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横向晶体管的光敏可控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7031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集成横向晶体管的光敏可控硅,包括可控硅本体、引脚本体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安装在可控硅本体的顶部,所述引脚本体安装在可控硅本体的底部,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圆孔,所述可控硅本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护框、导热层、固定板、支撑柱、底板、引脚本体、耐冲击涂料层、减震层和固定机构的设置,使得该可控硅具有额外的支撑结构,且具有抗冲击保护,并使自身在撞击过程中不易损坏,解决了现有的一些光敏可控硅缺少支撑结构,在受到外接撞击时,易造成可控硅倾倒,进而导致引脚弯折甚至损坏,且抗冲击性较差,可控硅自身在受到冲击力时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横向晶体管的光敏可控硅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
,具体为一种集成横向晶体管的光敏可控硅。
技术介绍
晶体管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通常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等,有时特指双极型器件,晶体管具有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等多种功能。晶体管作为一种可变电流开关,能够基于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与普通机械开关不同,晶体管利用电信号来控制自身的开合,所以开关速度可以非常快,可控硅简称SCR,是一种大功率电器元件,也称晶闸管。它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可作为大功率驱动器件,实现用小功率控件控制大功率设备。它在交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调功系统及随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控硅分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两种。双向可控硅也叫三端双向可控硅,简称TRIAC。双向可控硅在结构上相当于两个单向可控硅反向连接,这种可控硅具有双向导通功能。其通断状态由控制极G决定。在控制极G上加正脉冲(或负脉冲)可使其正向(或反向)导通。现有的一些光敏可控硅缺少支撑结构,在受到外接撞击时,易造成可控硅倾倒,进而导致引脚弯折甚至损坏,且抗冲击性较差,在受到冲击力时容易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额外的支撑结构,且具有抗冲击保护,并使自身在撞击过程中不易损坏的光敏可控硅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横向晶体管的光敏可控硅,其具有额外的支撑结构,且具有抗冲击保护,并使自身在撞击过程中不易损坏,解决了现有的一些光敏可控硅缺少支撑结构,在受到外接撞击时,易造成可控硅倾倒,进而导致引脚弯折甚至损坏,且抗冲击性较差,可控硅自身在受到冲击力时容易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横向晶体管的光敏可控硅,包括可控硅本体、引脚本体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安装在可控硅本体的顶部,所述引脚本体安装在可控硅本体的底部,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圆孔,所述可控硅本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内部设置有导热层,且可控硅本体与导热层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防护框的四周均一体化设计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的表面栓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固定板的一端栓接有底板,所述防护框外侧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层,且固定板贯穿防护层的表面,所述防护层包括耐冲击涂料层、减震层和绝缘屏蔽层,所述绝缘屏蔽层与防护框的表面相互接触,所述耐冲击涂料层设置在减震层远离绝缘屏蔽层的一侧,所述可控硅本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纹孔、固定螺栓和螺纹槽,所述螺纹孔贯穿开设在防护框的表面,且螺纹孔延伸至防护层的表面,所述螺纹槽开设在可控硅本体的表面,且固定螺栓的表面分别与螺纹孔和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远离防护框的一端开设有十字槽,所述螺纹孔与螺纹槽位于同一轴线。优选的,所述引脚本体的表面焊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整体呈圆形。优选的,所述底板的整体呈圆形,且底板的底部与支撑块的底部均处于同一高度。优选的,所述导热层为导热硅胶制成,所述防护框、固定板、支撑柱和底板均为导热塑料制成。优选的,所述耐冲击涂料层为聚氨酯涂料,所述减震层的材质为珍珠棉,且耐冲击涂料层的厚度大于减震层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绝缘屏蔽层为PET塑料制成,且绝缘屏蔽层的厚度为5-10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防护框、导热层、固定板、支撑柱、底板、引脚本体、耐冲击涂料层、减震层和固定机构的设置,使得该可控硅具有额外的支撑结构,且具有抗冲击保护,并使自身在撞击过程中不易损坏,解决了现有的一些光敏可控硅缺少支撑结构,在受到外接撞击时,易造成可控硅倾倒,进而导致引脚弯折甚至损坏,且抗冲击性较差,可控硅自身在受到冲击力时容易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控硅本体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框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防护层的结构层叠图。