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13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升降机,包括底座、升降板、工作台、轮子、升降机构以及减震机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便于移动的轮子,且其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和工作台之间设有多个减震机构。该升降机通过设置减震机构,能够在升降过程中对工作台进行减震,从而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通过设置多个升降机构,能够使升降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升降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机,具体是一种减震升降机。
技术介绍
升降机通常被用于救援和装修,现有的大多升降机,其升降机构虽然能够缓慢进行升降,但在升降启动的瞬间,由于没有设置减震机构,会导致站立在工作台上的工作人员出现站立不稳的情况,从而可能会使工作人员跌落。为了避免危险的发生,需要设计出一种减震升降机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升降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升降机,包括底座、升降板、工作台、轮子、升降机构以及减震机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便于移动的轮子,且其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和工作台之间设有多个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套筒、滑动杆以及减震弹簧;所述固定套筒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上,且固定套筒的上端内滑动设有滑动杆的下端;所述滑动杆的上端固定在工作台的底部,且固定套筒和滑动杆的外侧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与升降板相接触,另一端与工作台相接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丝杆、左套筒、右套筒、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左滑动块以及右滑动块;所述转动丝杆转动设置在底座的左右侧壁之间,且转动丝杆上左右对称开设有往复滑槽;所述转动丝杆的左右往复滑槽分别与左套筒和右套筒相配合;所述左套筒和右套筒的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开设于底座上的滑动槽内,上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心部分相互铰接,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中心部分相互铰接,且第四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左滑动块和右滑动块铰接;所述左滑动块和右滑动块滑动设置在开设于升降板底部的滑槽内;所述底座的一侧还设有驱动转动丝杆转动的驱动机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等距分布在底座和升降板之间;多个所述转动丝杆之间通过皮带相连。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底座的一侧,且其转动端转动穿过底座的侧壁,并与转动丝杆的一端相连。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轮子为自锁万向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还设有防止工作人员跌落的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减震机构,能够在升降过程中对工作台进行减震,从而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通过设置多个升降机构,能够使升降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减震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减震升降机中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升降板、3-工作台、4-固定套筒、5-滑动杆、6-减震弹簧、7-转动丝杆、8-左套筒、9-右套筒、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左滑动块、15-右滑动块、16-驱动电机、17-皮带、18-挡板、19-轮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升降机,包括底座1、升降板2、工作台3、轮子19、升降机构以及减震机构;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多个便于移动的轮子19,且其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升降板2;所述升降板2和工作台3之间设有多个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套筒4、滑动杆5以及减震弹簧6;所述固定套筒4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2上,且固定套筒4的上端内滑动设有滑动杆5的下端;所述滑动杆5的上端固定在工作台3的底部,且固定套筒4和滑动杆5的外侧设有减震弹簧6;所述减震弹簧6的一端与升降板2相接触,另一端与工作台3相接触;这样设置,当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2进行升降时,通过减震弹簧6的作用,能够对工作台3进行减震,从而能够保护工作人员。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丝杆7、左套筒8、右套筒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左滑动块14以及右滑动块15;所述转动丝杆7转动设置在底座1的左右侧壁之间,且转动丝杆7上左右对称开设有往复滑槽;所述转动丝杆7的左右往复滑槽分别与左套筒8和右套筒9相配合;所述左套筒8和右套筒9的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开设于底座1上的滑动槽内,上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中心部分相互铰接,且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连杆13和第三连杆1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13和第三连杆12的中心部分相互铰接,且第四连杆13和第三连杆12的另一端分别与左滑动块14和右滑动块15铰接;所述左滑动块14和右滑动块15滑动设置在开设于升降板2底部的滑槽内;所述底座1的一侧还设有驱动转动丝杆7转动的驱动机构;这样设置,当驱动机构带动转动丝杆7转动时,从而带动左套筒8和右套筒9左右来回滑动,从而推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上下往复摆动,从而带动第三连杆12和第四连杆13上下往复摆动,从而带动左滑动块14和右滑动块15左右来回滑动,从而带动升降板2进行升降。为了使得升降板2在升降过程中更加稳定,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等距分布在底座1和升降板2之间;多个所述转动丝杆7之间通过皮带17相连;这样设置,能够使多个升降机构同时工作,从而使升降板2升降更加稳定。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16;所述驱动电机16固定在底座1的一侧,且其转动端转动穿过底座1的侧壁,并与转动丝杆7的一端相连。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驱动电机16带动转动丝杆7转动时,从而带动左套筒8和右套筒9左右来回滑动,从而推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上下往复摆动,从而带动第三连杆12和第四连杆13上下往复摆动,从而带动左滑动块14和右滑动块15左右来回滑动,从而带动升降板2进行升降,此时通过减震弹簧6的作用,能够对工作台3进行减震,从而能够保护工作人员。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为:所述轮子19的类型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轮子19为自锁万向轮。所述工作台3的上方还设有防止工作人员跌落的挡板1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升降机,包括底座(1)、升降板(2)、轮子(19)以及升降机构;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多个便于移动的轮子(19),且其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升降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台(3)和减震机构,所述升降板(2)和工作台(3)之间设有多个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套筒(4)、滑动杆(5)以及减震弹簧(6);所述固定套筒(4)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2)上,且固定套筒(4)的上端内滑动设有滑动杆(5)的下端;所述滑动杆(5)的上端固定在工作台(3)的底部,且固定套筒(4)和滑动杆(5)的外侧设有减震弹簧(6);所述减震弹簧(6)的一端与升降板(2)相接触,另一端与工作台(3)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升降机,包括底座(1)、升降板(2)、轮子(19)以及升降机构;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多个便于移动的轮子(19),且其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升降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台(3)和减震机构,所述升降板(2)和工作台(3)之间设有多个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套筒(4)、滑动杆(5)以及减震弹簧(6);所述固定套筒(4)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2)上,且固定套筒(4)的上端内滑动设有滑动杆(5)的下端;所述滑动杆(5)的上端固定在工作台(3)的底部,且固定套筒(4)和滑动杆(5)的外侧设有减震弹簧(6);所述减震弹簧(6)的一端与升降板(2)相接触,另一端与工作台(3)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丝杆(7)、左套筒(8)、右套筒(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左滑动块(14)以及右滑动块(15);所述转动丝杆(7)转动设置在底座(1)的左右侧壁之间,且转动丝杆(7)上左右对称开设有往复滑槽;所述转动丝杆(7)的左右往复滑槽分别与左套筒(8)和右套筒(9)相配合;所述左套筒(8)和右套筒(9)的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开设于底座(1)上的滑动槽内,上端分别与第一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信捷智慧物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