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781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服装辅料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附件板、其上端的宽度与现用强力机的上夹具夹口宽度一致,其下端宽度与标准试样的宽度一致,并且在其下部与板面成α角植有2-4排钢针,钢针的排间距为2-5mm,针距为2-6mm;所述的植针角α为60-90度;所述的钢针为圆锥体,针根直径为0.6-1mm,有效长度为6-1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与现有测试仪器配套良好,特别适用于马尾衬滑脱性的测试。(*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服装材料性能测试技术,具体为一种服装辅料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技术,国际专利分类号拟为Int.C17.D01H 3/32。
技术介绍
服装辅料是服装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服装重要材料的服装辅料是服装的基础。服装衬料是服装辅料的一大种类,位于服装的面料和里料之间,是服装造型的骨架,是辅助面料完成服装造型的一种手段。通过衬布的造型、补强、保型作用,服装才能形成形形色色的优美款式。马尾衬是一种服装衬料。它是以马的尾毛作为纬纱,以棉或棉混纺纱为经纱交织而成的一种织物。马尾衬幅宽与马尾长度相同,布面稀疏,弹力高,不易折皱、挺括,主要是用于中厚型西服、大衣等服装的胸衬。使用马尾衬制作的服装胸部平服、弹性足,可在潮湿状态下进行热定型处理,具有优良的保型性和挺括性,是一种高档的服装衬料。有资料报道,国家服装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曾通过对全国20家大型商场消费者的抽样问卷进行西服产品质量调查,在消费者对西服“挺、柔、轻、薄、牢”五项质量要求中,消费者把挺括放在第一位(周璐瑛,杨芬高档服装衬的研制马尾衬性能改进北京纺织1993.1(33))。因此,使用马尾衬是保持西装挺括的最佳选择。我国生产马尾衬的历史悠久,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北地区。目前可以生产各种规格和花色的马尾衬布,年产量可达三百万米。这些马尾衬除内销外还大量出口。著名的意大利西服使用的马尾衬中有70%是我国生产的。但马尾衬有一个最大的弱点是马尾容易从马尾衬中滑脱出来,影响其优良性能的发挥。但目前还没有关于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技术和标准。这将很大程度地影响马尾衬性能的鉴别与提高,也一定程度地影响其出口品位的提升。有关机织物中纱线抗滑移性(与本案中的滑脱性概念类似)测定方法的技术和国家标准目前我国有以下三种1.GB/T 13772.1-1992机织物中纱线抗滑移性测定方法缝合法;2.GB/T 13772.2-1992机织物中纱线抗滑移性测定方法模拟缝合法; 3.GB/T 13772.3-1992机织物中纱线抗滑移性测定方法摩擦法。分别对上述三种标准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和马尾衬的实际测试表明,三种测定方法对于马尾衬布中马尾的抗滑移性测试均有相应的不适应性第一种方法,机织物中纱线抗滑移性测定方法 缝合法。采用缝合法对织物中纱线的抗滑移性进行测定时,无论是以纱线一定滑移量下所需要的最大拉伸负荷的定滑移量法,还是以纱线在规定负荷下所产生最大滑移量的定负荷法来测量马尾衬的滑移或滑脱性能时,试样接缝处的经纱都会沿马尾方向轻易滑脱出去,无法正常进行马尾衬的抗滑脱性能测试。第二种方法,机织物中纱线抗滑移性测定方法 模拟缝合法。用模拟缝合法对不同种类的马尾衬进行经向拉伸试验,发现试样在经纱尚未拉脱时,试样非针口部位就出现织物局部或全部断裂的现象,测试无意义。此时记录下的拉伸负荷是马尾衬的织物强力而非马尾衬布的滑脱力。因此马尾衬布也不适用于用模拟缝合法进行抗滑脱性能测试。第三种方法,机织物中纱线抗滑移性测定方法 摩擦法。使用摩擦法对不同规格马尾衬布按标准规定进行测试,结果是各种规格的马尾衬布均很难发生纱线滑移,即没有测试要求的滑脱产生,不同规格衬布测试所得的结果也没有明显区别,因此摩擦法同样无法反映出不同马尾衬样品抗滑脱性的优劣或差别。研究所述的测试方法表明,目前使用的纱线强力机的试样夹具对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不适应是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它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与现有测试仪器配套良好,特别适用于马尾衬滑脱性的测试。