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70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其包括缝针和缝线,所述缝针的针头用于穿刺,所述缝针的尾端用于与所述缝线连接;所述缝针的杆身部分设置有防止所述缝针穿刺后向后滑退的限退部,所述限退部与所述缝针呈一体结构,所述限退部设置在所述缝针的杆身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通过在缝针的杆身上设置限退部,可有效防止缝针在穿刺后发生倒退的现象,如此则在手术时,仅通过一个夹钳即可进行手术操作,进而保证了手术效率和质量,并有效避免了同位置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疼痛。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缝线由于在线体上设置有柔软的刺毛,在缝线穿入后可达到限制缝线倒退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
技术介绍
针对鼻中隔缝合手术中需要从一侧鼻孔穿针到另一侧鼻孔,以将鼻中隔两侧的粘膜与软骨缝合在一起的手术中,使用的现有缝合针均为光滑针头和缝线,在缝合手术过程中由于缝针过于光滑,使用夹钳穿针后,很容易出现缝针倒退的情况,进而影响缝合手术的效率和质量,甚至会给患者造成更多的痛疼,为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以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患者痛疼。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鼻中隔缝合手术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而提供一种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其包括缝针和缝线,所述缝针的针头用于穿刺,所述缝针的尾端用于与所述缝线连接;所述缝针的杆身部分设置有防止所述缝针穿刺后向后滑退的限退部,所述限退部与所述缝针呈一体结构,所述限退部设置在所述缝针的杆身表面。优选地,所述限退部为设置在所述缝针的杆身上的倒刺,所述倒刺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倒刺靠近所述缝针的针头设置。优选地,所述倒刺设置有两个,在所述缝针的杆身上呈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倒刺的刺身为光滑刺身,所述倒刺的刺尖呈半球型。优选地,所述限退部为设置在所述缝针杆身表面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凸部或压花纹路。优选地,所述缝线为可吸收缝线。优选地,所述缝线的线体表面设置有若干限制所述缝线从缝合组织后退的刺毛,所述刺毛与所述缝线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缝针的尾端与所述缝线直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缝线的尾端设置有限制其随所述缝针穿过穿刺孔的限位部。优选地,所述缝针的长度为0.8-1.2厘米,所述限退部距离所述缝针的针尖2毫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通过在缝针的杆身上设置限退部,可有效防止缝针在穿刺后发生倒退的现象,如此则在手术时,仅通过一个夹钳即可进行手术操作,进而保证了手术效率和质量,并有效避免了同位置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疼痛。且本技术的缝线由于在线体上设置有柔软的刺毛,在缝线穿入后可达到限制缝线倒退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技术的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缝合鼻腔粘膜和软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缝针;11-倒刺;2-缝线;21-刺毛;3-限退部;4-连接部;5-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其包括缝针1和缝线2,所述缝针1的针头用于穿刺,所述缝针1的尾端用于与所述缝线2连接;所述缝针1的杆身部分设置有防止所述缝针1穿刺后向后滑退的限退部3,所述限退部3与所述缝针1呈一体结构,所述限退部3设置在所述缝针1的杆身表面。本技术通过在缝针的杆身上设置限退部,可有效防止缝针在穿刺后发生倒退的现象,如此则在手术时,仅通过一个夹钳即可进行手术操作,进而保证了手术效率和质量,并有效避免了同位置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疼痛。参见图2的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缝合鼻中隔粘膜和软骨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标号A和B为两鼻孔的粘膜,标号O为软骨。本实施例的所述限退部3为设置在所述缝针1的杆身上的倒刺11,所述倒刺11设置有两个,在所述缝针1的杆身上呈对称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倒刺11也可设置有一个或三个以上,具体设置数量不限,只要能达到限制缝针后退的目的即可。本实施例将缝针上的倒刺11设置两个,并呈对称设置,如此可保证在进行穿刺过程中,缝针的尖端受力均匀,进而保证穿刺的精准度。本实施例的所述倒刺的刺身为光滑刺身,所述倒刺的刺尖呈半球型(参见图1)或其他光滑凸曲面状。通过将倒刺的刺尖设置呈半球型或其他光滑的凸曲面状,可有效避免刺尖对鼻腔组织造成刺扎伤害。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退部3还可以为设置在所述缝针1杆身表面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凸部或压花纹路,通过设置凸部或压花纹路,可增大杆身表面与穿刺组织的静摩擦,进而避免缝针穿刺后向后退出。具体凸部和压花纹路的粗糙程度及密度,以既利于缝针穿刺,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穿刺孔的组织形成一定的静摩擦以防止缝针后退为准。本实施例的所述缝线2为可吸收缝线,如胶原蛋白或和成纤维线。本实施例的所述缝线2的线体表面设置有若干限制所述缝线从缝合组织后退的刺毛21,所述刺毛21与所述缝线为一体结构,材质相同,所述刺毛为柔性刺毛。为了便于缝线2与缝针1连接,所述缝针1的尾端设置有连接部4,所述缝线2通过连接部4以与所述缝针连接,连接部4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只要便于与风险1连接即可。本实施例的所述缝线2的尾端设置有限制其随所述缝针1穿过穿刺孔的限位部5,所述限位部5可以为线结或刺尖方向穿刺孔的反向倒刺(参见图1中标号5所指向位置的倒刺结构)等结构。为了能够适应并便于鼻孔的缝合,所述缝针1的长度为0.8-1.2厘米,优选1厘米长,所述限退部3在距离所述缝针的针尖2毫米处设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本技术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及精神在本技术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缝针和缝线,所述缝针的针头用于穿刺,所述缝针的尾端用于与所述缝线连接;所述缝针的杆身部分设置有防止所述缝针穿刺后向后滑退的限退部,所述限退部与所述缝针呈一体结构,所述限退部设置在所述缝针的杆身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缝针和缝线,所述缝针的针头用于穿刺,所述缝针的尾端用于与所述缝线连接;所述缝针的杆身部分设置有防止所述缝针穿刺后向后滑退的限退部,所述限退部与所述缝针呈一体结构,所述限退部设置在所述缝针的杆身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退部为设置在所述缝针的杆身上的倒刺,所述倒刺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倒刺靠近所述缝针的针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设置有两个,在所述缝针的杆身上呈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的刺身为光滑刺身,所述倒刺的刺尖呈半球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中隔缝合用缝针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