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所述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加热炉外壳;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加热炉外壳的底部;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控制箱的内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具有能够将加热炉外壳通过设置的移动轮方便移动的功能,并且通过对移动轮的收放,提高了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同时通过对移动轮的收放时,同时使得散热器能够在中频感应加热炉工作时对其进行散热处理,防止温度过高,损坏中频感应加热炉,进而提高了中频感应加热炉在使用时的便捷以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
本技术涉及中频感应加热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
技术介绍
中频感应加热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的电源装置,把三相工频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变为可调节的中频电流,供给由电容和感应线圈里流过的中频交变电流,在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产生很大的涡流。这种涡流同样具有中频电流的一些性质,即,金属自身的自由电子在有电阻的金属体里流动要产生热量。现有的对中频感应加热炉进行搬运时,由于中频感应加热炉的体积比较大,在搬运过过程中需要借助外界的辅助工具进行搬运,加大了劳动力和浪费了大量的搬运时间,进而降低了中频感应加热炉的使用率,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中频感应加热炉在加热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的一般散热孔比较小,降低了散热的速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解决了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搬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加热炉外壳;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加热炉外壳的底部;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控制箱的内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贯穿所述凹槽并延伸至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凸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控杆,所述操控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控制箱并延伸至所述控制箱的外部,并且操控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挤压弹簧;箱门,所述箱门的一侧活动连接于所述加热炉外壳正面的一侧;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固定于两个所述滑块相对的一侧;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加热炉外壳的顶部;中频感应加热炉设置在加热炉外壳的内部;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对移动轮的控制,在中频感应加热炉使用以及移动时的控制,实现了便于移动以及便于使用的功能;凸块与凹槽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顶部贯穿所述控制箱并延伸至所述控制箱的顶部。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器。优选的,所述加热炉外壳的背面均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优选的,所述箱门的内部设置有隔热网,并且箱门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的内部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控制箱内壁顶部的两侧,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移动轮。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在进行熔炼时,通过拉动箱门,将需要进行加工的锻件放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化,进而进行锻造,为了使用与不同地点的加工工作,由于中频感应加热炉体积比较大,在移动过程中,非常的不便利,现有通过设置的移动轮,能够方便移动使用;在进行移动时,通过拉动连杆上的控制把手,使得控制把手向下运动,进而使得底板进行向下运动,拉动操控杆向外,进而能够将操控杆上的凸块与凹槽进行分离,进而实现底板底部的移动轮接处地面,当确定好移动轮与地面的距离时,通过固定移动轮的高度,释放操控杆,使得操控杆一侧的凸块与凹槽进行固定卡紧,实现对中频感应加热炉的移动;当移动到工作点时,通过拉动操控杆,使得操控杆上的凸块与凹槽进行分离,进而使得底板进行向上运动,带动连接组件向上运动,进而将移动轮收进控制箱的内部;在连接组件向上运动,通过凸块与凹槽之间进行固定卡紧,同时也实现了对连接组件高度的固定,为了方便对中频感应加热炉在工作时自身进行热量散发,通过连接组件内部的散热器以及加热炉外壳背面开设有散热孔,实现对中频感应加热炉工作时的散热,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其损坏;该加热炉外壳通过设置的移动轮能够方便了移动,并且通过对移动轮的收放,提高了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同时通过对移动轮的收放时,同时使得散热器能够在中频感应加热炉工作时对其进行散热处理,防止温度过高,损坏中频感应加热炉,进而提高了中频感应加热炉在使用时的便捷以及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箱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固定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加热炉外壳,2、控制箱,3、控制装置,31、支撑柱,32、凹槽,33、滑块,34、连杆,35、凸块,36、操控杆,37、挤压弹簧,4、箱门,5、底板,6、控制器,7、连接组件,8、散热器,9、散热孔,10、隔热网,11、固定槽,12、密封圈,13、密封层,14、耐磨层,15、隔热层,16、伸缩杆,17、移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箱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固定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加热炉外壳1;控制箱2,所述控制箱2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加热炉外壳1的底部;控制装置3,所述控制装置3位于控制箱2的内部,所述控制装置3包括两个支撑柱31,两个所述支撑柱31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32,所述支撑柱3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33,所述滑块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34,所述连杆3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凸块35,所述凸块35的一侧贯穿所述凹槽32并延伸至所述凹槽32的内部,所述凸块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控杆36,所述操控杆36的一端贯穿所述控制箱2并延伸至所述控制箱2的外部,并且操控杆36的外表面套设有挤压弹簧37;箱门4,所述箱门4的一侧活动连接于所述加热炉外壳1正面的一侧;底板5,所述底板5的两侧均固定于两个所述滑块33相对的一侧;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加热炉外壳1的顶部;控制器6与外界的电源以及控制开关进行连接,通过控制器6的控制能够实现对中频感应加热炉内部温度的控制。所述底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7,所述连接组件7的顶部贯穿所述控制箱2并延伸至所述控制箱2的顶部。所述连接组件7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器8;散热器8能够快速的对中频感应加热炉在工作时,自身产生的热量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热炉外壳;/n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加热炉外壳的底部;/n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控制箱的内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贯穿所述凹槽并延伸至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凸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控杆,所述操控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控制箱并延伸至所述控制箱的外部,并且操控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挤压弹簧;/n箱门,所述箱门的一侧活动连接于所述加热炉外壳正面的一侧;/n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固定于两个所述滑块相对的一侧;/n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加热炉外壳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炉外壳;
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加热炉外壳的底部;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控制箱的内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贯穿所述凹槽并延伸至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凸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控杆,所述操控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控制箱并延伸至所述控制箱的外部,并且操控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挤压弹簧;
箱门,所述箱门的一侧活动连接于所述加热炉外壳正面的一侧;
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固定于两个所述滑块相对的一侧;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加热炉外壳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中频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郭强,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海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