图中:1、可控硅本体;2、连接板;3、圆孔;4、防护框;5、导热层;6、固定板;7、支撑柱;8、底板;9、引脚本体;10、支撑块;11、防护层;111、耐冲击涂料层;112、减震层;113、绝缘屏蔽层;12、固定机构;121、螺纹孔;122、固定螺栓;123、螺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集成横向晶体管的光敏可控硅,包括可控硅本体1、引脚本体9和连接板2,连接板2安装在可控硅本体1的顶部,引脚本体9安装在可控硅本体1的底部,连接板2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圆孔3,可控硅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框4,防护框4的内部设置有导热层5,且可控硅本体1与导热层5的内壁滑动连接,防护框4的四周均一体化设计有固定板6,固定板6底部的表面栓接有支撑柱7,支撑柱7远离固定板6的一端栓接有底板8,防护框4外侧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层11,且固定板6贯穿防护层11的表面,防护层11包括耐冲击涂料层111、减震层112和绝缘屏蔽层113,绝缘屏蔽层113与防护框4的表面相互接触,耐冲击涂料层111设置在减震层112远离绝缘屏蔽层113的一侧,可控硅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12,通过防护框4、导热层5、固定板6、支撑柱7、底板8、引脚本体9、耐冲击涂料层111、减震层112和固定机构12的设置,使得该可控硅具有额外的支撑结构,且具有抗冲击保护,并使自身在撞击过程中不易损坏,解决了现有的一些光敏可控硅缺少支撑结构,在受到外接撞击时,易造成可控硅倾倒,进而导致引脚弯折甚至损坏,且抗冲击性较差,可控硅自身在受到冲击力时容易损坏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12包括螺纹孔121、固定螺栓122和螺纹槽123,螺纹孔121贯穿开设在防护框4的表面,且螺纹孔121延伸至防护层11的表面,螺纹槽123开设在可控硅本体1的表面,且固定螺栓122的表面分别与螺纹孔121和螺纹槽123的内壁螺纹连接,通过螺纹孔121、固定螺栓122和螺纹槽123的设置,转动固定螺栓122使其依次进入螺纹孔121和螺纹槽123的内部,便可对防护框4进行固定,同时也能够进行拆卸。本实施例中,固定螺栓122远离防护框4的一端开设有十字槽,螺纹孔121与螺纹槽123位于同一轴线,通过十字槽的设置,便于工人使用起子对固定螺栓122进行转动,同时螺纹孔121与螺纹槽123位于同一轴线,以免螺纹孔121与螺纹槽123相互错位,进而造成固定螺栓122无法穿过螺纹孔121。本实施例中,引脚本体9的表面焊接有支撑块10,且支撑块10的整体呈圆形,通过支撑块10的设置,其能够在引脚本体9与电路板固定后,增大引脚本体9与电路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横向晶体管的光敏可控硅,包括可控硅本体(1)、引脚本体(9)和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安装在可控硅本体(1)的顶部,所述引脚本体(9)安装在可控硅本体(1)的底部,所述连接板(2)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圆孔(3),所述可控硅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框(4),所述防护框(4)的内部设置有导热层(5),且可控硅本体(1)与导热层(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防护框(4)的四周均一体化设计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底部的表面栓接有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远离固定板(6)的一端栓接有底板(8),所述防护框(4)外侧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层(11),且固定板(6)贯穿防护层(11)的表面,所述防护层(11)包括耐冲击涂料层(111)、减震层(112)和绝缘屏蔽层(113),所述绝缘屏蔽层(113)与防护框(4)的表面相互接触,所述耐冲击涂料层(111)设置在减震层(112)远离绝缘屏蔽层(113)的一侧,所述可控硅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横向晶体管的光敏可控硅,包括可控硅本体(1)、引脚本体(9)和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安装在可控硅本体(1)的顶部,所述引脚本体(9)安装在可控硅本体(1)的底部,所述连接板(2)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圆孔(3),所述可控硅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框(4),所述防护框(4)的内部设置有导热层(5),且可控硅本体(1)与导热层(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防护框(4)的四周均一体化设计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底部的表面栓接有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远离固定板(6)的一端栓接有底板(8),所述防护框(4)外侧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层(11),且固定板(6)贯穿防护层(11)的表面,所述防护层(11)包括耐冲击涂料层(111)、减震层(112)和绝缘屏蔽层(113),所述绝缘屏蔽层(113)与防护框(4)的表面相互接触,所述耐冲击涂料层(111)设置在减震层(112)远离绝缘屏蔽层(113)的一侧,所述可控硅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横向晶体管的光敏可控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2)包括螺纹孔(121)、固定螺栓(122)和螺纹槽(123),所述螺纹孔(121)贯穿开设在防护框(4)的表面,且螺纹孔(121)延伸至防护层(11)的表面,所述螺纹槽(123)开设在可控硅本体(1)的表面,且固定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顾礼建伍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明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