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灌装的推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82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灌装的推瓶机构,包括灌装组件,所述灌装组件下端设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侧水平设置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推瓶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水平设置有灌装平台,所述灌装组件包括灌装头,所述灌装头位于所述灌装平台上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灌装准确性,灌装效率更高更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灌装的推瓶机构
本技术涉及灌装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灌装的推瓶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食品、药品生产领域,尤其在洗烘灌封联动线上,药瓶从烘箱出来时冲击量很大,容易倒瓶,即使是双通道输瓶,仍无法满足高速,且无法适用细长非标瓶,因理瓶盘都是有一定斜度的,细长非标瓶在理瓶盘上重心不稳,容易倒瓶,而一旦发生倒瓶,不仅难以清理,影响灌装机的生产效率,且如果清理不及时,还可能发生碎瓶,对生产设备及药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4444997B《一种双通道输瓶装置及双通道灌装系统》公开了一种双通道输瓶装置及双通道灌装系统,包括输瓶网带,输瓶网带上设有分瓶栏栅,输瓶网带由分瓶栏栅分隔成第一输瓶通道和第二输瓶通道,第一输瓶通道和第二输瓶通道的外侧分别对接第一侧缓冲网带和第二侧缓冲网带,第一侧缓冲网带和第二侧缓冲网带的出瓶端分别对接第一输瓶绞龙和第二输瓶绞龙,本专利技术的双通道输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不易碎瓶倒瓶等优点,双通道灌装系统包括两组灌装部件,还包括同步带和上述的双通道输瓶装置,所述两组灌装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同步带的两侧,所述双通道输瓶装置的第一输瓶绞龙和第二输瓶绞龙分别向所述同步带的两侧输送瓶体。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灌装系统在灌装时,需要将输送通道停止,使得瓶身静止后,在进行灌装,但该方案并不一定能非常精准的控制输送通道开启和停止的位置,从而非常容易造成无法准确灌注,进而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准确进行灌装的便于灌装的推瓶机构。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灌装的推瓶机构,包括灌装组件,所述灌装组件下端设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侧水平设置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推瓶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水平设置有灌装平台,所述灌装组件包括灌装头,所述灌装头位于所述灌装平台上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该推瓶机构辅助灌装时,将瓶身从第二输送带一端放入,第二输送带将瓶身依次输送至推瓶组件一侧,再由推瓶组件将一批瓶身推送至灌装平台上,此时灌装平台上的瓶身处于静止状态,通过灌装头向瓶内灌注液体,在灌装的同时,第二输送带依然在进行输送,当灌装结束后,再通过推瓶机构将另一批已经移动至灌装平台一侧的瓶子推送至灌装平台上,并将灌装结束的瓶子推至第一输送带上,最后由第一输送带输送。该方案通过推瓶组件将瓶身推送至静止的灌装平台进行灌装,使得灌装的位置确定,从而进行准确的灌装,减小灌至瓶身外的几率,同时灌装过程并不影响瓶子的输送,从而提高灌装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瓶组件包括推瓶架、水平转动连接于所述推瓶架并垂直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驱动螺杆、水平滑移套设于所述驱动螺杆周侧的滑块、水平固定于所述滑块两侧且沿所述驱动螺杆延伸方向位移的驱动杆、固定于所述驱动杆靠近所述第二输送带一端的推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瓶机构工作时,驱动螺杆发生转动,使得滑块沿着驱动螺杆的方向向着第二输送带的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驱动杆和推板移动,推板移动的同时其端面抵接在瓶身侧端,并将瓶身向灌装平台一端推送,同理当驱动螺杆反转时,推板将会恢复原位。该方案中推板移动更加精细,减小出错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瓶架水平设置有两根导柱,所述导柱平行于所述驱动螺杆,所述驱动杆周侧固定有导套,所述导套滑移套设于所述导柱周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块带动驱动杆移动时,两根驱动杆和一块推板一同位移,当推板接触瓶身时,推板可能会产生歪斜,该方案中通过设置导柱,使得驱动杆的位移被牢牢的限定,使其只能沿着驱动螺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推板的推送更加精准,同时减少了该推瓶组件损坏的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板上端固定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架、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一端并向下倾斜固定在所述定位架上端的驱动气缸、固定于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前端的定位板、固定在所述定位板靠近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