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196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设置在机座上,包括:驱动部;连接部,设置在驱动部的下端,为空心套接结构,具有空心状的第一连接部和套接在第一连接部内的空心状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形成有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形成有第二连接腔;以及转动部,设置在第二连接腔内,其下端连接有钻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阶梯型的转动部,实现不同部位的振动负荷负载,通过对应设置的若干连接部,并在连接部之间设置具有弹性的缓释部,在振动空间内进行缓解释压减震处理,实现了从固定钻头的动作部件侧进行减震处理,减小了钻头的抖动,并提高了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定位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一种精密产品,其零部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会涉及到锻压、冲压、拉伸等大部分工序,这些工序均会使用到模具,而且,汽车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不仅取决于本身的加工工艺,也很大程度受到汽车零部件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性能的影响。申请号为CN201920402794.2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减震结构高精度孔加工设备,它包括:机台、底座和减震结构,所述机台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减震结构,通过支撑杆上连接有减震圈对钻孔组件进行减震,通过将电机安装在电机减震座上,对电机进行减震,实现对振动源进行减震,再通过支撑脚对机台进行减震,从而减少整机的振动,保证孔的高精度加工;支撑脚能够简单快捷的调整高度,从而使整机能够快速的恢复水平状态,减少整机由于不平整而产生剧烈振动,同时确保加工位置的准确度,进而提高加工精度。申请号为CN201821239574.4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零件加工的台式攻丝机,包括:支撑底座、支撑立柱、主轴箱、控制电机、外锥轮、反转内锥轮、正转内锥轮与反转内锥轮、主轴、钻头夹、接杆、丝锥、置物台、回收管、接液管、挡液板、喷液管、三轴定位器、导液管、电动油泵、驱动电机、连接管、储液箱与减震垫板,其特征在于:支撑立柱与储液箱均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上端,支撑立柱与支撑底座相互固定连接,主轴箱设置在支撑立柱的一侧,主轴箱与支撑立柱相互连接,控制电机安装在主轴箱的上端,主轴设置在主轴箱的内部,主轴与主轴箱相互连接。在回收管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垫板,可以有效的防止攻丝机因振动而导致降低加工精度的问题。汽车零部件尤其是一些精密部件在打孔过程中,钻头容易在打孔过程中产生振动,而因产生振动等影响会打孔的精度,产生打孔误差,在上述文件或现有技术中,大多从钻头的结构以及定位工件的减震装置进行改进,但是钻头进行工作时的振动还包括夹持钻头的部件产生的振动,此部分的振动亦会影响钻头钻孔的精度,且在动作部件侧的振动亦导致后续其他部件的减震措施不能有效的减小因钻头抖动带来的精度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从固定钻头的动作部件侧进行减震处理,以在此部分减小钻头的抖动,提高加工精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设置在机座上,包括:驱动部,其上端连接至动力机构,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动作;连接部,设置在驱动部的下端,为空心套接结构,具有空心状的第一连接部和套接在第一连接部内的空心状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形成有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形成有第二连接腔;以及转动部,设置在第二连接腔内,其下端连接有钻头;其中,所述驱动部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伸出至第二连接腔内,所述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缓释部,所述缓释部填充至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外壁具有内凹而成的缓释腔体,所述缓释腔体包括第一缓释腔和第二缓释腔,所述第一缓释腔和第二缓释腔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缓释部包绕至第一缓释腔和第二缓释之间,所述缓释部与第一缓释腔、第二缓释腔和第一连接部内壁形成的缓释空间相适配。更具体地,所述缓释部与第一缓释腔、第二缓释腔和第一连接部内壁形成的缓释空间过盈配合。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缓释腔的容积大于第二缓释腔的容积。更具体地,所述缓释部上与第一缓释腔对应的部位在纵向上形成有弧形区,以使第一缓释腔容纳空间具有容纳缓释部后的空隙。更具体地,所述弧形区具有依次连接形成的第一延展部、第二延展部和第三延展部,所述第一延展部在竖直方向上向第二连接部外壁延伸形成具有斜度的边界,所述第二延展部具有弧形边界,所述第三延展部在竖直方向上向第一连接部内壁延伸形成具有斜度的边界。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延展部的斜度边界长度大于第二延展部的斜度边界长度。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部具有法兰安装部,所述法兰安装部与驱动部下端的接口位置设置有止口,所述止口内设置有减震垫片。具体地,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第一凹环部,所述第一凹环部外过盈配合设置有滚动轴承。