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60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包括:底座,底座内活动安装有一推动块;第一压盖,第一压盖安装固定在底座上,第一压盖内部开设有安装腔,第一压盖顶部开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一槽体;第二压盖,第二压盖安装固定在第一压盖上,第二压盖顶部具有与第一槽体连通的第二槽体;组合冲,组合冲包括顶杆套和顶出杆,顶杆套安装在第二压盖上且顶杆套底部安装在第二槽体上,顶出杆活动安装在第一压盖上,且顶出杆底部与推动块相抵靠设置,且顶出杆底部套设有弹性件,顶出杆顶部穿过第一槽体后伸入顶杆套内,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结构新颖且简单,安装方便,有利于冲压精准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现有技术的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组合式模具冲头在使用时存在固定安装不便,结构过于复杂,冲压精准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结构新颖且简单,安装方便,有利于冲压精准度的提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活动安装有一推动块;第一压盖,所述第一压盖安装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压盖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第一压盖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槽体;第二压盖,所述第二压盖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压盖上,所述第二压盖顶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的第二槽体;组合冲,所述组合冲包括顶杆套和顶出杆,所述顶杆套安装在所述第二压盖上且所述顶杆套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二槽体上,所述顶出杆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压盖上,且所述顶出杆底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顶出杆底部套设有弹性件,且所述顶出杆底部与所述推动块相抵靠设置,所述顶出杆顶部穿过第一槽体后伸入所述顶杆套内。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套内部设有限位圆台,所述顶出杆上具有与所述限位圆台相匹配安装的抵靠台,当所述顶出杆顶部向外伸出到最远距离后,所述抵靠台与所述限位圆台之间相抵靠。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杆由一体成型的基座和长杆组成,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长杆沿所述第一槽体伸入所述顶杆套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内于所述第一压盖上设有呈环状的限位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部之间相互挤压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盖与第一压盖之间通过设置螺栓相互安装固定。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其有益效果为:1、通过推动块、第一压盖、组合冲以及第二压盖之间的配合,当推动块往所述顶出杆方向动作,所述顶出杆的顶端会伸出所述顶杆套从而实现顶出功能,整体结构新颖且简单,装配方便,用户体验感极佳;2、在顶出时,顶杆套内部的限位圆台能防止顶出杆顶出过度,避免损坏待加工的工件;3、采用顶杆套加上顶出杆的组合形式,顶杆套起到顶出杆的导向作用,使顶出杆的整个顶出过程更加的顺畅和精准,有利于整体冲压精准度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组合式模具冲头整体结构剖面图。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如图1-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内活动安装有一推动块2;第一压盖3,所述第一压盖3安装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压盖3内部开设有安装腔31,所述第一压盖3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31连通的第一槽体32;第二压盖4,所述第二压盖4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压盖3上,所述第二压盖4顶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槽体32连通的第二槽体41;组合冲5,所述组合冲5包括顶杆套51和顶出杆52,所述顶杆套51安装在所述第二压盖4上,且所述顶杆套51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二槽体41上,所述顶出杆52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压盖3上,且所述顶出杆52底部设于所述安装腔31内,且所述顶出杆52底部套设有弹性件6,且所述顶出杆52底部与所述推动块2相抵靠设置,所述顶出杆52顶部穿过第一槽体32后伸入所述顶杆套51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盖4与第一压盖3之间通过设置螺栓相互安装固定。优选地,所述弹性件6为弹簧。为了限制顶出杆52的顶出距离,防止顶出杆52顶出过度,所述顶杆套51内部设有限位圆台511,所述顶出杆52上具有与所述限位圆台511相匹配安装的抵靠台521,当所述顶出杆52顶部向外伸出到最远距离后,所述抵靠台521与所述限位圆台511之间相抵靠。所述顶出杆52由一体成型的基座522和长杆523组成,所述基座522设置在所述安装腔31内,且所述弹性件6套设在所述基座522上,所述长杆523沿所述第一槽体32伸入所述顶杆套51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31内于所述第一压盖3上设有呈环状的限位部7,所述弹性件6与所述限位部7之间相互挤压设置。本技术的使用流程为:由于本组合式模具冲头是安装固定在模具内的,起到顶出的功能,当模具内的物料成型后,用户通过设置外部传动部件来带动推动块2往顶出杆52方向挤压,从而使顶出杆52向前动作从而实现对成型后的物料的顶出。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其有益效果为:1、通过推动块2、第一压盖3、组合冲5以及第二压盖4之间的配合,当推动块2往所述顶出杆52方向动作,所述顶出杆52的顶端会伸出所述顶杆套51从而实现顶出功能,整体结构新颖且简单,装配方便,用户体验感极佳;2、在顶出时,顶杆套51内部的限位圆台511能防止顶出杆52顶出过度,避免损坏待加工的工件;3、采用顶杆套51加上顶出杆52的组合形式,顶杆套51起到顶出杆52的导向作用,使顶出杆52的整个顶出过程更加的顺畅和精准,有利于整体冲压精准度的提升。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内活动安装有一推动块;/n第一压盖,所述第一压盖安装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压盖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第一压盖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槽体;/n第二压盖,所述第二压盖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压盖上,所述第二压盖顶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的第二槽体;/n组合冲,所述组合冲包括顶杆套和顶出杆,所述顶杆套安装在所述第二压盖上且所述顶杆套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二槽体上,所述顶出杆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压盖上,且所述顶出杆底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顶出杆底部套设有弹性件,且所述顶出杆底部与所述推动块相抵靠设置,所述顶出杆顶部穿过第一槽体后伸入所述顶杆套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模具冲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内活动安装有一推动块;
第一压盖,所述第一压盖安装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压盖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第一压盖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槽体;
第二压盖,所述第二压盖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压盖上,所述第二压盖顶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的第二槽体;
组合冲,所述组合冲包括顶杆套和顶出杆,所述顶杆套安装在所述第二压盖上且所述顶杆套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二槽体上,所述顶出杆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压盖上,且所述顶出杆底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顶出杆底部套设有弹性件,且所述顶出杆底部与所述推动块相抵靠设置,所述顶出杆顶部穿过第一槽体后伸入所述顶杆套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模具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套内部设有限位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习诚陈扬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常捷粉末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