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煤混合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350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煤混合燃烧装置,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包括燃烧器、加热罐及煤粉研磨风送组件,重油在加热罐内加热至90~100℃,再通过油泵及输油管路与燃烧器内部的油管连通;煤粉研磨风送组件的煤粉输送管与燃烧器内部的煤粉管相连。通过加热罐对重油加热后,再经油泵将热油泵送至燃烧器的油管内,利用煤粉研磨风送组件将煤原料研磨并通过风力输送煤粉至燃烧器的煤粉管内,加热后的重油在风力作用下雾化与煤粉混合,高效雾化的重油燃烧效率高,提高了火焰中心区的温度,强化了煤粉的充分燃烧,消除了“黑火头”现象,使火焰更加稳定,为提高回转窑生产能力创造了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煤混合燃烧装置
本技术属于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油煤混合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回转窑煅烧熟料对火焰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烧结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磷酸盐时,不仅要求火焰稳定、确保烧结温度无明显波动,以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稳定,而且要防止熟料烧过头,至使外观颜色变深。国内外在以回转窑烧结脱氟磷酸钙的生产中都采用重油、天然气、煤气为燃料,虽然燃烧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存在着重油成本偏高,天然气受供应地域及共同使用高峰阶段的限制。采用煤气时,由于制气工序受原煤质量、气化炉生产状况、操作工人熟练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煤气中可燃气体成分差异很大,造成火焰不稳定、温度波动较大,不但影响脱氟效果,而且容易发生结皮、结圈、结块,严重时造成频繁停车,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单纯的煤粉燃烧技术是煤和空气在喷煤管内混合由喷嘴喷入窑内燃烧,这时煤粉主要是靠一次风、来自冷却筒的二次风和窑头罩漏风供氧。常温和稍高温度的一次风中的氧,一般在煤粉挥发燃烧阶段已消耗殆尽,剩余的少量氧很难到达火焰的中心区,燃烧所用的氧主要靠二次风提供。可是它必须以扩散形式穿过很厚的火焰层或煤粉层,需要克服很大的阻力才能达到火焰的中心区。所以一般此区都严重缺氧,大量的碳粒即固定碳和CO不能在燃烧带燃烧,造成温度不高,出现“黑火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煤混合燃烧装置,可有效杜绝“黑火头”现象,使燃烧器火焰更加稳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煤混合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器、用于对重油加热的加热罐及用于将煤原料磨细并通过风力输送至燃烧器的煤粉研磨风送组件,用于将重油温度加热至90~100℃的加热罐出油口通过油泵及输油管路与燃烧器内部的油管连通;所述煤粉研磨风送组件的煤粉输送管与燃烧器内部的煤粉管相连。优选的,所述加热罐的内部设有电加热丝,所述加热罐的外壁设有保温层。优选的,所述煤粉研磨风送组件包括磨粉机、筛选机、螺旋输送机和煤粉风机,所述磨粉机的出料口设置于筛选机的上方,所述筛选机的出料口与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对接,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煤粉风机进口相连,所述煤粉风机的出口通过煤粉输送管与燃烧器内部的煤粉管连通。优选的,所述筛选机与螺旋输送机之间设有煤粉仓,所述筛选机的出料口与煤粉仓的进口相连,所述煤粉仓的出口与螺旋输送机的进口相连。优选的,所述磨粉机为高效风选雷蒙磨粉机。优选的,所述筛选机的筛网为180目,所述筛网的网眼直径为0.088mm。优选的,所述煤粉风机为罗茨风机。优选的,所述燃烧器为四通道煤粉燃烧器,所述四通道煤粉燃烧器的内部由内至外依次为油管、中心风管、煤粉管、旋流风管及轴流风管,所述油管设置于燃烧器的中部,所述中心风管环向设置于油管的外部,所述煤粉管环向设置于中心风管的外部,所述旋流风管环向设置于煤粉管的外部,所述轴流风管环向设置于煤粉管的外部,所述轴流风管沿着燃烧器的管体内壁设置;所述油管的进口端与输油管路连通,所述煤粉管的进口端与煤粉输送管出口连通。优选的,所述重油的相对密度0.90~0.96g/cm3,热值为45MJ/Kg;所述煤原料为灰分小于4%、挥发分在29%~33%、热值大于27MJ/Kg的烟煤,烟煤沿进料管进入磨粉机内。