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61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包括切割刀本体,特点是:切割刀本体包括内刀和外刀,内刀由内刀头座、内刀管和内刀头组成,内刀头座通过凹槽与旋转电机连接,内刀的内部设有负压通道,外刀由外刀头座、外刀管和外刀头组成,外刀通过快速连接环与内刀连接,外刀与内刀之间形成清洗液通道,内刀头和外刀头组合形成有斜切口刀头、斜口齿刀头、内外齿刀头和球形刀头四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刀头,从而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对患者鼻腔内正常的粘膜组织的损害,并具有拆装简单、使用灵活、清洗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
技术介绍
在耳鼻喉科疾病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临床效果较差,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将传统的根治性或全部刮除鼻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鼻腔手术切割器,这种切割器能将病变组织吸入并搅碎,并将手术过程中的污物、出血等吸净,维持良好的手术环境。但是,现有的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形状较为单一,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且由于切割刀每次使用后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而现有切割刀的结构不便于拆装,导致清洗工作较为繁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范围广、灵活性好、清洗方便的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包括切割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本体包括内刀和外刀,所述内刀由内刀头座、内刀管和内刀头组成,所述内刀头座的左半部分加工有三条水平凹槽,内刀头座的右半部分为阶梯轴,并加工有挡圈,所述内刀管与内刀头座的右端相连,内刀管的右端头部加工有内刀头,所述外刀由外刀头座、外刀管和外刀头组成,所述外刀套在内刀的外部,且外刀头座的左端面与挡圈的右端面配合,所述外刀管位于内刀管的外部,所述外刀头位于内刀头的外部。切割刀由内刀和外刀组成,在使用时进行高速旋转,切割刀的刀头利用高速旋转形成剪切力,将患者的息肉病变组织进行切割搅碎,具有较高的切割效率,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内刀头座的水平凹槽用于将切割刀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固定,细长的刀管便于将刀头延伸至患者鼻部深处,外刀头座的左端面与内刀头座的挡圈配合,将内外刀的左端密封。作为优选,本技术的切割刀本体的刀头具有斜切口刀头、斜口齿刀头、内外齿刀头和球形刀头四种结构:所述斜切口刀头的内刀头为平口刀,外刀头为斜口刀;所述斜口齿刀头的内刀头为加工有锯齿的平口刀,外刀头为斜口刀;所述内外齿刀头的内刀头为加工有锯齿的平口刀,外刀头为加工有锯齿的斜口刀;所述球形刀头的内刀头为细杆连接的球形刀,无外刀头。切割刀的内外刀头设计多种不同结构,以适应不同使用环境、不同切割效果要求,内外齿刀头的切割力最大,斜口齿刀头次之,球形刀头切割力最小。一般地,若病变组织体积较大时,通常采用内外齿刀头,以获得更大的切割力,缩短手术时间;若病变组织体积偏小,可选用球形刀头进行手术,避免对患者鼻腔内的粘膜组织造成过多损害。作为优选,本技术的内刀和外刀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强度高、耐腐蚀、耐磨损,有利于长期保持刀具良好的锋利程度,并且便于刀具的术后清洗和消毒。作为优选,本技术的内刀的内部设有负压通道。手术切割过程中,切割下的病变组织若堆积在刀头位置,容易引起堵塞,创面处出血不及时清除也会严重影响手术时的视野条件,阻碍手术的正常进行。通过在内刀头座和内刀管内部设置负压通道,能将手术时产生的切割碎屑和出血等及时吸出,改善手术效果。作为优选,本技术的内刀和外刀之间的空隙为清洗液通道。手术切割时,清洗液通道同时向刀头输送清洗液,对创面起清洗作用,保持创面处的良好视野,并对刀头起降温冷却作用,使用后的清洗液也通过内部的负压通道排出。作为优选,本技术的内刀头座的水平凹槽与旋转电机相连。通过水平凹槽与旋转电机的转轴卡合,使切割刀能与转轴同步旋转,利用旋转产生的剪切力将病变组织切割除去。作为优选,本技术的外刀头座的外侧设有快速连接环,所述快速连接环上加工有圆形凹点。通过按压快速连接环能轻松地将内外刀拆卸或安装,便于手术后对切割刀内部进行清洗消毒,圆形凹点起防滑作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使用灵活,针对性强。