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365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连通于回转窑烟气出口的烟道,于所述烟道上连接有节流换热器,所述节流换热器具有中部径向长度小于其两端径向长度的外壳,换热芯装配于外壳内,且烟气由外壳与换热芯之间的空间流动,待换热液体于换热芯内流动,换热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采暖系统连通,于烟道外且高于节流换热器的位置处设置有高位水箱,所述高位水箱与换热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有效利用尾气中热量,并降低降温塔负担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回转窑热量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回转窑热量回收再利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回转窑是生产磷酸三钙的关键设备,按工艺要求,磷酸三钙在回转窑内经1300-1400℃的高温煅烧。燃料燃烧时需引入大量的空气助燃,进而产生一定量的高温尾气,这部分尾气的温度在400-500℃范围内。然而,目前并没有一个较好的办法将这部分的余热回收利用,且高温的尾气会增加降温塔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效利用尾气中热量,并降低降温塔负担的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连通于回转窑烟气出口的烟道,于所述烟道上连接有节流换热器,所述节流换热器具有中部径向长度小于其两端径向长度的外壳,换热芯装配于外壳内,且烟气由外壳与换热芯之间的空间流动,待换热液体于换热芯内流动,换热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采暖系统连通,于烟道外且高于节流换热器的位置处设置有高位水箱,所述高位水箱与换热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沿其轴线剖开而形成的两个半壳,两所述半壳相互拼接并通过若干螺栓固定。进一步的,于所述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所述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分别与换热芯的进口和出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芯包括沿待换热液体的流向依次连通的第一散流部、过渡部及第二散流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流部包括构造有所述进口的环形的分配管,于所述分配管上沿其周向均匀地连通有若干第一散流管,各所述第一散流管远离分配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过渡部上。进一步的,各所述第一散流管远离分配管的一端沿分配管的中心线向内逐渐聚拢,且各第一散流管与相对应的过渡部的端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流部包括构造有所述出口的环形的汇流管,于所述汇流管上沿其周向均匀地连通有若干第二散流管,各所述第二散流管远离汇流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过渡部上。进一步的,各所述第二散流管远离分配管的一端沿汇流管的中心线向内逐渐聚拢,且各第二散流管与相对应的过渡部的端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转换套,所述第一散流部和第二散流部分别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于所述转换套上构造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补水管接头,补水管接头通过管道与高位水箱连通。进一步的,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沿其轴向分别构造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分别沿外壳的径向向内延伸,且换热芯的中部卡接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所述节流换热器安装到烟道上,烟气通过烟道并流经节流换热器,由于该节流换热器的外壳的中部径向长度小于其两端的径向长度,烟气在通过节流换热器的过程中,先被节流,后扩流,节流时有助于换热芯内的带换热液体的换热,且扩流的过程中烟气流速变慢,增加了换热时长;节流换热器与采暖系统连通,用于为采暖系统提供热源;且烟气经节流换热器的换热后,温度大幅降低,减少了降温塔的负担。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节流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换热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半壳的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回转窑,2-烟道,3-节流换热器,301-外壳,3011-半壳,3012-第一凸缘,3013-第二凸缘,302-换热芯,3020-分配管,3021-第一散流管,3022-进口,3023-汇流管,3024-第二散流管,3025-出口,3026-转换套,3027-第一卡环,3028-第二卡环,3029-补水管接头,303-进液接头,304-出液接头,4-采暖系统,5-高位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如图1所示,在与回转窑1烟气出口3025连通的烟道2,烟道2与烟气降温洗涤系统连接,在该烟道2上安装有节流换热器3,该节流换热器3的外壳301是烟道2的构成部分,且外壳301的中部的径向长度小于其两端的径向长度,换热芯302装配在外壳301内,烟气由外壳301与换热芯302之间的空间流动,待换热液体在换热芯302内流动,换热芯302的进口3022和出口3025分别与采暖系统4连通,在烟道2外部且高于节流换热器3的位置处安装有高位水箱5,该高位水箱5与换热芯302连通,用于为换热芯302补水和排气。本技术的原理及优势在于:烟气通过烟道2流经节流换热器3,由于该节流换热器3的外壳301的中部径向长度小于其两端的径向长度,烟气在通过节流换热器3的过程中,先被节流,后扩流,节流时有助于换热芯302内的带换热液体的换热,且扩流的过程中烟气流速变慢,增加了换热时长;节流换热器3与采暖系统4连通,用于为采暖系统4提供热源;且烟气经节流换热器3的换热后,温度大幅降低,减少了降温塔的负担。本技术采暖系统4为生产、生活及办公区的暖气系统。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图4所示,外壳301包括沿其轴线剖开而形成的两个半壳3011,这两个半壳3011相互拼接构成完整的外壳301,两个半壳3011相互贴合的边沿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外壳301采用半壳3011式的结构的目的是便于换热芯302的装配、拆卸及维修。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外壳30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焊接有出液接头304和进液接头303,出液接头304和进液接头303分别与换热芯302的进口3022和出口3025套接在一起,并分别通过螺纹套将二者连接处紧固、密封。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换热芯302包括第一散流部、过渡部及第二散流部,第一散流部、过渡部及第二散流部沿待换热液体的流向依次连通。其中,第一散流部包括分配管3020和多个第一散流管3021,该分配管3020为环状结构,上述的进口3022焊接并连通于分配管3020,上述的多根第一散流管3021沿分配管3020的周向均匀地连通于分配管3020上,每个第一散流管3021远离分配管3020的一端连通于过渡部上。且本实施例为了配合外壳301的下部形状,及通过实际安装调试,每根第一散流管3021远离分配管3020的一端沿分配管3020的中心线向内逐渐聚拢,且各第一散流管3021与相对应的过渡部的端部连接,这样,热交换效率高,且烟气热量降低量较大。第二散流部包括汇流管3023和多根第二散流管3024,上述的出口3025焊接并连通于汇流管3023,汇流管3023为环状结构,上述的多根第二散流管3024沿汇流管302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连通于回转窑烟气出口的烟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烟道上连接有节流换热器,所述节流换热器具有中部径向长度小于其两端径向长度的外壳,换热芯装配于外壳内,且烟气由外壳与换热芯之间的空间流动,待换热液体于换热芯内流动,换热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采暖系统连通,于烟道外且高于节流换热器的位置处设置有高位水箱,所述高位水箱与换热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连通于回转窑烟气出口的烟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烟道上连接有节流换热器,所述节流换热器具有中部径向长度小于其两端径向长度的外壳,换热芯装配于外壳内,且烟气由外壳与换热芯之间的空间流动,待换热液体于换热芯内流动,换热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采暖系统连通,于烟道外且高于节流换热器的位置处设置有高位水箱,所述高位水箱与换热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沿其轴线剖开而形成的两个半壳,两所述半壳相互拼接并通过若干螺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所述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分别与换热芯的进口和出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包括沿待换热液体的流向依次连通的第一散流部、过渡部及第二散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流部包括构造有所述进口的环形的分配管,于所述分配管上沿其周向均匀地连通有若干第一散流管,各所述第一散流管远离分配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过渡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武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口迈威饲料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