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631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涉及电线电缆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紧密套接的自承重单元、导线、纵向阻水层、抗拉层、缓冲阻水层、径向阻水层和护套层,所述自承重单元包括承重芯和包裹在承重芯外部的保护层,所述导线包括环绕自承重单元布置并均分为四部分呈扇形展开的导体,每部分所述导体的外围均包裹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部各层结构紧凑,即使电缆端头进水,也能有效防止液体进入电缆内部,并通过纵向和径向的阻水层,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以及配合自承重单元的作用,使电缆能更好地适应敷设环境,发挥电缆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的
,具体涉及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电力电缆主要用于电力的传输和分配,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引出线路、工矿企业内部供电及江海水下输电线,如今,电力系统遍布于各个领域和场所,电力电缆更是必不可少。由于电缆敷设路径复杂,电缆端头容易进水,而大部分电缆的导体是由多根单丝绞制而成,从而形成毛细现象,即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导致液体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现象。这会使液体沿着电缆导体的缝隙进入电缆本体内部,形成水树,造成击穿。而为了适应复杂的敷设环境和更好地发挥电缆的性能,对电缆的自承重性能和阻水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本技术内部各层结构紧凑,即使电缆端头进水,也能有效防止液体进入电缆内部,并通过和径向的阻水层,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以及配合自承重单元的作用,使电缆能更好地适应敷设环境,发挥电缆的性能。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紧密套接的自承重单元、导线、阻水层、抗拉层、缓冲阻水层、径向阻水层和护套层,所述自承重单元包括承重芯和包裹在承重芯外部的保护层,所述导线包括环绕自承重单元布置并均分为四部分呈扇形展开的导体,每部分所述导体的外围均包裹有绝缘层。优选地,所述导体为实心瓦形铝导体。优选地,所述纵向阻水层为绝缘阻水带。优选地,所述抗拉层采用玄武岩纤维编制而成。>优选地,所述缓冲阻水带为半导体阻水带。优选地,所述径向阻水带采用铝塑复合带纵向包裹而成。优选地,所述承重芯为由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所述保护层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导线线芯为2-5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其优点在于:1、本技术内部各层结构紧凑,即使电缆端头进水,也能有效防止液体进入电缆内部,并通过纵向和径向的阻水层,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以及配合自承重单元的作用,使电缆能更好地适应敷设环境,发挥电缆的性能。2、导体采用实心瓦形导体,消除了普通绞合导体单丝之间的缝隙,杜绝水分从导体内部进入电缆,同时抗拉层内外双层阻水带也保证了电缆的径向阻水性能,以及铝塑复合带的使用提高了电缆的径向阻水性能,使得电缆存在全阻水的性能。3、导体重量轻,电缆整体外径小,降低了电缆的总重量,同时自承重单元的存在大大加强了电缆的抗拉承重性能,加上玄武岩纤维组成的抗拉层,便于电缆在架空敷设、竖井敷设等环境中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自承重单元,11-承重芯,12-保护层,2-导线,21-导体,22-绝缘层,3-纵向阻水层,4-抗拉层,5-缓冲阻水层,6-径向阻水层,7-护套层。具体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紧密套接的自承重单元1、导线2、纵向阻水层3、抗拉层4、缓冲阻水层5、径向阻水层6和护套层7,自承重单元1包括承重芯11和包裹在承重芯11外部的保护层12,导线2包括环绕自承重单元1布置并均分为四部分呈扇形展开的导体21,每部分导体21的外围均包裹有绝缘层22。本技术内部各层结构紧凑,即使电缆端头进水,也能有效防止液体进入电缆内部,并通过纵向阻水层3和径向阻水层6,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以及配合自承重单元的作用,使电缆能更好地适应敷设环境,发挥电缆的性能。本技术采用自承重单元1置于中部,并逐步把需安装的部件在外围紧密包裹,从而形成电缆成品,这可进一步利用自承重单元1的性能,为整条电缆提供均匀且稳定的承重力,方便电缆的敷设。自承重单元1的保护层12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承重芯11本身材质的需要,一般较硬,容易对包裹的导线2造成损伤,尤其是但部分导线呈扇形展开而并非圆柱形,因此需采用保护层12进行隔离,也因此能填补自承重单元1和导线2之间的空隙,进一步减少毛细现象发生的可能。本技术采用双层的阻水层进行保护,由于电缆敷设可能需要拉伸等操作,容易造成断裂或者细微的渗透等情况,而本技术除了增加抗拉层4来提升电缆敷设性能外,还通过进一步的阻水层包裹,提高对抗拉层4以及内部导线2的保护。首先外围由径向阻水层6阻挡一部分渗透的液体,内部经过缓冲阻水层5保护抗拉层4,避免不能完全阻隔的液体对抗拉层4的腐蚀。另外还设有纵向阻水层3以保证全方位的保护,即使电缆端头进水,也可杜绝形成水树以及造成击穿等事故。在本实施例中,导体21为实心瓦形铝导体,消除了普通绞合导体单丝之间的缝隙,杜绝液体从导体内部进入电缆,纵向阻水层3为绝缘阻水带。缓冲阻水带5为半导体阻水带。径向阻水带6采用铝塑复合带纵向包裹而成,即使被液体冲刷也不容易渗漏。除了纵向和径向的双层防护外,导体、半导体再到绝缘体形成缓冲,避免击穿,适应高压等处的电缆敷设,使得电缆存在全阻水的性能。抗拉层4采用玄武岩纤维编制而成,提高抗拉层4的韧性,并由于是编制而成,拉伸后有一定的可复位性能。承重芯11为由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保护层12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导体21重量轻,电缆整体外径小,降低了电缆的总重量,同时自承重单元1的存在大大加强了电缆的抗拉承重性能,而且承重芯11与保护层12由不同材料制成,避免粘合,加上玄武岩纤维组成的抗拉层4,保证电缆整体的骨架稳定,便于电缆在架空敷设、竖井敷设等环境中使用。导线2线芯为2-5芯,便于末端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紧密套接的自承重单元(1)、导线(2)、阻水层(3)、抗拉层(4)、缓冲阻水层(5)、径向阻水层(6)和护套层(7),所述自承重单元(1)包括承重芯(11)和包裹在承重芯(11)外部的保护层(12),所述导线(2)包括环绕自承重单元(1)布置并均分为四部分呈扇形展开的导体(21),每部分所述导体(21)的外围均包裹有绝缘层(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紧密套接的自承重单元(1)、导线(2)、阻水层(3)、抗拉层(4)、缓冲阻水层(5)、径向阻水层(6)和护套层(7),所述自承重单元(1)包括承重芯(11)和包裹在承重芯(11)外部的保护层(12),所述导线(2)包括环绕自承重单元(1)布置并均分为四部分呈扇形展开的导体(21),每部分所述导体(21)的外围均包裹有绝缘层(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21)为实心瓦形铝导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承式全阻水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层(3)为绝缘阻水带。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飞王惠茹徐伟权张小梅李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电器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