一端的多个定位夹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推瓶组件将瓶子推送至灌装平台上时,瓶身本身可能因为角度不同而灌装失败,该方案驱动气缸推动定位板向着第二输送带方向移动,定位夹头夹持在瓶身的瓶口处,然后在通过推板推送,使得瓶身在推送的过程中进行转动,使得所有的瓶身处于同一角度,从而减小灌装错误的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板沿所述第二输送带的方向开设有多组第一腰型孔,所述定位夹头中部开设有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二腰型孔垂直于所述第一腰型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瓶身的大小不同时,相邻瓶口之间的距离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该方案中通过开设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使得定位夹头可水平和垂直于定位板的方向移动,使得即使更换瓶身,该推瓶机构都可进行调整适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灌装平台两端设置有限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瓶身由第二输送带被推送到灌装平台上时,推板可能会带动多余的瓶身向灌装平台方向移动,从而可能会超出灌装平台的处理能力,从而造成出现灌装错误,该方案通过在灌装平台两端设置限位板,在避免上述情况出现的同时,使得推送过程更加整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两侧设置限位架,使得瓶身的在输送的过程更加规范,避免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瓶身掉落,从而造成灌装效率降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输送带一端的限位架中部水平倾斜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远离所述限位架的一端水平转动连接有调节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瓶身在灌装结束后还需要进行下一步的封闭的工作,需要进行安装瓶盖,所以需要瓶子保证一定的姿态进入下一步骤,但该方案中瓶子是在第一输送带的作用下移动的,瓶子在进入第一输送带上时,第一输送带并不会停止,导致瓶身出现歪斜。该方案通过设置调节板和调节轮,使得瓶身在于调节板接触后,在第一输送带的作用下继续移动从而接触调节轮,在调节轮的作用下,所有的瓶身都以相同的姿态准备进入下一步骤,使得整个灌装过程更加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推瓶组件将瓶身推送至静止的灌装平台上,使得灌装过程在定好的位置静止进行,提高了灌装的准确性,同时在不影响灌装的情况下保证瓶子的输送,从而提高灌装效率;2.通过定位组件使得瓶身向灌装平台移动时,可改变角度,使得所有的瓶子以同样的姿态进行灌装,进一步的提高了灌装的准确性;3.通过调节板和调节轮,使得瓶身可以以相同的姿态进入下一步骤,从而使得整个灌装工序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便于灌装的推瓶机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推瓶组件和定位组件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中:1、灌装组件;2、第一输送带;3、第二输送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灌装的推瓶机构,包括灌装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组件(1)下端设置有第一输送带(2),所述第一输送带(2)一侧水平设置有第二输送带(3),所述第二输送带(3)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带(2)的一侧设置有推瓶组件(4),所述第一输送带(2)和所述第二输送带(3)之间水平设置有灌装平台(5),所述灌装组件(1)包括灌装头(23),所述灌装头(23)位于所述灌装平台(5)上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灌装的推瓶机构,包括灌装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组件(1)下端设置有第一输送带(2),所述第一输送带(2)一侧水平设置有第二输送带(3),所述第二输送带(3)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带(2)的一侧设置有推瓶组件(4),所述第一输送带(2)和所述第二输送带(3)之间水平设置有灌装平台(5),所述灌装组件(1)包括灌装头(23),所述灌装头(23)位于所述灌装平台(5)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灌装的推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瓶组件(4)包括推瓶架(7)、水平转动连接于所述推瓶架(7)并垂直于所述第二输送带(3)的驱动螺杆(9)、水平滑移套设于所述驱动螺杆(9)周侧的滑块(10)、水平固定于所述滑块(10)两侧且沿所述驱动螺杆(9)延伸方向位移的驱动杆(14)、固定于所述驱动杆(14)靠近所述第二输送带(3)一端的推板(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灌装的推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瓶架(7)水平设置有两根导柱(12),所述导柱(12)平行于所述驱动螺杆(9),所述驱动杆(14)周侧固定有导套(13),所述导套(13)滑移套设于所述导柱(12)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灌装的推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唯魏东彦李月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寅唯讯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