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忠文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2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包括预应力管桩本体和桩大头。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第一连接板和插接环,可将预应力管桩本体一端的插接环插入到第一连接板顶面开设的插接槽中,在插入的过程中,插接环底面的斜坡面抵接顶块顶面,当插接环完全插入到插接槽中时,弹簧推动顶块进入外槽和内槽内部,从而固定插接环,实现对接,由于插接环和插接槽均为圆环形,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接,安装方便快捷,同时,对接完成后,密闭环插入对接槽中,密闭环底面抵紧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密封,当有水渗入对接槽中时,遇水膨胀止水条膨胀填堵缝隙,避免水沿缝隙进入插接槽中腐蚀弹簧及顶块,提高了使用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
本技术涉及预应力管桩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为了提高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有时会在管桩底面加装桩大头,传统的方式为插接形式。管桩与桩大头传统的连接方式为插接的形式,将管桩的预留钢筋插入桩大头开设的孔中,由于管桩和桩大头质量较重,移动较为不便,现场将预留钢筋对准孔进行插接较为困难,同时,钢筋和孔之间存在缝隙,水容易伸入到缝隙之间,腐蚀钢筋,导致耐久性不强,另外,传统的管桩连接采用焊接的形式,焊接过程较为费事,而且焊接时间较长,对焊缝要求也较为严格,操作十分不便,影响了工作效率。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具备对接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长、施工速度快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对接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长、施工速度快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包括预应力管桩本体和桩大头,所述预应力管桩本体一端设置有端板,且端板底面焊接有插接环,并且插接环外侧位于端板底面焊接有密闭环,所述插接环外表面开设有外槽,且插接环内表面开设有内槽,并且插接环底面开设有斜坡面,所述桩大头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顶面开设有插接槽,并且插接槽外表面开设有对接槽,所述插接槽内部对应外槽和内槽位置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并且顶块通过弹簧与滑槽内壁连接,所述对接槽内底面粘贴有遇水膨胀止水条。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管桩本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为相同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顶块一端顶面开设有斜面,且斜面与斜坡面斜率相同,并且斜面为光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壁对应顶块位置固定连接有封堵板,且封堵板表面为光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密闭环高度略小于对接槽深度。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环尺寸等于插接槽尺寸。(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了第一连接板和插接环,在进行桩大头和预应力管桩本体连接时,可将预应力管桩本体一端的插接环插入到第一连接板顶面开设的插接槽中,在插入的过程中,插接环底面的斜坡面抵接顶块顶面,将推动顶块向滑槽内部滑动,弹簧压缩,当插接环完全插入到插接槽中时,弹簧推动顶块进入外槽和内槽内部,卡住外槽和内槽,从而固定插接环,实现对接,由于插接环和插接槽均为圆环形,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接,安装方便快捷,同时,对接完成后,密闭环插入对接槽中,密闭环底面抵紧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密封,当有水渗入对接槽中时,遇水膨胀止水条膨胀填堵缝隙,避免水沿缝隙进入插接槽中腐蚀弹簧及顶块,提高了使用的耐久性。(2)、本技术采用了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固定安装在预应力管桩本体的另一端,当预应力管桩本体长度不够需要拼接时,可直接另取一个预应力管桩本体,采用另一个预应力管桩本体的插接环与第二连接板插接,插接过程与第一连接板插接过程相同,即可完成预应力管桩本体的加长,安装方便简单快捷,省去了传统管桩需要焊接的麻烦,提高了施工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连接板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插接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应力管桩本体;2、桩大头;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端板;6、插接环;7、外槽;8、密闭环;9、内槽;10、斜坡面;11、插接槽;12、对接槽;13、遇水膨胀止水条;14、滑槽;15、弹簧;16、顶块;17、封堵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包括预应力管桩本体1和桩大头2,预应力管桩本体1一端设置有端板5,端板5为金属板,为常见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且端板5底面焊接有插接环6,并且插接环6外侧位于端板5底面焊接有密闭环8,插接环6外表面开设有外槽7,且插接环6内表面开设有内槽9,外槽7和内槽9均为圆环状结构,并且插接环6底面开设有斜坡面10,斜坡面10为光滑结构,桩大头2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3为金属结构,且第一连接板3顶面开设有插接槽11,并且插接槽11外表面开设有对接槽12,对接槽12对应密闭环8设置,插接槽11内部对应外槽7和内槽9位置开设有滑槽14,且滑槽14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16,并且顶块16通过弹簧15与滑槽14内壁连接,弹簧15和顶块16为金属材质制成,对接槽12内底面粘贴有遇水膨胀止水条13,在进行桩大头2和预应力管桩本体1连接时,可将预应力管桩本体1一端的插接环6插入到第一连接板3顶面开设的插接槽11中,在插入的过程中,插接环6底面的斜坡面10抵接顶块16顶面,将推动顶块16向滑槽14内部滑动,弹簧15压缩,当插接环6完全插入到插接槽11中时,弹簧15推动顶块16进入外槽7和内槽9内部,卡住外槽7和内槽9,从而固定插接环6,实现对接,由于插接环6和插接槽11均为圆环形,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接,安装方便快捷,同时,对接完成后,密闭环8插入对接槽12中,密闭环8底面抵紧遇水膨胀止水条13,进行密封,当有水渗入对接槽12中时,遇水膨胀止水条13膨胀填堵缝隙,避免水沿缝隙进入插接槽11中腐蚀弹簧15及顶块16,提高了使用的耐久性。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应力管桩本体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4,且第二连接板4与第一连接板3为相同结构,当预应力管桩本体1长度不够需要拼接时,可直接另取一个预应力管桩本体1,采用另一个预应力管桩本体1的插接环6与第二连接板4插接,插接过程与第一连接板3插接过程相同,即可完成预应力管桩本体1的加长,安装方便简单快捷,省去了传统管桩需要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管桩本体(1)和桩大头(2),所述预应力管桩本体(1)一端设置有端板(5),且端板(5)底面焊接有插接环(6),并且插接环(6)外侧位于端板(5)底面焊接有密闭环(8),所述插接环(6)外表面开设有外槽(7),且插接环(6)内表面开设有内槽(9),并且插接环(6)底面开设有斜坡面(10),所述桩大头(2)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且第一连接板(3)顶面开设有插接槽(11),并且插接槽(11)外表面开设有对接槽(12),所述插接槽(11)内部对应外槽(7)和内槽(9)位置开设有滑槽(14),且滑槽(14)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16),并且顶块(16)通过弹簧(15)与滑槽(14)内壁连接,所述对接槽(12)内底面粘贴有遇水膨胀止水条(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管桩本体(1)和桩大头(2),所述预应力管桩本体(1)一端设置有端板(5),且端板(5)底面焊接有插接环(6),并且插接环(6)外侧位于端板(5)底面焊接有密闭环(8),所述插接环(6)外表面开设有外槽(7),且插接环(6)内表面开设有内槽(9),并且插接环(6)底面开设有斜坡面(10),所述桩大头(2)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且第一连接板(3)顶面开设有插接槽(11),并且插接槽(11)外表面开设有对接槽(12),所述插接槽(11)内部对应外槽(7)和内槽(9)位置开设有滑槽(14),且滑槽(14)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16),并且顶块(16)通过弹簧(15)与滑槽(14)内壁连接,所述对接槽(12)内底面粘贴有遇水膨胀止水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忠文
申请(专利权)人:梁忠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