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硬度计
,尤其是涉及硬度计上使用的加卸荷装置。二
技术介绍
目前,我们测量金属材料、机械零部件等的硬度时,通常采用硬度计。已有的硬度计加卸荷装置通常采用蜗轮蜗杆传动和曲柄摇杆机构。存在的主要不足是(1)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成本高;(2)采用大功率电机,功耗大,机械效率低;(3)工作时噪音大,与之相配合的电器换向开关易损坏,工作部件磨损严重,维修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硬度计加卸荷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电器可靠,制造、维修成本低,机械效率高,功耗小,工作部件在工作期间始终能得到润滑油直接地充分地润滑,磨损程度轻,噪音小,使用寿命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硬度计加卸荷装置,包括传动机构、导向机构和直接润滑机构;该传动机构中,设在电机上的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相啮合,与被动齿轮装配在一起的螺母与丝杆形成螺纹联接;该丝杆顶端通过转轴设有滚子;该导向机构中,导向杆的一端固装在丝杆上,其另一端可与设在机体上的导向槽形成滑动配合;该直接润滑机构包括盛有润滑油且相通的油杯、通油槽、通油孔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度计加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 a、包括传动机构、导向机构和直接润滑机构; b、该传动机构中,设在电机(9)上的主动齿轮(6)与被动齿轮(4)相啮合,与被动齿轮装配在一起的螺母(5)与丝杆(3)形成螺纹联接;该丝杆的顶端通过转轴设有滚子(1); c、该导向机构中,导向杆(16)的一端固装在丝杆上,其另一端与设在机体上的导向槽(17-1)形成滑动配合; d、该直接润滑机构包括盛有润滑油且相通的油杯(10)、通油槽(13-2)、通油孔(13-1)和壳体内腔(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云召,杨凤鸣,王敬涛,朱奎先,崔振亭,
申请(专利权)人:莱州华银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