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42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心加强柱、绝缘线芯、包围层、限位组件、受力层、隔离层以及耐磨层;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线芯均匀地环绕所述中心加强柱;所述受力层包括若干受力杆和复位弹簧,所述受力杆之间通过所述复位弹簧连接;若干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杆之间。通过设置受力层和限位组件,显著提高了电缆的强度,且受力层中的受力杆可自动复位。通过设置耐磨层,有效地提高了电缆的耐磨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
本技术涉及高强度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是一种重要的电力输送载体,电缆能进行长距离高电压的输电,为此电缆需要满足各种各样的敷设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用电的设备越来越多,人们对电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当电缆敷设在地下中,当附近进行施工时,可能受到硬物的碰撞、冲击和挤压,现有的电缆由于强度不高容易损坏,而且在电缆敷设过程中,电缆的外表面容易与地下的硬物相互摩擦,进而出现磨损。为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同时具备高强度和耐磨损特性的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一种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心加强柱、绝缘线芯、包围层、限位组件、受力层、隔离层以及耐磨层;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线芯均匀地环绕所述中心加强柱;所述受力层包括若干受力杆和复位弹簧,所述受力杆之间通过所述复位弹簧连接;若干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杆之间。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底座和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槽。优选地,所述滑块的下表面为弧形结构,所述滑槽的内壁为与滑块下表面相适配的弧形。优选地,所述滑块下表面的弧度范围为15°~30°。优选地,所述耐磨层的外表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设置有滚轮。优选地,所述容置槽为环形结构的槽,所述滚轮呈环形分布。具体地,所述滚轮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容置槽中。具体地,所述滚轮的数量不少于4个。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为10N/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轴心部位设置有中心加强柱,中心加强柱的设置能显著地增大电缆整体的强度和承受能力,使电缆能适用于电缆强度要求高或电缆需要承重的环境中。2.本技术设置有限位组件和受力层,受力层包括若干受力杆以及连接在受力杆之间的复位弹簧,受力杆能承受电缆外部的压力和冲击,并进行卸力,复位弹簧以及限位组件可使卸力后的受力杆自动复位,以提高电缆的承受能力,防止位于地下的电缆因施工而受到冲击损坏。3.本技术的最外层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具有优秀的耐磨性能,能使电缆整体耐磨性大大提高,从而防止电缆的外周与外部物体相对运动而出现摩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的表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加强柱;2-绝缘线芯、21-导体、22-绝缘层;3-包围层;4-限位组件、41-底座、411-滑槽、42-滑块;5-受力层、51-受力杆、52-复位弹簧;6-隔离层;7-耐磨层、71-容置槽、72-滚轮、73-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的优选结构。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心加强柱1、绝缘线芯2、包围层3、限位组件4、受力层5、隔离层6以及耐磨层7。其中,中心加强柱1位于电缆的轴心部位,用于加强电缆中心的强度,使电缆不易折弯。绝缘线芯2环绕在中心加强柱1的外周,绝缘线芯2的内部具有导电性,外部具有绝缘性,绝缘线芯2用于安全地传输电力。包围层3用于包围和稳固绝缘线芯2。限位组件4设置在包围层3的外表面,用于限制受力层5的位置。