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附件板、其上端的宽度与现用强力机的上夹具夹口宽度一致,其下端宽度与标准试样的宽度一致,并且在其下部与板面成α角植有2-4排钢针,钢针的排间距为2-5mm,针距为2-6mm;所述的植针角α为60-90度;所述的钢针为圆锥体,针根直径为0.6-1mm,有效长度为6-10mm。本技术仅设计了一块下部植有钢针的附件板,明显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由于它上端的宽度与现用强力机的上夹具夹口宽度一致,可以很好地与现有测试仪器的上夹具配装,其下端宽度与标准试样的宽度一致,符合一般测试技术相关要求,因此与现有测试仪器配套良好,使用方便;根据试验研究结果设计的附件板下部钢针,对植针角α、针形、针经、针距、有效长度等都作了精心安排,因此特别适用于马尾衬滑脱性的测试。本技术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经生产厂家应用实验表明,完全可以达到马尾衬产品技术和质量优劣的鉴别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形状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附件板下部的钢针结构形状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附件板下部钢针排列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形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叙述本技术本技术设计的一种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参见图1、2),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块附件板1,其形状为下大上小的梯形或类似的形状,如图1实施例给出的梯形与矩形的组合形等,其上端的宽度与现用强力机的上夹具夹口宽度一致,便于被夹装在现用强力机的上夹具上,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其下端宽度与标准试样的宽度一致,以满足标准试样测试的要求。附件板1的厚度设计没有特别要求,但应当考虑现用强力机的上夹具夹口距离的限制和其本身强度及钢针植入的方便,实施例附件板1采用的厚度为5mm。附件板1的下部与板面成α角植有2-4排的钢针2,钢针2的排间距为2-5mm,针距为2-6mm,每排间的钢针2均匀排布,排间的钢针2交错排布;所述的植针角α为60-90度;所述的钢针2为圆锥体,针根直径为0.6-1mm,有效长度为6-10mm。所述的有效长度是指露在附件板1外边的钢针2的长度,而不包括植在其内的钢针2的长度。所述钢针2排数的多少与马尾衬的规格有关。一般是密度大、质量好的马尾衬采用的针排数少,相反则针排数多。所述的排间距、针距以及植针角α的选取也是同样的道理即密度大、质量好的马尾衬采用大排间距,稀针距以及大植针角α,相反则采用小排间距,密针距以及小植针角α。实际上,按标准要求,本技术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是一组或一个系列,适用于不同规格和品质的马尾衬。本技术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的植针角α为75-80度,实施例优选78度,所述的钢针2为2排,排间距为3mm,针根直径为0.8mm,有效长度为8mm。实施例采用的这种设计,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效果。本技术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的进一步特征还在于在所述每排钢针为圆锥体钢针2与圆锥台体钢针3交错排布,所述的圆锥台体钢针3的针根直径与圆锥体钢针2相同,有效长度为3-5mm。实际上,所述的圆锥台体钢针3是圆锥体钢针2尖端的截短,使之成为圆锥台体钢针3。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更有效地控制马尾衬试样夹口处马尾的滑脱,更有利于测试的正常顺利进行。所述的钢针交错排布是指圆锥体钢针2与圆锥台体钢针3按1-5∶1的比例或方式排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尾衬滑脱性能测试用夹具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附件板(1)、其上端的宽度与现用强力机的上夹具夹口宽度一致,其下端宽度与标准试样的宽度一致,并且在其下部与板面成α角植有2-4排钢针(2),钢针(2)的排间距为2-5mm,针距为2-6mm;所述的植针角α为60-90度;所述的钢针(2)为圆锥体,针根直径为0.6-1mm,有效长度为6-1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滑钧凯彭占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