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连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19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船用柴油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连杆组件,包括连杆体、连杆端盖、连杆螺栓,连杆大端采用斜切口结构,斜切口处采用齿系连接面,连杆大端通过齿系连接面及定位销与连杆端盖进行双向定位连接,连杆端盖与连杆小端均设置储油槽,连杆小端设有两油道口,两油道口分别与连杆小端储油槽的两端相连通。连杆大端采用斜切口结构,并采用连杆大端齿系及定位销对连杆体及连杆大端进行双向定位,使用四根螺栓将连杆体和连杆端盖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在连杆体与连杆小端新增储油槽,储油槽位于连杆体顶部,便于飞溅的滑油自上方下落时存储于储油槽处,可实现飞溅用油即可满足润滑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柴油机连杆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柴油机连杆组件,主要应用于船用柴油机领域。
技术介绍
自柴油机诞生之日起,连杆组件一直是柴油机最为重要的零部件;随着柴油机的强化程度不断提高,柴油机连杆组件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传动力会不断增强,因此轻量化设计是提升连杆组件性能最重要的方面,即在保证柴油机运行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连杆组重量。但是由于连杆组件大小端需要机油润滑,传统设计中是通过连杆体内部增加油道以确保机油至连杆小端,这就从本质上决定论连杆体中间部位的结构宽度,无法进行薄壁处理。本技术所属的柴油机强化指标高,要求连杆进行轻量化处理,需要尽可能的减少连杆的重量,如果采用传统设计连杆,则可能导致船用柴油机无法达到设计指标。本技术恰好解决了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增加了润滑效果的柴油机连杆组件。本技术所述的柴油机连杆组件,包括连杆体、连杆端盖、连杆螺栓,连杆大端采用斜切口结构,斜切口处采用齿系连接面,连杆大端通过齿系连接面及定位销与连杆端盖进行双向定位连接,连杆端盖与连杆小端均设置储油槽,连杆小端设有两油道口,两油道口分别与连杆小端储油槽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的连杆大端储油槽和连杆小端储油槽均设置为扇形,连杆小端储油槽位于连杆体顶部。所述的连杆端盖与连杆大端通过四根螺栓与连杆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杆大端齿系外形设置为圆弧形,齿系处上顶至下底处呈弧形结构。所述的两油道口沿连杆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所述的定位销设置在连杆大端和连杆端盖之间的齿系连接面处。本技术是基于对连杆结构轻量化改进后做出的对连杆方面的改进,连杆通过一系列的结构优化,保证结构可靠性的情况下,减轻连杆组重量。其中连杆体采用工字型结构、一次锻造成型,去除连杆体内部油道,在基础工字型结构上进行轻量化薄壁处理,通过ANSYS软件模拟,减少工字型结构壁厚,使得强度满足要求即可,去除多余的材料,使得整体重量进行降低;增加连杆端盖以及连杆小端储油槽结构,增加了润滑效果。为了实现连杆组件轻量化的目的,在基础连杆设计上进行改进,去除连杆体内部油道,对工字型结构体进行薄壁减重处理,通过ANSYS软件模拟,减少工字型结构壁厚,使得连杆体工字型处厚度可降低1/3尺寸,使得强度满足要求即可,去除多余的材料,使得整体重量进行降低,在连杆端盖与连杆小端增加储油槽,储油槽位于连杆体顶部,便于飞溅的滑油自上方下落时存储于储油槽处,可实现飞溅用油即可满足润滑要求,无需再次补充润滑油,同时储油槽呈扇形,便于加工,同时可省去连杆体内部油道结构,连杆大端通过飞溅机油即可满足润滑要求,避免了老式结构通过连杆顶部机油下滑来润滑大端,确保连杆大端与连杆小端所需润滑油油量,恰好使得连杆组件可以避免与气缸套进行干涉,满足船用柴油机设计要求,避免结构复杂性,方便连杆的拆装与维修,减轻连杆组件重量。