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华业专利>正文

一种测张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482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线材加工过程中的测张力装置,它由三个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自由转动的辊轮1、2、3、传感器7和称重显示器9组成,当钢丝10通过中间辊轮2时因钢丝10二边有拉力则钢丝10对辊轮2产生压力,通过支架4传给传感器7,传感器出口8用导线11与称重显示器相连,信号传入后即可换算成钢丝10的张力。其结构简单、测量方便、安全可靠、效率高、便于掌握整个生产过程的工艺性能、保证钢丝的松弛性能和伸直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金属线材加工过程中测钢丝张力的装置。目前在螺旋肋预应力钢丝生产线上均无测张力装置,因此不易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的工艺性能,更难以保证产品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在钢丝经矫直后测量钢丝张力的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由三个自由转动的辊轮、传感器及称重显示器组成,辊轮分别支承在三个支架上用压板将轴与支架固定,辊轮在轴上可自由转动,中间辊轮的支架放在支座内,支架底部带球形凹面并与传感器顶部的球形凸面接触,传感器出口用导线与称重显示器入口联接。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测量方便、安全可靠、便于掌握整个生产过程的工艺性能,确保钢丝的松驰性能和伸直性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安装示意图图2本技术图1中A中间辊轮装配图图3本技术支架示意图图4本技术压板示意图图5本技术辊轮示意图图6本技术辊轮轴示意图在图1、图2中1、2、3—辊轮4—支架 5—压板6—支座 7—传感器8—传感器出口9—称重显示器10—钢丝 11—导线12—轴如图1-图6中所示钢丝10出矫直机后送入自由转动的辊轮1之下方,然后经辊轮2之上再进入辊轮3之下方、三个辊轮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但前后二个辊轮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比中间辊轮2高43毫米,另外三个辊轮相互间距离为500毫米。辊轮2与轴12为活动联接,轴12的二端支承在支架4上用压板5将轴12与支架4固定,支架4的底部带球形凹面支架4放在支座6内,支架4的下方安装有传感器7,传感器7的上部带球形凸面刚好与支架4的球形凹面相吻合,传感器7出口8用导线11与称重显示器9的入口相连,因钢丝10二边有拉力,故对辊轮2产生下压力,该力通过支架4传给传感器7并将此信号通过导线11传给称重显示器9并可换算成钢丝10的张力。工作时将该力控制在钢丝10破坏应力的25%-40%范围内就可掌握生产过程中工艺性能确保钢丝的松驰性能和伸直性。权利要求1.一种测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三个自由转动的辊轮、传感器及称重显示器组成,辊轮分别支承在三个支架上用压板将轴与支架固定,辊轮在轴上可自由转动,中间辊轮的支架放在支座内,支架底部带球形凹面并与传感器顶部的球形凸面接触,传感器出口用导线与称重显示器入口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自由转动的辊轮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其中前后二个辊轮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比中间辊轮中心线高43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辊轮相互间距离为500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线材加工过程中的测张力装置,它由三个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自由转动的辊轮1、2、3、传感器7和称重显示器9组成,当钢丝10通过中间辊轮2时因钢丝10二边有拉力则钢丝10对辊轮2产生压力,通过支架4传给传感器7,传感器出口8用导线11与称重显示器相连,信号传入后即可换算成钢丝10的张力。其结构简单、测量方便、安全可靠、效率高、便于掌握整个生产过程的工艺性能、保证钢丝的松弛性能和伸直性。文档编号G01N3/14GK2408452SQ0020574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2日专利技术者熊华业 申请人:熊华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三个自由转动的辊轮、传感器及称重显示器组成,辊轮分别支承在三个支架上用压板将轴与支架固定,辊轮在轴上可自由转动,中间辊轮的支架放在支座内,支架底部带球形凹面并与传感器顶部的球形凸面接触,传感器出口用导线与称重显示器入口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华业
申请(专利权)人:熊华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