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64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杆身以及大头,小头靠近杆身的端部上设置有加强筋一,加强筋一延伸向大头一侧,且加强筋一与杆身固定连接。加强筋一与小头的端部固定连接,能够对小头的结构强度进行强化,使得小头不易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加强筋一与杆身的侧壁固定连接,能够对杆身的结构强度进行强化,使得杆身不易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同时加强筋一位于小头与杆身之间,加强筋一能够对小头与杆身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进行强化,使得小头与杆身之间不易分离。如此设置的连杆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其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保证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
本技术涉及连杆,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
技术介绍
连杆,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活塞承受的力传递至曲轴,并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现有的连杆一般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杆身以及大头,连杆的小头多采用薄壁圆环结构,且连杆的小头与活塞连接并与活塞一同作往复运动;连杆的大头与曲轴连接并与曲轴一同旋转。由于发动机的连杆在工作时受力情况复杂,而且受力变动频繁,因而需要发动机连杆需要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采用薄壁圆环结构的连杆小头,其结构强度较低,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发动机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其具有结构强度较高,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优势,保证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杆身以及大头,所述小头靠近所述杆身的端部上设置有加强筋一,所述加强筋一延伸向所述大头一侧,且所述加强筋一与所述杆身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一与小头的端部固定连接,能够对小头的结构强度进行强化,使得小头不易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加强筋一与杆身的侧壁固定连接,能够对杆身的结构强度进行强化,使得杆身不易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同时加强筋一位于小头与杆身之间,加强筋一能够对小头与杆身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进行强化,使得小头与杆身之间不易分离。如此设置的连杆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其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保证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一的侧壁与所述杆身之间的间距a,由所述小头向所述大头一侧逐渐减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一的侧壁与杆身之间的间距向着大头一侧逐渐减小,如此设置能有效减少应力集中情况的出现,同时能够减少加强筋一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一背离所述杆身的侧壁向杆身一侧弯曲并呈弧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侧壁的加强筋一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且能够减少加强筋一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一的端部上设置有圆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筋一的端部设置圆角使得加强筋一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一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周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筋一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二,且所述加强筋二同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一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周向均匀分布的加强筋一能够对连杆进行更为有效的支撑,使得连杆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与相邻两个加强筋一连接的加强筋二,一方面能够对相邻两个加强筋一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使得加强筋一不易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对连杆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使得连杆不易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一与所述加强筋二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加强筋一与加强筋二连接处的加强柱能够对加强筋一与加强筋二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优选的,所述小头内部设置环形的储油腔,所述储油腔的内部填充有润滑脂,所述小头的内圈处设置有若干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程中,储油环内部的润滑脂能够经由出油孔排出并对连杆的小头进行润滑,使得连杆的小头不易磨损。优选的,所述出油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出油孔内部的凸起能够勾挂润滑脂,使得润滑脂不易快速流失,以此保证润滑脂能够长时间对连杆的小头进行润滑。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小头;2、杆身;3、大头;4、加强筋一;5、加强筋二;6、加强柱;7、储油腔;8、出油孔;9、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种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如图1、图2与图3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1、杆身2以及大头3,小头1用于与活塞连接,使用时,小头1能够随活塞一同作往复运动,杆身2用于将小头1与大头3固定连接,大头3用于与曲轴连接,使用时,大头3能够与曲轴一同旋转。大头3可以通过以下工艺完成:下料→中频加热→辊锻制坯→模锻→冲孔切边→热精压→控温冷却→抛丸→半成品检验→涡流分选→探伤→防锈。而对于小头的关键技术还有以下优点:1、辊锻模设计:降低原材料用料比;2、锻模设计:提高产品尺寸、重量精度;3、自动控制:中频加热,通过ABP全自动中频加热控制系统,保证材料加热温度控制在50℃范围内;辊锻制坯,采用全自动辊锻机进行辊锻制坯,达到材料合理分配,更好的节约原材料成本。4、涡流分选:全自动涡流分选仪对产品硬度、重量100%分选;5、探伤:检查连杆外观,保证产品外观100%无缺陷。小头1靠近杆身2一端设置有若干加强筋一4,且若干加强筋一4呈周向均匀分布,加强筋一4的端部上设置有圆角,加强筋一4背离小头1的端部延伸向大头3一侧;加强筋一4的侧壁与杆身2固定连接,加强筋一4背离杆身2的侧壁弯曲呈弧形,且加强筋一4背离杆身2的侧壁与杆身2之间的间距a向着大头3一侧逐渐减小。相邻两个加强筋一4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二5,加强筋二5同时与相邻的两个加强筋一4固定连接,加强筋一4与加强筋二5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柱6,加强驻用以提升加强筋一4与加强筋二5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加强筋二5与加强筋一4向垂直,加强筋二5固定连接在小头1与杆身2的连接处,使得小头1与杆身2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得到加强。图2与图3中,小头1内部设置环形的储油腔7,小头1内部套焊接固定的有环套,且储油腔7将小头1上的圆孔包围,储油腔7的内部填充有润滑脂,小头1的内圈也就是环套的内圈处,设置有若干出油孔8,出油孔8与储油腔7连通。使用时,储油腔7内部的润滑脂能够从出油孔8处流出,流出的润滑脂能够对小头1进行润滑,使得该连杆在使用过程中,小头1与活塞之间不易磨损。出油孔8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9,凸起9用以勾挂润滑脂,使得储油腔7内部的润滑脂不易过快流出。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1)、杆身(2)以及大头(3),其特征是:所述小头(1)靠近所述杆身(2)的端部上设置有加强筋一(4),所述加强筋一(4)延伸向所述大头(3)一侧,且所述加强筋一(4)与所述杆身(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一(4)的侧壁与所述杆身(2)之间的间距a,由所述小头(1)向所述大头(3)一侧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1)、杆身(2)以及大头(3),其特征是:所述小头(1)靠近所述杆身(2)的端部上设置有加强筋一(4),所述加强筋一(4)延伸向所述大头(3)一侧,且所述加强筋一(4)与所述杆身(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一(4)的侧壁与所述杆身(2)之间的间距a,由所述小头(1)向所述大头(3)一侧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筋一(4)背离所述杆身(2)的侧壁向杆身(2)一侧弯曲并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筋一(4)的端部上设置有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杆身加强对称结构的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宁冯梦琳郭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蜗牛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