本专利技术的连杆小端采用双油道口设计,确保连杆小端与小端衬套油量均匀分布。此外,该连杆组件定位方式采用双定位,分别靠连杆大端齿系及定位销进行双向定位,连杆大端齿系定位纵向,定位销定位轴向,可双重保障连杆的活动间隙,提升连杆寿命。同时为延长连杆大端齿系使用寿命,连杆大端齿系外形由原梯形结构改为圆弧形,即齿系处上顶至下底处呈弧形结构,在保证连杆齿系接触面的基础上降低了齿与齿之间的硬性碰撞,降低了风险,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连杆大端采用斜切口结构,并采用连杆大端齿系及定位销对连杆体及连杆大端进行双向定位,使用四根螺栓将连杆体和连杆端盖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在连杆体与连杆小端新增储油槽,储油槽位于连杆体顶部,便于飞溅的滑油自上方下落时存储于储油槽处,可实现飞溅用油即可满足润滑要求,无需再次补充润滑油,同时储油槽呈扇形,便于加工,同时可省去连杆体内部油道结构,连杆大端通过飞溅机油即可满足润滑要求,避免了老式结构通过连杆顶部机油下滑来润滑大端,保障连杆大端与连杆小端机油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齿系连接面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道口;2、连杆小端储油槽;3、连杆端盖;4、连杆体;5、连杆大端储油槽;6、定位销;7、齿系连接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柴油机连杆组件,包括连杆体4、连杆端盖3、连杆螺栓,连杆大端采用斜切口结构,斜切口处采用齿系连接面7,连杆大端通过齿系连接面7及定位销6与连杆端盖3进行双向定位连接,连杆端盖3与连杆小端均设置储油槽,连杆小端设有两油道口1,两油道口1分别与连杆小端储油槽2的两端相连通。连杆大端储油槽5和连杆小端储油槽2均设置为扇形,连杆小端储油槽2位于连杆体4顶部。连杆端盖3与连杆大端通过四根螺栓与连杆体4固定连接。连杆大端齿系外形设置为圆弧形,齿系处上顶至下底处呈弧形结构。两油道口1沿连杆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定位销6设置在连杆大端和连杆端盖3之间的齿系连接面7处。连杆大端采用斜切口结构,并采用连杆大端齿系及定位销6对连杆体4及连杆大端进行双向定位,使用四根螺栓将连杆体4和连杆端盖3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在连杆体4与连杆小端新增储油槽,连杆小端储油槽位于连杆体4顶部,便于飞溅的滑油自上方下落时存储于储油槽处,可实现飞溅用油即可满足润滑要求,无需再次补充润滑油,同时储油槽呈扇形,便于加工,同时可省去连杆体4内部油道结构,连杆大端通过飞溅机油即可满足润滑要求,避免了老式结构通过连杆顶部机油下滑来润滑大端,保障连杆大端与连杆小端机油润滑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机连杆组件,包括连杆体(4)、连杆端盖(3)、连杆螺栓,其特征在于:连杆大端采用斜切口结构,斜切口处采用齿系连接面(7),连杆大端通过齿系连接面(7)及定位销(6)与连杆端盖(3)进行双向定位连接,连杆端盖(3)与连杆小端均设置储油槽,连杆小端设有两油道口(1),两油道口(1)分别与连杆小端储油槽(2)的两端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连杆组件,包括连杆体(4)、连杆端盖(3)、连杆螺栓,其特征在于:连杆大端采用斜切口结构,斜切口处采用齿系连接面(7),连杆大端通过齿系连接面(7)及定位销(6)与连杆端盖(3)进行双向定位连接,连杆端盖(3)与连杆小端均设置储油槽,连杆小端设有两油道口(1),两油道口(1)分别与连杆小端储油槽(2)的两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杆大端储油槽(5)和连杆小端储油槽(2)均设置为扇形,连杆小端储油槽(2)位于连杆体(4)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维鑫庞振龙张震张川许杰功赵辉李娟赵文凯马骁
申请(专利权)人:淄柴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