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质量薄壁件起重的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428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吊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质量薄壁件起重的吊具。所述吊具包括吊具主体、连接件、绳轮和转接板;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吊具主体的一端,所述绳轮安装在连接件上,且所述绳轮可绕其中轴线转动;所述转接板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安装在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绳轮为圆柱状,且所述绳轮外壁弧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转接板板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若干组第二通孔;所述吊具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五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吊具上的第一安装板和转接板均可采用小规格螺钉,通过形成螺栓组的方式,实现对大质量薄壁件的吊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质量薄壁件起重的吊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吊具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质量薄壁件起重的吊具。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采用的“两支一吊”架构对工件进行RCS(RadarCrossSection雷达散射截面)测试,需要对工件进行吊装,且对吊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大质量薄壁件产品由于自身的结构特点,很难设置专门的吊点接口,并且目前还没有一种用于大质量薄壁件起重的吊具,因此在对大质量薄壁件产品进行吊装测试时,吊装难度大,安全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质量薄壁件起重的吊具,所述吊具包括吊具主体、连接件、绳轮和转接板;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吊具主体的一端,所述绳轮安装在连接件上,且所述绳轮可绕其中轴线转动;所述转接板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安装在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绳轮为圆柱状,且所述绳轮外壁弧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转接板板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若干组第二通孔;所述吊具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五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吊具主体包括前端、中部和后端,所述吊具主体的前端、中部和后端通过焊接连为一体;所述吊具主体的中部为由竖筋和横筋构成的箱型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吊具主体的后端;所述吊具主体的前端与所述连接件焊接成一体。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耳座和第二安装板;两组所述耳座对称设置在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板面上,且两组所述耳座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边分别与所述吊具主体的前端焊接成一体;两组所述耳座上均设置有第三通孔,且两组所述耳座上的第三通孔的中心轴重合。进一步的,所述耳座与吊具主体的连接处、所述耳座与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处、第二安装板与吊具主体的连接处、第一安装板与吊具主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的,两组所述耳座上的第三通孔中固定安装有销轴,所述绳轮通过轴承转动套接在所述销轴上,且所述绳轮位于两组所述耳座之间。进一步的,两组所述耳座的同一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轴线与销轴的轴线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通孔,所述转接板的板面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第一通孔相匹配,并通过安装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接板的一侧板面为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板面贴合;所述转接板的另一侧板面为向内凹陷的弧面;所述弧面的宽度小于所述平面的宽度。进一步的,若干组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弧面上。本专利技术的吊具上的第一安装板和转接板均可采用小规格螺钉,通过形成螺栓组的方式,实现对大质量薄壁件的吊装;并且通过在吊具主体两端布置连接点的方式,实现了被吊产品存在俯仰角度时的有效起吊;另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吊具对被吊产品进行吊装时,无需在被吊产品上安装专门的吊装接口,通过借用被吊产品上原有的螺纹孔,即可实现被吊产品的吊装。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吊具正放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吊具倒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吊具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吊具主体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件和转接板的侧视剖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具主体、101第一安装板、102第三螺纹孔、2连接件、201耳座、2011第一螺纹孔、2012第三通孔、202第二安装板、2021第一通孔、3绳轮、4转接板、401第二螺纹孔、402第二通孔、403第四螺纹孔、5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质量薄壁件起重的吊具,示例性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吊具包括吊具主体1、连接件2、绳轮3和转接板4;所述连接件2设置在所述吊具主体1的一端,所述绳轮3安装在连接件2上;所述转接板4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安装在连接件2的一侧。所述绳轮3在连接件2上可转动,所述绳轮3用于连接起重机吊带,所述吊带套接在绳轮3上的环形凹槽内;所述吊带是实现绳轮3与起重机连接的零件。优选的,所述绳轮3的环形凹槽两侧边缘均设置有挡板,防止吊带从环形凹槽内滑脱。所述转接板4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可与被吊产品上的螺纹孔相互匹配,利用转接板螺栓可将转接板4与被吊产品进行固定连接,实现被吊产品的吊装。需要说明的是,转接板4上的第二通孔的尺寸和间距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通过更换转接板4,可确保吊具适用于不同的被吊产品。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吊具对被吊产品进行吊装时,无需在被吊产品上安装专门的吊装接口,通过借用被吊产品上原有的螺纹孔,实现被吊产品的吊装。所述吊具主体1包括前端、中部和后端三部分,并且上述三部分通过焊接连为一体。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所述吊具主体1的中部为由竖筋和横筋构成的箱型结构;所述吊具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01,所述第一安装板101上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可采用腰形孔结构,与被吊产品上的螺纹孔相互匹配,利用第一安装板螺栓可将吊具主体1与被吊产品进行固定连接,实现被吊产品的吊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安装板螺栓可采用小规格螺钉,通过形成螺栓组的方式,实现对大质量薄壁件的吊装。第一安装板101和转接板4均可用于与被吊产品固定连接。通过在吊具主体1两端布置连接点的方式,实现了被吊产品存在俯仰角度时的有效起吊。优选的,所述吊具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若干组第三螺纹孔102。由于吊具自重大,需要起吊搬运。在第三螺纹孔102中拧入吊环后连接吊绳,可通过吊车对吊具进行吊装搬运。所述连接件2包括耳座201和第二安装板202;两组所述耳座201对称设置在所述吊具主体1的前端,两组所述耳座201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011。所述第一螺纹孔2011作为备用吊装接口,可与吊带之间连接,实现应急起吊。两组所述耳座201上均设置有第三通孔2012,且两组所述耳座201上的第三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质量薄壁件起重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包括吊具主体(1)、连接件(2)、绳轮(3)和转接板(4);/n所述连接件(2)设置在所述吊具主体(1)的一端,所述绳轮(3)安装在连接件(2)上,且所述绳轮(3)可绕其中轴线转动;所述转接板(4)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安装在连接件(2)的一侧;/n所述绳轮(3)为圆柱状,且所述绳轮(3)外壁弧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n所述转接板(4)板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若干组第二通孔(402);/n所述吊具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01),所述第一安装板(101)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五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质量薄壁件起重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包括吊具主体(1)、连接件(2)、绳轮(3)和转接板(4);
所述连接件(2)设置在所述吊具主体(1)的一端,所述绳轮(3)安装在连接件(2)上,且所述绳轮(3)可绕其中轴线转动;所述转接板(4)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安装在连接件(2)的一侧;
所述绳轮(3)为圆柱状,且所述绳轮(3)外壁弧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所述转接板(4)板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若干组第二通孔(402);
所述吊具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01),所述第一安装板(101)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五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质量薄壁件起重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主体(1)包括前端、中部和后端,所述吊具主体(1)的前端、中部和后端通过焊接连为一体;
所述吊具主体(1)的中部为由竖筋和横筋构成的箱型结构;
所述第一安装板(101)设置在所述吊具主体(1)的后端;
所述吊具主体(1)的前端与所述连接件(2)焊接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大质量薄壁件起重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耳座(201)和第二安装板(202);
两组所述耳座(201)对称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02)的一侧板面上,且两组所述耳座(20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2)的一侧边分别与所述吊具主体(1)的前端焊接成一体;
两组所述耳座(201)上均设置有第三通孔(2012),且两组所述耳座(201)上的第三通孔(2012)的中心轴重合。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张亮亮杨帅李宽陈彪赵宪芳刘蕾赵祉江高伟光范钰伟徐东臣邓乐武魏平陈建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