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柱式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立柱以及滑移设置在立柱上的落球架;所述落球架的一端套设在立柱上,中间设置有落球放置槽,另一端设置有落球下落口,所述落球下落口与落球放置槽连通,所述底座下部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上端穿过底座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支腿下端设置有稳定座,所述底座中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立柱下端设置有螺纹连接头,所述螺纹连接头与连接孔螺纹连接,所述落球架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立柱上,所述套筒的外壁上穿设有抵紧螺栓与立柱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试验装置能够调整落球的下落高度,保证落球的下落高度一致,试验结果更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式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交通设施检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立柱式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防眩板是为解决对向车灯眩光,生产制造的安装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上的一种交通安全产品,其抗冲击性是其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防眩板的抗冲击性一般是通过落球冲击试验实现。其传统的操作方式是将落球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将球放下,使其自然下落后形成对防眩板的冲击。传统操作时,一般采用手动操作,即手持钢球的方式,操作十分不便,不能有效控制落球的高度,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柱式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能够调整落球的下落高度,保证落球的下落高度一致,试验结果更准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立柱式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立柱以及滑移设置在立柱上的落球架;所述落球架的一端套设在立柱上,中间设置有落球放置槽,另一端设置有落球下落口,所述落球下落口与落球放置槽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试验装置通过底座放置在平面上,根据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的要求调整落球架在立柱上的高度,以满足试验要求,然后将落球放置在落球放置槽中,落球通过落球下落口下落,对防眩板造成冲击,多次进行实验,每次的下落高度都相同,进而实现准确试验,试验效果更准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下部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上端穿过底座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支腿下端设置有稳定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下设置支腿和稳定座,使本装置在不平的工作面上也能够进行摆放试验,降低工作面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中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立柱下端设置有螺纹连接头,所述螺纹连接头与连接孔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与底座采用螺纹连接,使整个装置能够拆卸,方便进行收纳和运输。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上自下而上设置有刻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上设置刻度,可直接沿着刻度调整落球架的高度,调整高度时,更快速直接,调整的高度更准确,不需要多次实验多次调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落球架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立柱上,所述套筒的外壁上穿设有抵紧螺栓与立柱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便于将落球架与立柱连接,便于落球架在立柱上移动,抵紧螺栓则能够将落球架固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套筒的下端与落球架的下端面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套筒下端显示的刻度与落球的下落高度对应,调整落球架的高度更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落球架沿立柱的径向设置,所述落球下落口距立柱的距离大于底座外圈距立柱的最大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落球的下落位置避开底座,能够落到防眩板上,避免底座对防眩板的抗冲性能造成影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落球放置槽的两侧设置有挡壁,两个所述挡壁的间距向落球下落口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壁能够引导落球的下落方向,使多次试验的落球下落位置相同,测试结果更准确。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采用可调节的落球架,使试验的落球能够在统一的高度进行下落,在进行试验时,多次试验的下落高度一直,试验效果更准确,误差更小。2.本装置中的落球架可上下调节,可以根据试验需要,随时调整落球架的高度,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支腿,12、稳定座,13、连接孔,2、立柱,21、螺纹连接头,22、刻度,3、落球架,31、落球放置槽,32、落球下落口,33、套筒,34、抵紧螺栓,35、挡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种立柱式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2和落球架3三部分结构。其中底座1放置在工作平面上,立柱2设置在底座上,落球架3滑移设置在立柱2上,并沿立柱2上下滑动,落球架3上放置落球,落球在落球架3上滚动,并下落;在试验时,将防眩板放置在落球架3的下方,错开底座1的位置,落球从落球架3上掉下来,撞击到防眩板上,进行防眩板的抗冲击性能试验。底座1设置为矩形板结构,底座1下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支腿11,支腿11上端设置有螺纹,穿过底座1并在底座1上表面通过螺母固定,支腿11下端也设置有螺纹,支腿11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稳定座12,稳定座12设置为圆形板,支腿11连接在稳定座12的圆心位置。底座1下设置支腿11和稳定座12,使本装置在不平的工作面上也能够进行摆放试验,降低工作面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底座1中间设置有连接孔13,连接孔13设置为螺纹孔,立柱2下端设置有螺纹连接头21,螺纹连接头21插入到连接孔13中,与连接孔13螺纹连接。立柱2的上端为光杆,便于落球架3安装在立柱2上,落球架3通过其一端套设在立柱2上。立柱2上自下而上设置有刻度22,可直接沿着刻度22调整落球架3的高度,调整高度时,更快速直接,调整的高度更准确,不需要多次实验多次调整。落球架3中间设置有落球放置槽31,一端设置有套筒33,另一端设置有落球下落口32,落球下落口32与落球放置槽31连通,落球从落球放置槽31中滚动,并从落球下落口32滚落。套筒33设置为圆形筒,套设在立柱2上,套筒33的外壁上穿设有抵紧螺栓34与套筒33螺纹连接,抵紧螺栓34穿过套筒33与立柱2抵接,使落球架3固定,套筒33便于将落球架3与立柱2连接,也便于落球架3在立柱2上移动。套筒33的下端面与落球架3的下端面齐平,使套筒33下端显示的刻度与落球的下落高度对应,在调整落球架3的高度时更方便。落球架3在安装时,沿立柱2的径向设置水平设置,落球下落口32距立柱2的距离大于底座1外圈距立柱2的最大距离,使落球的下落位置避开底座1,能够落到防眩板上。为了更好地引导落球下落,落球放置槽31的两侧设置有挡壁35,两个挡壁35的间距向落球下落口32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使落球的下落位置不变。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柱式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立柱(2)以及滑移设置在立柱(2)上的落球架(3);/n所述落球架(3)的一端套设在立柱(2)上,中间设置有落球放置槽(31),另一端设置有落球下落口(32),所述落球下落口(32)与落球放置槽(3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式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立柱(2)以及滑移设置在立柱(2)上的落球架(3);
所述落球架(3)的一端套设在立柱(2)上,中间设置有落球放置槽(31),另一端设置有落球下落口(32),所述落球下落口(32)与落球放置槽(3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柱式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部设置有支腿(11),所述支腿(11)上端穿过底座(1)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支腿(11)下端设置有稳定座(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柱式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间设置有连接孔(13),所述立柱下端设置有螺纹连接头(21),所述螺纹连接头(21)与连接孔(1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柱式防眩板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刘孟雷,徐宏志,梁亮,吕军军,刘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