优选的,所述油泵、煤粉风机及用于控制中心风管、旋流风管及轴流风管内风量的风机均与变频器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加热罐对重油加热,并通过油泵将热油泵送至燃烧器的油管内,利用煤粉研磨风送组件将煤原料研磨并通过风力输送煤粉至燃烧器的煤粉管内,加热后的重油在风力作用下雾化与煤粉混合,高效雾化的重油燃烧效率高,提高了火焰中心区的温度,强化了煤粉的充分燃烧,消除了“黑火头”现象,使火焰更加稳定,为提高回转窑生产能力创造了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煤混合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燃烧器;2-加热罐;3-油泵;4-输油管路;5-煤粉输送管;6-电加热丝;7-保温层;8-磨粉机;9-筛选机;10-螺旋输送机;11-煤粉风机;12-煤粉仓;101-油管;102-煤粉管;103-中心风管;104-旋流风管;105-轴流风管;001-中心风;002-煤粉风;003-旋流风;004-轴流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煤混合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器1、用于对重油加热的加热罐2及用于将煤原料磨细并通过风力输送至燃烧器1的煤粉研磨风送组件,用于将重油温度加热至90~100℃的加热罐2出油口通过油泵3及输油管路4与燃烧器1内部的油管101连通,所述煤粉研磨风送组件的煤粉输送管5与燃烧器1内部的煤粉管102相连。由于重油是石油提取汽油、煤油和柴油后的液态残余物,相对密度0.90~0.96g/cm3,热值约为45MJ/Kg;重油呈暗黄色、粘稠而重,流动性极差,当温度低于30℃时,很难用泵输送。将重油经加热罐加热至90~100℃时,其流动性得到提高,降低着火点温度;同时煤粉研磨风送组件将煤原料研磨为煤粉后再风力输送至燃烧器,即可将雾化重油和煤粉充分混合,提高火焰中心区的温度,强化了煤粉的充分燃烧,消除了“黑火头”现象。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罐2的内部设有电加热丝6,所述加热罐2的外壁设有保温层7。利用电加热丝对加热罐内的重油进行加热,借助保温层对罐体保温,同时避免烫伤工作人员。另外,可在重油贮槽内安装重油加热器进行预热,并在作为中间储罐的加热罐内安装电加热丝进一步进行加热升温,在两设备之间的循环泵组成一个小循环系统,将从贮槽送来的油进一步加热至90~100℃。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煤粉研磨风送组件包括磨粉机8、筛选机9、螺旋输送机10和煤粉风机11,所述磨粉机8的出料口设置于筛选机9的上方,所述筛选机9的出料口与螺旋输送机10的进料口对接,所述螺旋输送机10的出料口与煤粉风机11进口相连,所述煤粉风机11的出口通过煤粉输送管5与燃烧器1内部的煤粉管102连通。为了方便储存煤粉,在筛选机9与螺旋输送机10之间还设有煤粉仓12,所述筛选机9的出料口与煤粉仓12的进口相连,所述煤粉仓12的出口与螺旋输送机10的进口相连。其中,所述磨粉机8为高效风选雷蒙磨粉机,筛选机9的筛网为180目,所述筛网的网眼直径为0.088mm,煤粉风机11选用罗茨风机。其中,煤原料为灰分小于4%、挥发分在29%~33%、热值大于27MJ/Kg的烟煤,烟煤沿进料管进入磨粉机8内。干燥并经破碎的烟煤碎煤用高效风选雷蒙磨粉机磨细至100%通过0.088mm筛的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煤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用于对重油加热的加热罐及用于将煤原料磨细并通过风力输送至燃烧器的煤粉研磨风送组件,用于将重油温度加热至90~100℃的加热罐出油口通过油泵及输油管路与燃烧器内部的油管连通,所述煤粉研磨风送组件的煤粉输送管与燃烧器内部的煤粉管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煤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用于对重油加热的加热罐及用于将煤原料磨细并通过风力输送至燃烧器的煤粉研磨风送组件,用于将重油温度加热至90~100℃的加热罐出油口通过油泵及输油管路与燃烧器内部的油管连通,所述煤粉研磨风送组件的煤粉输送管与燃烧器内部的煤粉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煤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罐的内部设有电加热丝,所述加热罐的外壁设有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煤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研磨风送组件包括磨粉机、筛选机、螺旋输送机和煤粉风机,所述磨粉机的出料口设置于筛选机的上方,所述筛选机的出料口与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对接,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煤粉风机进口相连,所述煤粉风机的出口通过煤粉输送管与燃烧器内部的煤粉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煤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机与螺旋输送机之间设有煤粉仓,所述筛选机的出料口与煤粉仓的进口相连,所述煤粉仓的出口与螺旋输送机的进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煤混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粉机为高效风选雷蒙磨粉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武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口迈威饲料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