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线六头灌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82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线六头灌装机,包括灌装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灌装组件下侧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可同时携带两排瓶身移动,所述灌装组件包括一根平行于所述输送带的连接杆以及延所述输送带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侧端的多个灌装头,所述连接杆侧端设置有驱动所述灌装组件垂直于所述输送带水平移动的横向位移组件,所述横向位移组件下端设置有驱动所述横向位移组件竖直移动的竖直位移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灌装效果好、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线六头灌装机
本技术涉及灌装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线六头灌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灌装机广泛适用于医药、食品、日化、油脂、农药及其他特殊行业,可灌装各种液体、膏体类产品,如消毒液、洗手液、牙膏、药膏、各种化妆品等物品。目前,饮用桶装水主要采用直线式灌装机,灌装机为了适应多种容量、不同高度的桶型,需设计适应不同高度的桶型的相关件,且灌装过程需要停机进行手动操作,更换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如在灌装矮桶型时,需要对灌装头增加一个灌装头以减少灌装头和桶口的距离,在灌装高桶型时,又需要将其拆除;另外这种方式对高度的调节不够精确。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6276757B《灌装机》公开了一种灌装机,包括机架、储料容器、灌装装置和灌装台,灌装台位于机架上,灌装台上设有灌装位,储料容器设于机架上,储料容器与灌装装置连接,且灌装装置与灌装位相对而设,灌装装置可相对机架在远离或靠近灌装台的方向上移动,从而改变灌装装置与灌装位的距离。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灌装机在灌装时,每次灌装的个数与其安装的灌装装置的个数相同,该种形式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双线六头灌装机。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线六头灌装机,包括灌装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灌装组件下侧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可同时携带两排瓶身移动,所述灌装组件包括一根平行于所述输送带的连接杆以及延所述输送带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侧端的多个灌装头,所述连接杆侧端设置有驱动所述灌装组件垂直于所述输送带水平移动的横向位移组件,所述横向位移组件下端设置有驱动所述横向位移组件竖直移动的竖直位移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该灌装机及进行灌装时,在一条输送带上并排放置两排瓶子,两排瓶子在输送带的作用下同步向着灌装组件一端移动,当移动至灌装组件下侧时,一排灌装头刚好对应一排瓶子,此时竖直位移组件驱动横向位移组件和灌装组件一同下移,使得灌装头插入瓶口,此时进行灌装,当灌装完这一排瓶子时,竖直位移组件驱动横向位移组件和灌装组件上移,再由横向位移组件驱动灌装头移动至另一排瓶子上方,同时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灌装,当两排灌装结束后,输送带继续传送,继续进行灌装。该方案将原本单个灌装头灌装单个瓶子或者单排灌装头灌装单排瓶子,变成单排灌装头灌装双排瓶子,从而提升了灌装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位移组件包括支撑台、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端的伺服电机、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台上端且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螺杆、通过螺纹滑移套设于所述螺杆远离所述伺服电机一端的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侧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横向位移组件工作时,伺服电机启动,通过皮带使得螺杆转动,转动的螺杆通过螺纹转动插入滑杆内,而螺杆不能移动的情况下,滑杆垂直于输送带水平移动,从而带动灌装组件垂直于输送带位移,当伺服电机反转时,灌装组件反向移动。该方案结构简单,且精度较高,减小了灌装错误发生的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在所述滑杆两侧个固定有导套,所述导套中部滑移插接有导柱,所述导柱平行于所述滑杆,所述导柱远离所述导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侧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杆带动灌装组件位移时,滑杆固定在连接杆的侧端,当灌装头进行灌装时,灌装头的重量会加重,此时滑杆承受的重力变大,从而引起滑杆形变,甚至造成损坏,该方案通过在滑杆两侧增设导柱,一方面进行导向,使得位移路线更加准确,另一方面导柱和滑杆共同承受重量,从而延长了该灌装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位移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下端的驱动气缸、位于所述驱动气缸两侧且竖直穿过所述支撑台的多根导向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横线位移组件竖直位移,并且通过导向柱进行导向和支撑,使得该竖直位移组件结构件简单,方便实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带两侧端各设置一组支撑杆,两组所述支撑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各设置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平行于所