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从上往下依次套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转动部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凹环部、第二阶梯部和第三阶梯部;其中,所述第一凹环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与转动部配合处,所述第二阶梯部外套接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阶梯部外套接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外套设有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内腔与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抵接而形成的外缘相适配,所述第五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过盈配合,所述第五连接部的上端与第二连接部下端形成抵接,所述第五连接部的壁内设置有若干陶瓷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阶梯型的转动部,实现不同部位的振动负荷负载,通过对应设置的若干连接部,将现有技术中大部分一体形成的连接部进行分化处理,减少振动负荷,并在连接部之间设置具有弹性的缓释部,在振动空间内进行缓解释压减震处理,进而实现了从固定钻头的动作部件侧进行减震处理,减小了钻头的抖动,并提高了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正向结构示意图(为方便显示结构,做了局部剖视处理);图2为本技术图1中G处的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H处的放大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L处的放大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2中K处的放大视图;图6为本技术图1中M处的放大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0中的正向结构示意图(为方便显示结构,做了局部剖视处理);图8为本技术图7中G’处的放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驱动部00、第一连接部01、法兰安装部011、止口0111、第二连接部02、第一缓释腔021、第二缓释腔022、第三连接部03、第四连接部04、转动部05、第一凹环部051、第二阶梯部052、第三阶梯053、钻头06、第五连接部07、缓释部08、弧形区081、第一延展部081a、第二延展部081c、第三延展部081b、滚动轴承0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设置在机座上,包括:驱动部00,其上端连接至动力机构(图示未画出)以使驱动部能够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动作;连接部,设置在驱动部00的下端,为空心套接结构,具有空心状的第一连接部01和套接在第一连接部01内的空心状第二连接部02,所述第一连接部01内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设置在机座上,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部(00),其上端连接至动力机构,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动作;/n连接部,设置在驱动部(00)的下端,为空心套接结构,具有空心状的第一连接部(01)和套接在第一连接部(01)内的空心状第二连接部(02),所述第一连接部(01)内形成有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二连接部(02)内形成有第二连接腔;以及/n转动部(05),设置在第二连接腔内,其下端连接有钻头(06);/n其中,所述驱动部(00)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转动部(05),所述转动部(05)伸出至第二连接腔内,所述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部(02)之间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缓释部(08),所述缓释部(08)填充至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部(02)之间,以使第一连接部(01)和第二连接部(02)之间为过盈配合;/n所述第二连接部(02)外壁具有内凹而成的缓释腔体,所述缓释腔体包括第一缓释腔(021)和第二缓释腔(022),所述第一缓释腔(021)和第二缓释腔(022)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缓释部(08)与第一缓释腔(021)、第二缓释腔(022)和第一连接部(01)内壁形成的缓释空间相适配,并包绕填充在第一缓释腔(021)和第二缓释腔(022)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设置在机座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部(00),其上端连接至动力机构,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动作;
连接部,设置在驱动部(00)的下端,为空心套接结构,具有空心状的第一连接部(01)和套接在第一连接部(01)内的空心状第二连接部(02),所述第一连接部(01)内形成有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二连接部(02)内形成有第二连接腔;以及
转动部(05),设置在第二连接腔内,其下端连接有钻头(06);
其中,所述驱动部(00)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转动部(05),所述转动部(05)伸出至第二连接腔内,所述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部(02)之间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缓释部(08),所述缓释部(08)填充至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部(02)之间,以使第一连接部(01)和第二连接部(02)之间为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部(02)外壁具有内凹而成的缓释腔体,所述缓释腔体包括第一缓释腔(021)和第二缓释腔(022),所述第一缓释腔(021)和第二缓释腔(022)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缓释部(08)与第一缓释腔(021)、第二缓释腔(022)和第一连接部(01)内壁形成的缓释空间相适配,并包绕填充在第一缓释腔(021)和第二缓释腔(022)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部(08)与第一缓释腔(021)、第二缓释腔(022)和第一连接部(01)内壁形成的缓释空间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释腔(021)的容积大于第二缓释腔(022)的容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部(08)上与第一缓释腔(021)对应的部位在纵向上形成有弧形区(081),以使第一缓释腔(021)容纳空间具有容纳缓释部(08)后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模具的打孔钻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曹华李明刚陈景朴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普斯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