上,使其可直接贴附在平面、曲面、角面或金属表面上使用,与附着物集为一体,该附着物可以是集成电路器件、录像机磁头或结构特殊的物体;金属电极的材料为锡、铝或金,电极的方电阻(即每平方厘米的电阻值)不大于1千欧姆;高分子感湿膜材料为醇类聚合物或缩醛类树脂。本技术的薄膜型结露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环境结露时,在结露传感器的表面吸湿量骤然增加,极大地改变了感湿膜的介电系数,使两电极间的电容量发生突发性的变化,从而实现结露检测的目的。本技术的薄膜型结露传感器的性能特征是,当相对湿度不大于85%RH时,传感器的电容值很小,并基本保持恒定;当相对湿度由85%RH上升到95%RH时,传感器的电容值相应也略为升高;但当相对湿度为95~100%RH时,传感器的电容值则迅速发生极大的变化,其变化量可相当于85%RH时的100~1000倍。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方便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薄膜结露传感器由基膜、电极、感湿膜组成,基膜1采用厚度小于0.1毫米的塑料薄膜,呈凸面形,在基膜上镀制一对梳状金属电极2,电极材料为锡、铝或金,电极的引出线两端4采用插接或压接,相应的接点可固定在匹配的器件或物体的电路上;在电极的上面涂制一层高分子感湿膜3,其材质为醇类聚合物或缩醛类树脂。权利要求1.一种薄膜型结露传感器,由基膜、电极、感湿膜组成,其特征是基膜采用厚度小于0.1毫米的塑料薄膜,在基膜上镀制一对梳状金属电极,电极的引出线两端采用插接或压接,在电极的上面涂制一层醇类聚合物或缩醛类树脂高分子感湿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型结露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极可采用锡、铝或金,电极的方电阻不大于1千欧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型结露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基膜形状为曲面、平面或角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当相对湿度在95~100%RH时,其电容量能发生显著变化的薄膜型结露传感器,它是由塑料薄膜、金属电极和高分子感湿膜所组成。该传感器可贴附在物体上使用,与附着物构成一体,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等优点,适宜于集成电路器件、录像机磁头以及结构特殊的物体上使用。文档编号G01N27/22GK2085963SQ9120154公开日1991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1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1年1月31日专利技术者梁锡沛, 苏东华 申请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型结露传感器,由基膜、电极、感湿膜组成,其特征是:基膜采用厚度小于0.1毫米的塑料薄膜,在基膜上镀制一对梳状金属电极,电极的引出线两端采用插接或压接,在电极的上面涂制一层醇类聚合物或缩醛类树脂高分子感湿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锡沛苏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