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裁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768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片裁切装置,包括:机架、上切刀组件、下切刀组件、驱动元件以及轨迹板,上切刀组件、下切刀组件、驱动元件设置于机架,驱动元件驱动轨迹板直线往返运动,带动上切刀组件朝向所述下切刀组件直线往返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用于控制上切刀组件运动的轨迹板,驱动元件通过驱动轨板横向运动从而带动上切刀组件朝向下切刀组件往返移动,从而实现极片的裁切,其中驱动元件单次往复驱动,可实现上切刀组件至少裁切极片两次,裁切效率高,生产节拍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裁切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极片裁切装置。
技术介绍
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条状的极片裁切成生产所需的尺寸。现有技术中,一般自动裁切装置对极片进行裁切,而传统的自动裁切装置一般采用气缸驱动上切刀做直线运动,配合安装有下切刀的刀座,实现对极片的裁切,但是,气缸的每次驱动只能裁切一次极片,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更高的生产需求,为了增加效率,企业目前的做法只能增加自动裁切装置的数量,但是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裁切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裁切效率高、生产节拍快的极片裁切装置。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极片裁切装置,包括:机架、上切刀组件、下切刀组件、驱动元件以及轨迹板,上切刀组件、下切刀组件、驱动元件设置于机架,驱动元件驱动轨迹板直线往返运动,带动上切刀组件朝向所述下切刀组件直线往返运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轨迹板开设有轨迹槽,轨迹槽的延伸轨迹具有上下落差,上切刀组件一端卡设于轨迹槽。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轨迹槽的延伸轨迹上下落差与上切刀组件朝向下切刀组件直线往返距离一致。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极片裁切装置还包括:缓冲柱,缓冲柱设置于轨迹板的移动路径上。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切刀组件包括:导轨滑座、设置于导轨滑座上的上切刀安装座以及设置于上切刀安装座上的上切刀,上切刀安装座与连接件连接一端卡设于轨迹槽。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切刀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上切刀安装座并用于压紧极片的压料块。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切刀组件还包括:缓冲弹簧,缓冲弹簧设置于上切刀安装座与压料块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压料块开设有用于除尘的吹风口。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下切刀组件包括:下切刀安装座以及设置于下切刀安装座上下切刀。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下切刀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下切刀安装座上的抽风块,抽风块上开设有用于吸尘的抽风口。本技术的极片裁切装置设置有用于控制上切刀组件运动的轨迹板驱动元件通过驱动轨板横向运动从而带动上切刀组件朝向下切刀组件往返移动,从而实现极片的裁切,其中驱动元件单次往复驱动,可实现上切刀组件至少裁切极片两次,使得本技术的极片裁切装置裁切效率高,生产节拍快,同时轨迹槽具有至少两个高点或至少两个低点,使得上切刀组件在完成裁切后均能复位相同位置,有效保证裁切的统一性,并且上切刀组件以及下切刀组件上设置有相互配合吹风口及抽风口,有效去除由裁切产生的粉尘,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极片裁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轨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极片裁切装置去除上切刀的主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机架;20、上切刀组件;30、下切刀组件;40、驱动元件;50、轨迹板;51、轨迹槽;51A、高点;51B、低点;60、缓冲柱;21、导轨滑座;22、上切刀安装座;23、上切刀;24、压料块;25、缓冲弹簧;241、吹风口;31、下切刀安装座;32、下切刀;33、抽风块;331、抽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极片裁切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至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中极片裁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本技术中轨迹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极片裁切装置,主要用于对极片进行高效的裁切。