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痰痂清除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痰痂清除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疾病治疗和护理的需要,人工气道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建立人工气道后,气体进出呼吸道时,正常呼吸时的湿化、加温、过滤过程消失,使得呼吸道失水增加,防御功能减弱,管腔内分泌物水分蒸发进而使得痰液变得粘稠,形成痰痂,因为痰痂阻塞气道,容易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者危及生命。为了减少痰痂的形成,需要人工将气道中的痰痂清除,现有的痰痂清除器大多为直管,其不易根据气道的弯度来随意转弯,增加痰痂清除的难度,进而增加患者的不适感,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医用痰痂清除器,清洗机构设置于内管的一端上,内管插设在外管的内部,可通过旋转机构带动清洗机构转动,进而对气道中的痰痂进行清除,外管和内管均为软管,从而方便根据气道的弯度来转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外管、内管、旋转机构和清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痰痂清除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外管(1)、内管(2)、旋转机构(3)和清洗机构(4),外管(1)的内部插设有内管(2),内管(2)的一端插设有旋转机构(3),旋转机构(3)中的限位圈(3-1)与内管(2)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旋转机构(3)中的转盘(3-2)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连接件(5),该连接件(5)分别通过螺栓与清洗机构(4)中连接杆(4-1)的一端旋接,该连接杆(4-1)的另一端穿过外管(1)的一端后,露设在外管(1)的外侧;/n上述旋转机构(3)还包含进气管(3-3)、转动杆(3-4)和桨叶(3-5),转盘(3-2)的外环壁上设有滑圈(3-6),该滑圈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医用痰痂清除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外管(1)、内管(2)、旋转机构(3)和清洗机构(4),外管(1)的内部插设有内管(2),内管(2)的一端插设有旋转机构(3),旋转机构(3)中的限位圈(3-1)与内管(2)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旋转机构(3)中的转盘(3-2)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连接件(5),该连接件(5)分别通过螺栓与清洗机构(4)中连接杆(4-1)的一端旋接,该连接杆(4-1)的另一端穿过外管(1)的一端后,露设在外管(1)的外侧;
上述旋转机构(3)还包含进气管(3-3)、转动杆(3-4)和桨叶(3-5),转盘(3-2)的外环壁上设有滑圈(3-6),该滑圈(3-6)滑动设置在限位圈(3-1)内侧壁上的滑槽内,转盘(3-2)的侧壁上固定有转动杆(3-4),该转动杆(3-4)悬设在内管(2)内,转动杆(3-4)的外环壁上等角固定有数个桨叶(3-5),桨叶(3-5)设置于内管(2)的内部,内管(2)的另一端上设有凸起(3-7),该凸起(3-7)嵌设在进气管(3-3)的凹槽内,且紧密接触设置;
上述清洗机构(4)还包含弹簧(4-2)、海绵垫(4-3)和支撑杆(4-4),弹簧(4-2)设置于外管(1)的外侧,弹簧(4-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两侧的连接杆(4-1)固定连接,上下两个连接杆(4-1)的截面均呈弧形设置,连接杆(4-1)的外端上均固定有海绵垫(4-3),海绵垫(4-3)的内部等距插设有数个支撑杆(4-4),该支撑杆(4-4)的外端穿过海绵垫(4-3)后,固定在连接杆(4-1)的外截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痰痂清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3-3)的内部设有一号挡板(6),该一号挡板(6)的外环壁与进气管(3-3)的内环壁固定连接,一号挡板(6)的左侧设有一号通孔(7),一号挡板(6)的一侧设有二号挡板(8),该二号挡板(8)与一号挡板(6)接触设置,二号挡板(8)设置于内管(2)的内部,且固定连接,二号挡板(8)相邻于一号挡板(6)的一侧与内管(2)的端壁呈同一平面设置,二号挡板(8)的右侧设有二号通孔(9),该二号通孔(9)与一号通孔(7)大小相同设置,当需要调节气体的进量时,转动进气管(3-3),进气管(3-3)带动一号挡板(6)转动,当一号通孔(7)与二号通孔(9)完全重合时,则风力较大,当一号通孔(7)和二号通孔(9)交错设置时,则将风力减少至一半。
技术研发人员:单虎,张明,张蓉,张秋红,杨侠,李雅莉,张洁,方萍,刘昀,杨拴盈,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