本技术设计有斜切口刀头、斜口齿刀头、内外齿刀头和球形刀头四种形状的刀头,能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刀头,从而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对患者鼻腔内正常的粘膜组织的损害。(2)拆装简单,清洗方便。本技术设计成内刀、外刀结构,且外刀通过快速连接环固定在内刀外侧,能够实现快速拆卸和组装,便于在手术后对切割刀的内部进行清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刀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刀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斜切口刀头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斜口齿刀头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外齿刀头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球形刀头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切割刀本体;2、内刀;3、外刀;4、内刀头座;5、内刀管;6、内刀头;7、凹槽;8、挡圈;9、外刀头座;10、外刀管;11、外刀头;12、斜切口刀头;13、斜口齿刀头;14、内外齿刀头;15、球形刀头;16、锯齿;17、球形刀;18、快速连接环;19、圆形凹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的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包括切割刀本体1。本实施例的切割刀本体1由强度高、耐腐蚀、耐磨损的不锈钢材料制成,有利于长期保持刀具良好的锋利程度,并且便于刀具的术后清洗和消毒。本实施例的切割刀本体1包括内刀2和外刀3,内刀2由内刀头座4、内刀管5和内刀头6组成,内刀头座4的左半部分加工有三条水平凹槽7,凹槽7与旋转电机的转轴卡合,使内刀2能与转轴同步旋转,内刀头座4的右半部分为阶梯轴,并加工有挡圈8,内刀管5与内刀头座4的右端相连,内刀管5的右端头部加工有内刀头6。本实施例的切割刀在使用时进行高速旋转,刀头6利用高速旋转形成剪切力,将患者的息肉病变组织进行切割搅碎,从而达到病变切除效果。内刀2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有负压通道,由于在手术切割过程中,切割下的病变组织若堆积在刀头位置,容易引起堵塞,并且在切割时,创面处出血不及时清除也会严重影响手术时的视野条件,阻碍手术的正常进行,通过在内刀2的内部设置负压通道,能将手术时产生的切割碎屑和出血等及时吸出,达到改善手术效果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外刀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包括切割刀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本体(1)包括内刀(2)和外刀(3),所述内刀(2)由内刀头座(4)、内刀管(5)和内刀头(6)组成,所述内刀头座(4)的左半部分加工有三条水平凹槽(7),内刀头座(4)的右半部分为阶梯轴,并加工有挡圈(8),所述内刀管(5)与内刀头座(4)的右端相连,内刀管(5)的右端头部加工有内刀头(6),所述外刀(3)由外刀头座(9)、外刀管(10)和外刀头(11)组成,所述外刀(3)套在内刀(2)的外部,且外刀头座(9)的左端面与挡圈(8)的右端面配合,所述外刀管(10)位于内刀管(5)的外部,所述外刀头(11)位于内刀头(6)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包括切割刀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本体(1)包括内刀(2)和外刀(3),所述内刀(2)由内刀头座(4)、内刀管(5)和内刀头(6)组成,所述内刀头座(4)的左半部分加工有三条水平凹槽(7),内刀头座(4)的右半部分为阶梯轴,并加工有挡圈(8),所述内刀管(5)与内刀头座(4)的右端相连,内刀管(5)的右端头部加工有内刀头(6),所述外刀(3)由外刀头座(9)、外刀管(10)和外刀头(11)组成,所述外刀(3)套在内刀(2)的外部,且外刀头座(9)的左端面与挡圈(8)的右端面配合,所述外刀管(10)位于内刀管(5)的外部,所述外刀头(11)位于内刀头(6)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本体(1)的刀头具有斜切口刀头(12)、斜口齿刀头(13)、内外齿刀头(14)和球形刀头(15)四种结构:所述斜切口刀头(12)的内刀头(6)为平口刀,外刀头(11)为斜口刀;所述斜口齿刀头(13)的内刀头(6)为加工有锯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屠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申达斯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