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包括框体、设置在框体内的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之上的增光膜;通过在背光模组上设置同时贯穿框体、导光板和增光膜的采光孔洞,框体在孔洞的周围设置有向框体内侧且垂直于底面的方向延伸的遮挡部,遮挡部遮挡住导光板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设置遮挡部来遮挡住部分导光板靠孔洞一侧发出的光,使得背光模组在孔洞部分的漏光程度大大减小,可实现包括但不限于降低漏光对屏幕显示和摄像头采光的影响,提升屏幕观感及摄像头采光准确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具备显示屏的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普及,人们每天使用带显示屏设备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尤其是智能手机,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使用手机自拍已经成为了很多用户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随着用户对手机等终端的屏幕显示要求的提高,大的屏占比也成了用户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屏占比越大,必然也会压缩前置摄像头的位置,因此,屏下摄像头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最合适的技术之一。屏下摄像头成像时需要在背光模组中预留供摄像头采光的孔洞,为了避免因为该孔洞产生背光模组漏光的问题,需要背光模组在该孔洞具备良好的遮光结构。目前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摄像头孔洞的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框体11、反射膜12、导光板13、扩散膜14、增光膜15等部分。上述几个部分均设置有供摄像头采光的孔洞。由于该孔洞的设置,背光模组在工作时,背光源发出的光容易在孔洞部分产生漏光,影响屏幕显示效果及摄像头采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背光模组实现屏下摄像头的方案中,背光模组供摄像头采光的开孔部分漏光严重,影响屏幕显示效果及摄像头采光效果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框体、设置在框体内的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之上的增光膜,背光模组设置有同时贯穿框体、导光板和增光膜的孔洞,框体在孔洞的周围设置有向框体内侧且垂直于底面的方向延伸的遮挡部,遮挡部遮挡住导光板的至少一部分。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板和增光膜之间的扩散膜,以及设置在框体底面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膜。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反射膜设置有与孔洞相对应的孔洞,扩散膜和增光膜遮盖住孔洞;或者,反射膜设置有与孔洞相对应的孔洞,扩散膜和增光膜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与孔洞相对应的孔洞。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遮挡部遮挡住导光板的部分不大于导光板厚度的一半。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遮挡部与框体为一体结构。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导光板靠近遮挡部的一端紧贴遮挡部,或者与遮挡部保持预设距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包括框体、设置在框体内的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之上的增光膜;通过在背光模组上设置同时贯穿框体、导光板和增光膜的采光孔洞,框体在孔洞的周围设置有向框体内侧且垂直于底面的方向延伸的遮挡部,遮挡部遮挡住导光板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设置遮挡部来遮挡住部分导光板靠孔洞一侧发出的光,使得背光模组在孔洞部分的漏光程度大大减小,可实现包括但不限于降低漏光对屏幕显示和摄像头采光的影响,提升屏幕观感及摄像头采光准确性的效果。本技术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技术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背光模组孔洞部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背光模组孔洞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背光模组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背光模组孔洞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供摄像头采光的开孔部分漏光严重,影响屏幕显示效果及摄像头采光效果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如图2所示,其部分结构包括框体21、导光板23和增光膜25。其中,导光板23设置在框体21底面之上,增光膜25设置在导光板23之上,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板23和增光膜25之间的扩散膜24,以及设置在框体21底面和导光板23之间的反射膜22,从框体21底面依次向上是反射膜22、导光板23、扩散膜24以及增光膜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增光膜可以是单张,也可以是上下两张组成。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列举的仅是本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具备的几种常见的光学膜片,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列举的这几种光学膜片,事实上,只要属于光学膜片的范畴内,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背光模组设置有同时贯穿框体、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增光膜的孔洞,如图3所示,所述框体在所述孔洞的周围设置有向所述框体内侧且垂直于底面的方向延伸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遮挡住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并不限制孔洞的设置位置及形状、大小等参数,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设备进行适应性调整。遮挡部与框体主体为一体结构,均采用非透光材料制成,优选的,遮挡部与框体可采用胶铁一体结构,由胶框部分和铁框部分共同组成。遮挡部延伸的距离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优选的,遮挡部遮挡住导光板的部分不超过导光板厚度的一半,这样开孔内导光板能够漏出一部分光,使得遮挡部及框体的边界不会过于明显,避免影响观感。反射膜22设置有与上述孔洞相对应的孔洞,扩散膜24和增光膜25遮盖住上述孔洞,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扩散膜24和增光膜25也可根据不同设备的需求,决定在是否扩散膜24和增光膜25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与上述孔洞相对应的孔洞,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例如,扩散膜和增光膜可设置与上述孔洞相对应的孔洞;或者扩散膜与增光膜均不设置孔洞;又或者扩散膜和增光膜的其中之一设置与上述孔洞相对应的孔洞。各光学膜片靠近遮挡部的一端与遮挡部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如图2所示,导光板等各光学膜片靠近遮挡部的一端紧贴遮挡部;也可以如图4所示,导光板43与遮挡部保持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背光模组上设置同时贯穿框体、导光板和增光膜的孔洞,用于供摄像头采光,框体在孔洞的周围设置有向框体内侧且垂直于底面的方向延伸的遮挡部,遮挡部遮挡住导光板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设置遮挡部来遮挡住部分导光板靠孔洞一侧发出的光,使得背光模组在孔洞部分的漏光程度大大减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供摄像头采光的开孔部分漏光严重,影响屏幕显示效果及摄像头采光效果的问题,提升了屏幕观感及摄像头采光的准确性。实施例二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反组背光模组中散热性能较差,导致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的导光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之上的增光膜,所述背光模组设置有同时贯穿所述框体、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增光膜的孔洞,所述框体在所述孔洞的周围设置有向所述框体内侧且垂直于底面的方向延伸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遮挡住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的导光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之上的增光膜,所述背光模组设置有同时贯穿所述框体、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增光膜的孔洞,所述框体在所述孔洞的周围设置有向所述框体内侧且垂直于底面的方向延伸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遮挡住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增光膜之间的扩散膜,以及设置在所述框体底面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设置有与所述孔洞相对应的孔洞;
所述扩散膜和所述增光膜遮盖住所述孔洞;
或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远江,陈武,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德仓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