述输送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瓶子在输送带的输送下移动时,瓶子的侧端可以直接抵住侧端的的防护栏,一方面避免瓶子从输送带上掉落,另一方面使得瓶子可以更加有序的位移,减少灌装失败的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支撑杆中每相对应的两根的上端设置有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中部竖直滑移连接有调节杆,多跟所述调节杆下端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平行于所述输送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带上同时进行输送两排瓶子,输送带输送的方向容易造成并排的瓶子之间互相影响,从而影响灌装效率,该方案通过设置隔板将两排瓶子隔断,及时公用一条输送带,也使得两排瓶子互不影响,同时随着调节杆上下移动,隔板也可上下移动,从而使用于高度不同的瓶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侧端滑移设置有多个灌装滑套,所述灌装头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灌装滑套侧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瓶子大小发生改变时,相邻瓶子的瓶口之间的距离也会发生改变,该方案中将灌装头通过灌装滑套固定在连接杆侧端,当瓶子大小发生改变时,通过滑动灌装滑套,使得灌装头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适应不同的瓶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带两侧端设置两组隔断组件,每组所述隔断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输送带侧端的两个隔断气缸以及固定于所述隔断气缸的活塞杆上的隔断板,所述隔断板位于所述输送带上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灌装头进行灌装时,需要保证进行灌装的瓶子不会移动,使得灌装的瓶子不会受到后面瓶子的影响,该方案中通过隔断组件将每组需要进行灌装的两排瓶子直接隔断,避免其受到影响,同时还可以确保瓶子的位置正确,从而提高灌装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输送带上同时输送两排瓶子,并通过一排灌装头依次进行灌装,从而提高灌装效率;2.通过改变灌装头的位置,以及隔板的高度,使得该灌装机可适用于多种瓶子;3.通过设置隔断组件、防护栏、导柱、导向柱等,提高灌装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双线六头灌装机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发大图;图3为双线六头灌装机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图5为图3的C处放大图。图中:1、灌装组件;2、输送带;3、横向位移组件;4、竖直位移组件;5、连接杆;6、灌装头;7、灌装滑套;8、支撑台;9、伺服电机;10、螺杆;11、滑座;12、滑杆;13、导套;14、导柱;15、驱动气缸;16、导向柱;17、支撑杆;18、支撑连杆;19、防护栏;20、调节杆;21、隔板;22、隔断组件;23、隔断气缸;24、隔断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一种双线六头灌装机,包括灌装组件1以及设置在灌装组件1下侧的输送带2,灌装组件1侧端设置有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线六头灌装机,包括灌装组件(1)以及设置在所述灌装组件(1)下侧的输送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可同时携带两排瓶身移动,所述灌装组件(1)包括一根平行于所述输送带(2)的连接杆(5)以及沿所述输送带(2)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连接杆(5)侧端的多个灌装头(6),所述连接杆(5)侧端设置有驱动所述灌装组件(1)垂直于所述输送带(2)水平移动的横向位移组件(3),所述横向位移组件(3)下端设置有驱动所述横向位移组件(3)竖直移动的竖直位移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线六头灌装机,包括灌装组件(1)以及设置在所述灌装组件(1)下侧的输送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可同时携带两排瓶身移动,所述灌装组件(1)包括一根平行于所述输送带(2)的连接杆(5)以及沿所述输送带(2)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连接杆(5)侧端的多个灌装头(6),所述连接杆(5)侧端设置有驱动所述灌装组件(1)垂直于所述输送带(2)水平移动的横向位移组件(3),所述横向位移组件(3)下端设置有驱动所述横向位移组件(3)竖直移动的竖直位移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六头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位移组件(3)包括支撑台(8)、固定在所述支撑台(8)上端的伺服电机(9)、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台(8)上端且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9)的输出轴的螺杆(10)、通过螺纹滑移套设于所述螺杆(10)远离所述伺服电机(9)一端的滑杆(12),所述滑杆(12)远离所述螺杆(1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杆(5)侧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线六头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8)在所述滑杆(12)两侧各固定有导套(13),所述导套(13)中部滑移插接有导柱(14),所述导柱(14)平行于所述滑杆(12),所述导柱(14)远离所述导套(1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杆(5)侧端。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唯魏东彦李月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寅唯讯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