具体的,极片裁切装置主要包括机架10、上切刀组件20、下切刀组件30、驱动元件40以及轨迹板50。上切刀组件20、下切刀组件30、驱动元件40均设置于机架10上,其中上切刀组件20相对于下切刀组件30滑动设置,驱动元件40驱动轨迹板50直线往返运动,从而带动上切刀组件20朝向下切刀组件30直线往返运动,通过上切刀组件20与下切刀组件30配合实现对极片进行裁切,实现驱动元件40对极片裁切装置裁切过程的高效驱动。具体的,轨迹板50与驱动元件40的输出端连接,轨迹板50上开设有轨迹槽51,上切刀组件20一端卡设于轨迹槽50内。当驱动元件40驱动轨迹板50横向移动时,上切刀组件20由于其一端卡设于轨迹槽50内,并且上切刀组件20相对于机架10滑动设置,因此,通过轨迹板50带动上切刀组件20随轨迹槽50的轨迹变化上下往复运动。其中上切刀组件20的一端可采用螺栓滚轮轴承卡设于轨迹槽51内,使得上切刀组件20的移动过程更加平稳。具体应用时,轨迹槽51延伸轨迹具有上下落差,例如轨迹槽51具有至少两个高点51A或至少两个低点51B,如此一来,使得驱动元件40对轨迹板50的单程驱动过程中,上切刀组件20与下切刀组件30配合至少裁切一次极片。在本申请中,驱动元件40采用气缸或电动推杆。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所示,轨迹槽50的高点51A数量大于其低点51B数量,如此一来,使得上切刀组件20在驱动元件40的驱动作用下,其初始状态以及最终状为抬起,便于配合极片上下料动作,使得生产节拍更加稳定顺畅。在另一实施例中,轨迹槽50采用U型或波浪状,如此一来,使得驱动元件40对上切刀组件20的驱动更加高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轨迹槽51的延伸轨迹上下落差与上切刀组件20朝向下切刀组件30直线往返距离一致,例如,轨迹槽50的高点51A以及低点51B均分别位于上下平行的两条直线上,换句话说,轨迹槽50的高点51A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轨迹槽50的低点51B均位于另一直线上,如此一来,保证上切刀组件20初始位置以及最终位置不变,从而使得极片的裁切效果更加统一,提高产品质量。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及图3所示,其中图3为本技术中极片裁切装置去除上切刀的主视图,极片裁切装置还包括用于缓冲的缓冲柱60,其中缓冲柱60设置于轨迹板51的移动路径上,尤其是位于轨迹板51移动的最终位置一侧,当轨迹板51移动至最终位置时,通过缓冲柱60抵接轨迹板51实现缓冲,避免上切刀组件20移动过度,保证上切刀组件20与与下切刀组件30之间的裁切过程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3所示,上切刀组件20包括导轨滑座21、设置于导轨滑座21上的上切刀安装座22以及设置于上切刀安装座22上的上切刀23,其中上切刀安装座22与连接件60连接。导轨滑座21沿垂直方向设置于下切刀组件30的上方,上切刀安装座22设置于导轨滑座21上,使得上切刀组件20通过上下垂直移动配合下切刀组件30实现裁切,效率更高。当驱动元件40通过轨迹板50驱动连接件60上下移动时,带动上切刀安装座22于导轨滑座21上垂直上下滑动,进而带动上切刀23上下移动并与下切刀组件30配合裁切极片。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3所示,上切刀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上切刀安装座22并用于压紧极片的压料块24,通过压料块24压紧极片后在利用上切刀23进行裁切,可防止极片在裁切过程中发生偏移,保证极片的裁切口平整性,提高裁切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上切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上切刀组件(20)、下切刀组件(30)、驱动元件(40)以及轨迹板,所述上切刀组件(20)、下切刀组件(30)、驱动元件(40)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元件(40)驱动所述轨迹板直线往返运动,带动所述上切刀组件(20)朝向所述下切刀组件(30)直线往返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上切刀组件(20)、下切刀组件(30)、驱动元件(40)以及轨迹板,所述上切刀组件(20)、下切刀组件(30)、驱动元件(40)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元件(40)驱动所述轨迹板直线往返运动,带动所述上切刀组件(20)朝向所述下切刀组件(30)直线往返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板(50)上开设有轨迹槽(51),所述轨迹槽(51)的延伸轨迹具有上下落差,所述上切刀组件(20)一端卡设于所述轨迹槽(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槽(51)的延伸轨迹上下落差与所述上切刀组件(20)朝向所述下切刀组件(30)直线往返距离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裁切装置还包括:缓冲柱(60),所述缓冲柱(60)设置于所述轨迹板(50)的移动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刀组件(20)包括:导轨滑座(21)、设置于所述导轨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剑锋黎志坪黄敦辉燕峰伟赵进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