受力层5用于承受并卸走来自外部的力,从而保护电缆,提高电缆的受力性能。本技术所述的中心加强柱1,其设置在电缆的最内层,中心加强柱1由金属材料制成。中心加强柱1的设置能加强电缆中心的强度,从而提高电缆的整体强度和承受能力,能有效避免电缆因长距离敷设的质量集中而断裂。本技术所述的绝缘线芯2包括导体21和绝缘层22,导体21为实心导体结构,实心导体结构符合GB/T3956-2008中规定的第一种导体结构。本实施例优选地,导体21为无氧铜杆通过拉丝机拉制而成,绝缘层22包覆在导体21的外周,绝缘层22的绝缘性能优秀,能使导体21传输电力时,电力不向外放出,从而给为电缆提供绝缘性。优选地,若干绝缘线芯2均匀地绕中心加强柱1绞合,本实施例绝缘线芯2的具体数量为8根,8根绝缘线芯2等距地绞合在中心加强柱1的外周,结构稳固,且同时输电使电缆的输电性能好。本技术所述的包围层3在绝缘线芯2绞合后,绕包在绝缘线芯2的外周,包围固定绝缘线芯2的位置,进一步使电缆内部结构稳定可靠,以保证电缆的圆整性,防止绝缘线芯2出现移位。本技术所述的限位组件4设置在包围层3的外表面,若干限位组件4均匀地设置。限位组件4的数量不少于6个,限位组件4设置在受力层5中受力杆51之间。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4的数量具体为6个,6个限位组件4等距地设置在包围层3的外表面。进一步地,限位组件4包括底座41和滑块42,底座41的下表面与包围层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底座4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滑块42相适配的滑槽411,滑块42的下端可嵌入到滑槽411中,滑块42与受力层5中的复位弹簧52的中部相连接,滑块42可与底座41相对滑动。通过设置限位组件4,能有效地对受力杆51进行限位,防止受力杆51因受力而位置偏移,从而无法正常为电缆卸力。优选地,滑块42的下表面为弧形结构,相应地,滑槽411的内壁为与滑块42相适配的弧形槽结构,呈弧度的滑块42小表面能防止滑块42脱离滑槽411,以使电缆结构可靠。进一步优选地,滑块42下表面的弧度范围为15°~30°,设置在15°~30°弧度范围内的滑块42下表面的滑动性能好,能更好地对受力杆51进行复位。本技术所述的受力层5设置在包围层3的外周,受力层5包括受力杆51和复位弹簧52。若干受力杆51均匀地设置在包围层3的外周,相邻的两个受力杆51之间通过复位弹簧52连接。受力杆51受到来自电缆外部的力时,会发生相对的偏移,以进行卸除外力,使电缆内部结构受到的冲击大大减少,从而保护了绝缘线芯2,避免绝缘线芯2的绝缘性因受力而损坏,影响电缆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受力杆51和复位弹簧52的数量与限位组件4的数量相适配,受力杆51的数量为6根,复位弹簧52的数量为6个。复位弹簧52的底面与滑块42的上表面连接,以带动滑块42移动。具体地,复位弹簧52的弹性系数为10N/cm。当电缆轴向受力时,受力杆51轴向移动,复位弹簧52随之轴向移动,复位弹簧52再带动滑块42在滑槽411中滑动,从而卸除轴向的外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心加强柱(1)、绝缘线芯(2)、包围层(3)、限位组件(4)、受力层(5)、隔离层(6)以及耐磨层(7);/n所述绝缘线芯(2)包括导体(21)和绝缘层(22),所述绝缘线芯(2)均匀地环绕所述中心加强柱(1);/n所述受力层(5)包括若干受力杆(51)和复位弹簧(52),所述受力杆(51)之间通过所述复位弹簧(52)连接;/n若干所述限位组件(4)设置在所述受力杆(5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心加强柱(1)、绝缘线芯(2)、包围层(3)、限位组件(4)、受力层(5)、隔离层(6)以及耐磨层(7);
所述绝缘线芯(2)包括导体(21)和绝缘层(22),所述绝缘线芯(2)均匀地环绕所述中心加强柱(1);
所述受力层(5)包括若干受力杆(51)和复位弹簧(52),所述受力杆(51)之间通过所述复位弹簧(52)连接;
若干所述限位组件(4)设置在所述受力杆(5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底座(41)和滑块(42),所述滑块(42)的上表面与所述复位弹簧(52)连接,所述底座(4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块(42)相适配的滑槽(4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耐磨损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42)的下表面为弧形结构,所述滑槽(411)的内壁为与滑块(42)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飞王惠茹孙甜甜张小梅李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电器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