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增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70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属于耳鼻喉科辅助器械技术领域。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包括第一把手杆,所述第一把手杆的一侧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插接有螺丝,所述螺丝外表面的中部套接有第二把手杆,所述第二把手杆的一侧通过弹性结构与第一把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把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底端开设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通过将手指按压在弧形槽内,且按压第二把手杆,能够使得第二把手杆带动连接条和刀片对患者进行切除手术,当部分患者的切除部位管线较暗时,打开LED灯,从而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减少患者的痛苦,进而达到有助于患者康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
本技术涉及耳鼻喉科辅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
技术介绍
上颌窦炎是上颌窦的炎性病变。可单发,但常见于多窦受累。分为急性上颌窦炎和慢性上颌窦炎。急性上颌窦炎有发热、出汗、乏力、周身疼痛症状,局部症状包括头痛、鼻阻塞、鼻分泌物增多。慢性上颌窦炎主要为前鼻滴涕或后鼻滴涕,有时鼻分泌物随头部姿势改变而流出,患者自诉痰多且臭,分泌物为黏液脓性或脓性,此时需要对于息肉进行切除,其属于鼻内窥镜常规手术,但由于病灶位置隐蔽,手术操作往往困难,在进行切除手术时需要用到上颌窦钳。但是现有的上颌窦钳存在当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切除手术时因鼻子内部部分部位光线较暗导致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以及在人工清洗上颌窦钳的过程中刀片容易割破医护人员的手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切除手术时因鼻子内部部分部位光线较暗导致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以及在人工清洗上颌窦钳的过程中刀片容易割破医护人员的手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包括第一把手杆,所述第一把手杆的一侧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插接有螺丝,所述螺丝外表面的中部套接有第二把手杆,所述第二把手杆的一侧通过弹性结构与第一把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把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底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条,所述滑条和连接条上表面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刀片固定机构,所述刀片固定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刀片,所述连接条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螺丝杆,所述螺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ED灯。优选的,所述第二把手杆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卡环。优选的,所述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外部均套接有弹簧。优选的,所述刀片固定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优选的,所述螺丝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优选的,所述连接条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丝杆螺纹连接在螺丝孔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第一把手杆、螺丝、第二把手杆、连接条、滑槽、滑条、刀片固定机构以及刀片的设置,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通过将手指按压在弧形槽内,且按压第二把手杆,能够使得第二把手杆带动连接条和刀片对患者进行切除手术,当部分患者的切除部位管线较暗时,打开LED灯,从而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减少患者的痛苦,进而达到有助于患者康复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螺纹杆、连接片、固定孔和刀片的设置,医护人员在对使用过后的上颌窦钳进行清洗时,通过旋拧螺纹杆,从而能够将刀片固定机构从滑条以及连接条上拔出,便于医护人员对上颌窦钳主体和刀片进行分开清洗,避免在人工清洗上颌窦钳的过程中刀片割破医护人员的手部,然后在用器械清洗设备对刀片进行清洗,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具有当部分患者的切除部位管线较暗时,打开LED灯,从而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减少患者的痛苦,进而达到有助于患者康复的目的以及避免在人工清洗上颌窦钳的过程中刀片割破医护人员的手部,然后在用器械清洗设备对刀片进行清洗,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刀片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把手杆;2、螺丝;3、第二把手杆;4、弹性结构;401、第一套管;402、第二套管;403、弹簧;5、连接条;6、滑槽;7、滑条;8、刀片固定机构;801、螺纹杆;802、连接片;803、固定孔;9、刀片;10、螺丝杆;11、LED灯;12、弧形槽;13、卡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包括第一把手杆1,第一把手杆1的一侧开设有孔洞,孔洞的内部插接有螺丝2,螺丝2起到对第一把手杆1和第二把手杆3进行连接的作用,螺母能够防止第一把手杆1和第二把手杆3从螺丝2的外部滑出,螺丝2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为六角螺母,螺丝2外表面的中部套接有第二把手杆3,第二把手杆3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12,弧形槽12的设置能够使得医生的手指更加舒适以及便于拿取后操作更加规范,弧形槽1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卡环13,卡环13起到对医生的手部进行限位的作用,第二把手杆3的一侧通过弹性结构4与第一把手杆1固定连接,弹性结构4包括第一套管401,第一套管401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套管402,第一套管401和第二套管402的外部均套接有弹簧403,第一把手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条5,连接条5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螺丝杆10螺纹连接在螺丝孔的内部,连接条5的底端开设有滑槽6,滑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条7,通过第一把手杆1、螺丝2、第二把手杆3、连接条5、滑槽6、滑条7、刀片固定机构8以及刀片9的设置,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通过将手指按压在弧形槽12内,且按压第二把手杆3,能够使得第二把手杆3带动连接条5和刀片9对患者进行切除手术,滑条7和连接条5上表面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刀片固定机构8,通过设置螺纹杆801、连接片802、固定孔803和刀片9,医护人员在对使用过后的上颌窦钳进行清洗时,通过旋拧螺纹杆801,从而能够将刀片固定机构8从滑条7以及连接条5上拔出,便于医护人员对上颌窦钳主体和刀片9进行分开清洗,避免在人工清洗上颌窦钳的过程中刀片9割破医护人员的手部,然后在用器械清洗设备对刀片进行清洗,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刀片固定机构8包括螺纹杆801,螺纹杆8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片802,连接片802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803,刀片固定机构8的一侧设置有刀片9,连接条5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螺丝杆10,螺丝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ED灯11,当部分患者的切除部位管线较暗时,打开LED灯11,从而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减少患者的痛苦,进而达到有助于患者康复的目的。本技术中,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通过将手指按压在弧形槽12内,且按压第二把手杆3,能够使得第二把手杆3带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包括第一把手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杆(1)的一侧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插接有螺丝(2),所述螺丝(2)外表面的中部套接有第二把手杆(3),所述第二把手杆(3)的一侧通过弹性结构(4)与第一把手杆(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把手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条(5),所述连接条(5)的底端开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条(7),所述滑条(7)和连接条(5)上表面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刀片固定机构(8),所述刀片固定机构(8)的一侧设置有刀片(9),所述连接条(5)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螺丝杆(10),所述螺丝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ED灯(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包括第一把手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杆(1)的一侧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插接有螺丝(2),所述螺丝(2)外表面的中部套接有第二把手杆(3),所述第二把手杆(3)的一侧通过弹性结构(4)与第一把手杆(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把手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条(5),所述连接条(5)的底端开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条(7),所述滑条(7)和连接条(5)上表面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刀片固定机构(8),所述刀片固定机构(8)的一侧设置有刀片(9),所述连接条(5)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螺丝杆(10),所述螺丝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ED灯(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上颌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杆(3)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12),所述弧形槽(1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卡环(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
申请(专利权)人:刘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